(七)学院与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顺德(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行了对接洽谈,建立了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了我院与产业园区的合作。
二、办学特点及成效(一)建校以来,学院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山区,培养技能人才,实施智力扶贫”的办学宗旨,逐步探索出“智力扶贫”办学模式,形成“智力扶贫”办学品牌,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学院由此被誉为成为全省智力扶贫的发源地。
(二)学院以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为主,注重实操教学,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
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技术技能型人才,资助山区2万余名家庭贫困学生掌握技能,提高素质,走出山门,实现了就业,从而使一大批家庭逐步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三)学院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短期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1万多人次,进行各类职业技能鉴定2万多人次,为加快清远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清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清远工业化和城镇化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学院在全市大中专院校中率先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五)建校十六年,学院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由省一类技工学校晋升为省重点技工学校、国家重点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
2005年,学院被认定为“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基地”、“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广东省唯一的“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2009年顺利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技师学院复评。
(六)学院办学成绩得到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2000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集体一等功”。
院党组织于2003年和2005年被广东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6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党总支书记、院长刘龙山于2007年光荣当选中共十七大代表。
三、2011年办学工作情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院顺利完成了2011年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1、积极推进扩大办学规模校园基建工程2011年,我院紧抓应用设计系大楼、机电系教学大楼、二号饭堂及体育馆四个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通过努力,以上四个项目均已竣工交付使用,再加上2010年已完成的运动场和数控二期实习厂房两个项目,我院已顺利完成了2009年肖志恒副省长亲自出席奠基的扩大办学规模“双万行动”校园建设工程首期六个项目。
2、积极完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各项建设2011年以来,我院严格按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要求,不断完善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
先后完成了计算机网络实训室、高级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实训室、数控车床实训室、加工中心实训室、汽车整车检测网络实训室、汽车发动机拆装与维修实训室、化学分析检验中心、生物检验检测中心、电子技能实训室、电气控制实训室的安装、调试、验收并投入使用。
目前,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共设数控、工业控制与环保、机电一体化、现代服务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五大实训中心,拥有各类实训室96间,近5000个实训工位,主要承担高技能人才社会培训鉴定,承办市级技能大赛、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等公益服务项目。
2011年7月,经省专家组评定,学院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3、积极开展第五届技能节竞赛活动举办技能节是促进我院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大举措,第五届技能节共设竞赛项目33个,涵盖了数控、经贸、汽修、机电、应用设计、工控六个专业系的大部分工种(或课程),共有2602名学生、120多名教师报名参赛,215人次获奖。
期间,东莞市华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三向教仪制造有限公司、广东豪美铝业有限公司、清远市伟皓机械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向我校捐赠总价值近60万元的现金及教学设施设备;清远市皓昕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三向教仪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与我院签订了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
有10个竞赛项目得到企业的冠名赞助,如“豪美杯”装配钳工竞赛、“三向杯”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竞赛、“华荣杯”电子装配工竞赛、“先导杯”滴定分析竞赛等,企业的积极参与,对丰富竞赛内容,扩大学院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积极承办广州地区部省属技工学校第二届田径运动会12月2日—3日,在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我院顺利承办了广州地区部省属技工学校第二届田径运动会。
本届运动会共有28所会员学校参加,有680名师生运动员、180名裁判员和工作人员、300余名文艺表演人员,共计1200名人员参加。
通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决出282个单项奖,16个团体奖,评选出5个最佳组织奖。
本届田径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郑朝阳副厅长的充分肯定。
5、积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2011年全院共推荐就业学生2349人,其中,珠三角就业1445人,清远本地就业904人,清远本地就业率达38.5%,学生的普遍待遇在1800--2500元之间。
学生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进入世界500强、广东现代产业500强企业、清远高新企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多。
2011年上半年,我院学生就业单位基本实现了“订单式”培养或者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如东风日产班分配就业133人,江西铜业定向培养60人,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分配就业70人。
东风日产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与我院的合作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公司在学院专门设立“设备保全培训班”两个班共70人,并提供教学大纲和教材,企业工程师与我校专业教师一同制定教学计划并参与到教学和考核当中,企业的高度参与使我校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实际岗位的需求,使校企合作朝着纵深和高端方向发展。
二是毕业生在清远地区就业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我院学生清远生源占85%,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实操动手能力强,能吃苦耐劳,愿意从低层做起,稳定性较好,受到本地企业的普遍欢迎。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知名品牌企业进驻清远,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了清远,2010年,我院毕业生选择留在本地区就业的学生达到了24.81%,2011年上半年留在清远就业的学生达到了35.8%,既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同时又服务了清远经济建设。
2011年全院共推荐就业学生2349人,其中,珠三角就业1445人,清远本地就业904人,赴阿联酋出国就业学生13人。
在东风日产公司从事设备保全、汽车装配、涂装等岗位的学生待遇以及首批出国就业学生的待遇达到5000元以上;美的、蒙牛乳业、豪美铝业、南沙电装等名牌企业就业的学生待遇达到了3000元;其他在大中型企业就业学生的普遍待遇在1800--2500元之间。
6、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作2011年,学院新开发世界500强、省内100强等优质企业15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10家,获得企业捐赠设备价值达到250多万元,设立奖学助学金额23.8万元,校企合作成效明显。
一是积极落实省厅“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大会校企签约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2011年以来,学院进一步推进了与“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大会签约单位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设备捐赠、奖学助学等方面的合作事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如建立“豪美班”,设立扶贫助学基金。
同时我校不仅成为各大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并且与会员单位的企业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是稳步推进“双百工程”,阿联酋广东商会再招我院13名优秀学子出国就业。
6月30日,阿联酋广东商会带领相关企业再到学院招聘选拔了13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并于9月赴阿联酋就业。
商会还在我院设立“阿联酋广东商会扶贫助学基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实现优质就业。
阿联酋广东商会名誉会长施文照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清远市技师学院的毕业生素质较高,商会将于每年5月和11月分两次到我院招纳贤才,招聘公司将为被录用的毕业生提供免费食宿,正式工资水平为2000迪拉姆(约等于人民币3600元),一年后根据表现还会加薪。
学院和商会强强联手,致力于打造广东省出国就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出国就业。
三是拓展东风日产校企合作交流,实现校企合作“集群化”发展。
自我院成功与东风日产举办两期东风日产“设备保全班”以来,通过该品牌的影响,我院与东风日产的下属企业,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加特可变速箱公司、南沙电装、斯坦雷、丰田汽修等八家日资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在东风日产及下属公司实习(就业)的学生达到680多人,并初步形成集团化的模式实现学生稳定就业。
目前学院与加特可变速箱公司参照与东风日产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专门成立“特可设备保全班”。
四是与清远三家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管委会签订落实了校企合作项目。
学院与清远三家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管委会(含佛山顺德(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进行“校园对接产业园工程”对接工作,与三家管委会分别签订落实了校企合作项目,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服务清远产业经济发展的功能。
五是积极参与企业活动,校企合作质量和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
协助做好省电脑商会2011年会的筹备工作,促成广州安氏领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年会上捐赠我院价值9.8万元人民币的安氏领信安全沙盘系统实验课件一套,并投入180多万元与我院共建实训室;参与清远市伟皓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的木材生产线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派出周勇军、刘泽春、卢喜进、刘机保、刘志强五位老师和16名学生,承担该生产线的电气设计、电气柜安装、PLC编程和现场安装调试等工作,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完成。
7、积极做好2011年秋季招生工作为确保完成2011年招生工作任务,学院结合招生工作实际,采取了系列措施。
一是与各县区教育局密切配合,广泛发动组织生源。
二是继续实施招生区域负责人制。
组织各招生区域负责人定点负责该区域的招生宣传工作,深入到各中学、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大力宣传;三是制定专门招生工作方案。
学院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2011年秋季招生工作方案,成立了以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各部门正职为成员的招生工作小组,以更好地指导秋季招生工作开展。
经过努力,我院2011年秋季招生人数又有新突破,累计招得新生5072人。
(二)存在问题虽然我院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要全面完成规划工作目标和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债务问题市委、市政府近几年来对我院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将学院2007年之前的历史性债务纳入为政府统筹归还,但目前我院仍负债较多,债务达1.3亿元(包括:政府债券5772万元、奥地利借款1454万元、引进社会力量建9栋25497平方学生宿舍工程欠款2200万元、设备购置欠款384万元、基建工程欠款817万元、银行借款2400万元),加上我院实施技工教育倍增计划首期工程及退役士兵宿舍楼项目资金缺口达3400万元,债务的繁重严重制约学院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