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行将展开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当怎么展开化学教学计划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新课导入[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产生氨气泄漏: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产生氨气泄漏事件,全部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充满着一股浓郁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厂区内寒气逼人。
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刻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1、为何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2、如何吸取充满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板书]氨1、NH3的物理性质:[展现]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讲授]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在通常状态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
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
氨水为何会显碱性呢?[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1)NH3与水的反应:[分析]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固,受热会分解NH3·H2O==NH3↑+H2O[板书]NH3+H2O==NH3·H2O==NH4++O H-[摸索]: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进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视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摸索]: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产生漏气,这是为何?[板书]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讲授]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产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3与O2的反应:4NH3+5O2==4NO+6H2O[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板书]3、NH3的实验室制法:[讲授]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CaCl2+2NH3↑+2H2O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提问]:1能否浓硫酸干燥NH3?2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NH4Cl?为何?3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氨盐的性质[板书]4、氨盐[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
主要化学性质:[板书](1)铵盐受热易分解:[实验]加热NH4Cl视察现象,是否时升华?[板书]化学方程式:NH4Cl==NH3↑+HCl↑、NH3+HCl=NH4ClNH4HCO3==NH3↑+H2O+CO2↑[讲授]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注意事项]: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
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
[板书]5.NH3的用处:[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它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
[摸索交换]自然界中氮的循环:课后小结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2一、学习的目标分析(一)学习目标肯定的根据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能罗列合金材料的重要运用1、能罗列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运用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运用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罗列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运用(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运用2.进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运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相互影响的进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量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并通过相互交换、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分析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处、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
另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显现新工艺。
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大了金属材料的运用范畴。
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难点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
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运用相结合。
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期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的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运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现,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处。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公道使用金属材料的意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罗列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运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运用”故不应过量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处,以致过量使用课堂资源。
应当着力展开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
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进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的资源建议(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处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现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现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三)可充分利用相干网站五、教学的方法、学习指导策略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进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进程中建议灵活地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摸索2.交换讨论3.展现交换4.学生小结六、教学资源建议(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二)可上网查阅相干资料,就是否应当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换讨论(三)任选你感爱好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3一、重点集合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2.离子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4.分散系胶体二、知识网络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1)电解质的相干概念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进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产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
只要具有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产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产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
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样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应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点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点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产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着落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