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0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0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0篇)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一年级学生进入校园,在教室中学习才两个多月,但一堂课下来,几乎没有发现一个孩子随意说话、随意搞闹,从头至尾,每一个孩子都以非常高昂的激情投入于学习之中,是什么牢牢地拴住了每一位孩子的心?我想,是陈老师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那投入的状态,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毫无浮华粉饰的扎实的教学过程,是“趣”字贯穿了整个课堂始终,才使得孩子们学得如此投入。

下面,我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激发兴趣,感受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

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

在教学《影子》这一课时,陈老师首先通过猜谜语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中来,激发她们喜欢影子的情感。

然后老师通过范读故事,感受影子的有趣,让她们更快的走进课文情境中去。

二、抓住重点,趣味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重点,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

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让课堂变得更活泼,更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在教学时,陈老师采用了各种方法调动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1、对字形的描述形象化。

比如,认识“影”的时候,她是通过编故事的:一轮红日照着京京,旁边就有一片影子;认识“黑”的时候,陈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谁有办法记住。

学生则描述:“黑”的四点底就像黑色的墨水,里就像瓶子。

这样趣味性的描述,将字形和字意有机地结合起来,识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孩子们兴趣盎然,学得愉快,学得有趣。

2、以游戏形式识字。

学习“跟着”时,陈老师请学生当她的影子来演一演。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会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

3、归类识字。

当学习反犬旁和足字旁的字时,陈老师还让学生说一说这一类字的特点,并举一些这类的字。

三、以“趣”学文,提纲挈领。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教师应根据“课情”、“学情”因势利导找准切入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

陈老师在教课文时,以“影子有趣在哪?”这个主问题做为切入口,以“趣”字引领学生学习文句,将“趣”字贯穿对文本的感悟、文本的感情朗读。

陈老师的这种提纲挈领的教学,让孩子们的思维有了连贯性、整体性,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如果说这节课还有遗憾的话,那就是课堂的时间分配。

那么最后的写字环节学生会学得更加扎实一点。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2听《和时间赛跑》:总的感觉是老师用语文的规律和特点教语文,体现了真语文的特点。

一是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比如写字词让学生分析比划笔顺,找出段落词语,分析课文,从原因、怎么、意义和几个写法角度分析,这都是语文的基本内容。

二是这个班的学生谦词敬语使用得特别好,不仅问候老师,每次答完题都说,我这样答对吗或可以吗等等。

三是这个班的学生说话的冲动特别强,足见老师平时对他们的训练和鼓励。

这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还可以更“语文”些,也就是说,更加自觉地用语文的办法解决语文的问题。

比如,如果把这篇散文的哲理性再深刻分析透,特别是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对启发思维和分析作者深意都会有帮助。

还有,为什么不从这篇课文的课题入手,说:我们平时都是和同学赛跑或和其他动物赛跑,你想过和时间赛跑吗?如此提问引入话题,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还可以告诉学生修辞知识。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3一、《颐和园》这篇课文是修订教材第七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册教材的第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在第二组教材中设置的“了解叙述的顺序”,因而把“了解叙述的顺序”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它虽不是新知识,但也有新知识。

这篇课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与前组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有所不同。

因而,教师在开课初就引导学生把文章的叙述顺序理出来,并把此顺序贯穿课堂教学。

结课前,又将顺序进一步落实,强化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洋溢着民族自豪感。

因此,教师在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上着力不少。

例:在指导学生读长廊的长时,教师利用不失时机的`渲染,巧妙地范读,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抓住“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进行指导训练。

再有,录像、图片的运用效果良好,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美景,使语言文字形象化。

把学习语言文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美、理解美,并通过朗读表达美,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大家可以看出,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能自读、自悟,较为真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不同层次的读中,感受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逐步加深,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

三、第4、5自然段的处理:教师根据整堂课的设计,在这儿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创造性的学习。

例:在小组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昆明湖的美景。

可以用书上的话,可以自己介绍,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介绍。

阅读教学不同于口语交际,这里的设计,我个人认为教师是对文本、对教材创造性地使用。

学生也乐学好用,效果不错。

另外,这堂课基本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重点落实顺序的问题,了解颐和园的美景,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师将在第二课时中侧重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并结合课后练习学以致用。

最后,我想说,井老师毕竟还年轻,学美术专业的她以往也没有这样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课堂的调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但是,我为今天看到井老师的进步而高兴,相信她会越来越好。

同时我更希望,我们槐荫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更快、更新的发展!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4今天有幸,能聆听孙主任的《钓鱼的启示》,对于高年级语文课,本是毫无经验的我怀着非常想要学习的心情去听课,果然收获颇丰。

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听课的感受。

在读中感悟,分析作者的心情变化。

在揣摩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然后联系生活,教育学生做人。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共同走进课文,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认识生活中的是非曲直。

朗读是高年级语文课文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朗读每读一遍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作为老师孙主任把我的非常准确,根据学生理解情况,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学生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强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增强朗读的效果。

老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更能显现朗读效果。

本课孙主任主要由四个大部分组成,即引入课题、详解课文、提取道理、布置作业这四个部分来进行。

我深刻的记得“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个中心思想,孙主任全程直击主题,举生活中的简单明了的例子,来突出中心思想,不仅学生听得懂,也更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听课的过程我把自己当成学生,身临其境,思路清晰,并且积极的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既是真实的体会又是心灵的洗礼,非常值得和有意义。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5本堂课的教学返璞归真,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简简单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目标,庞杂的内容,零碎的讲解,新奇的形式,热闹的活动,有的只是简明的目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简要的讲述、点拨、激励。

二、实实在在实实在在的读,实实在在的说。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实实在在的指导,教师不厌其烦的指导学生学习概括,有要求,有点拨,有引导,有激励,有示范……让学生用通顺流畅、规范的语言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无不耐心细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是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今天,听了严老师所教的这一课,让我感受较深的是:教学设计体现了新理念、自主探索、互动学习的观念,且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突出教材的特点。

如上课伊始,教师以歌词导入新课,能激发爱好,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

其次、围绕阅读提示,抓住重点,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便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上圈点勾画,划出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互相交流,互相评价,老师再作小结。

这一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师生合作的新理念。

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最后的课外延伸拓展,让学生设计一则保护黄河的宣传语。

这样,突出了文章主题,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纵观整个教学的过程,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在书上圈点勾画,进行交流,主动地进行学习,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但这节课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课堂结构安排上不够合理,呈前松后紧的局面。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在读书练习中,虽然也进行了指导,但学生读得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读书的练习与指导。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6听《七子之歌》:总的感觉是老师在努力用语文的规律和特点教语文,但是针对不同体裁如何教学以体现真语文理念值得研究。

一是教师用小讲堂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的特点。

二是教师指出“七子”是拟人的写法,强调澳门的澳和香港的港字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是语文知识和方法的运用。

七子之歌是一篇诗歌,而且是一篇很优秀、小学语文教材不多见的几篇情感真挚而浓烈的诗歌。

老师为什么不在音乐的辅助下,先声情并茂的朗诵呢?写澳门:“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多感人啊!再如,写香港:“母亲啊,我哭泣嚎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如此感人的诗句,还从字词入手,显得太平淡和乏味了。

我以为,真语文不是不要感情,也不排斥声光电等辅助手段,关键是要有真感情,关键是要以声光电为辅。

我们设想,如果这样开头:“同学们,假如你的东西,被人夺走,你会有什么反应,你一定会大喊大叫!假如你的国家的'东西被别人掠夺走,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反抗,而诗人则用手中的笔和心中的情————诗的语言来表达。

”(音乐起,进入《七子之歌》的朗诵。

)这首诗在这个时候用声光电辅助朗诵,学生学习和感受的效果会大不一样。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7上午,伍明镇中心小学请到了合肥海棠小学青年教师xxx为全镇四、五、六年级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少年王勃》,感触匪浅。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

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

王老师从引导学生复习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发,初步介绍了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带着这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去研读文章,再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阅读、思考、感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