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约束支撑及阻尼器施工1-1屈曲约束支撑及阻尼器概述本工程拟采用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规格及数量详见下表,各支撑构件实际长度以深化设计放样为准。
注:1.阻尼器参数为CA=1800KN/(m/s)a,a=0.2,最大行程为90mm,最大阻尼力为1200KN。
2.屈曲约束支撑A型参数为设计承载力5410KN,屈服承载力6000KN。
3.屈曲约束支撑B型参数为设计承载力6310KN,屈服承载力7000KN。
1-2施工部署本工程工作面较分散,为保证工期,施工初期需要在多工作面同时投入人力机具,同时施工,所以工作面和流水段须按照具体进度安排进行划分,根据目前的情况,对具备施工条件的部位,按照逐层顺序安排劳动力和机具,减少交叉施工,争取逐层齐头并进。
由于该项目为新建工程,我们将配合甲方的施工进度合理安排钢结构构件、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的安装进度。
钢结构、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预埋件的安装将随着主体结构钢筋绑扎进度同步进行,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及连接钢构件的安装将在单层主体结构浇筑完工,模板拆除后即组织约束支撑的安装施工,以此类推确保与主体结构同时完工。
1-3主要施工机械配备1-4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安装1-4-1施工顺序埋板放线→埋板安装→浇筑混凝土→测量放线→节点板安装→节点板焊接→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安装(以下统称耗能支撑)→防锈漆涂刷→防火涂料涂刷→验收。
1-4-2工程测量根据总平面布置图确定耗能支撑及钢结构各层分布位置。
1-4-2-1根据图纸测放节点板位置线。
1-4-2-2埋板安装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在埋板上确定接点板焊接位置,将节点板平面位置用激光水平仪投测到柱上,并作好红漆标记,经工程监理验收后,作为安装节点板引测的依据。
1-4-2-3仪器应严格对中、定平,并由专职测量员测量。
定位放线应严格控制建筑物几何尺寸,定位后需经工程监理,公司质检部门复核验收后再进入下道工序。
1-4-3耗能支撑及钢结构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4-3-1耗能支撑及钢结构运输及堆放:1、垂直运输本工程为新建工程,利用外部塔吊及升降电梯将耗能支撑和节点板、钢结构构件等大型材料垂直向上运输。
耗能支撑及钢结构场外用小货车运输至施工现场后,运输车辆直接将材料运至图书馆塔吊运输范围,然后直接采用塔吊运输到相应楼层,减少二次倒运。
2、水平运输各种大型材料运输到对应楼层后用手推车或人力运至相应的位置。
运输过程中注意选择好路线,尽量不拆除已经砌好的砖墙。
楼内水平运输采用手推叉车运输至安装现场或安全堆放场地。
场内运输应提前选择好线路,线路选择遵循安全、便捷、经济的原则。
运输途中要保护好建筑物内的原有设备及物品。
3、运输和堆放的保护根据耗能支撑及钢结构外形,运输中进行合适的绑扎固定,保护构件涂层不受损伤,保证耗能支撑及钢结构和零件不变形、不损坏、不散失。
运输时选择合理的运输线路,提前选择合理的堆放地点。
防止耗能支撑及钢结构受到损伤,在堆放地点设置安全警告标志,防止发生擦伤等安全事故。
(1)耗能支撑及钢结构装卸时应合理布置吊点,防止发生过大变形或损坏,必要时应采用临时加固措施。
耗能支撑及钢结构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干燥、通风良好,杆件按类型和安装次序分区存放,支点应稳固,防止下滑。
构件叠放时,各层构件及耗能支撑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防止构件压坏或变形。
平面外刚度较小的构件,应侧立放置并设侧向支撑保持稳定。
节点板、连接板等散部件应按编号分别包装和存放。
(2)构件及耗能支撑的现场检验接收A. 构件及耗能支撑运至现场,堆放到指定的临时堆放场地的指定位置,并做好标识。
B. 构件及耗能支撑以及材料运输进场应严格按照进度计划安排,现场要提前向加工厂书面提出构件需求计划,构件最晚在吊装前一天进场。
C. 构件及耗能支撑及材料进场要考虑安装现场的堆场限制,尽量协调好安装现场与加工制作的关系,保证安装工作按计划进行。
D. 构件及耗能支撑到场后,按随车货运清单核对所到构件的数量及编号是否相符,构件是否配套,如发现问题,应立即通知加工厂迅速采取措施,更换或补充构件,以保证现场急需。
E. 严格按照图纸的有关要求和规范,对构件及耗能支撑的质量进行验收检查,并做好纪录。
F. 所用计量检测工具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验。
G. 构件进场应堆放整齐,防止变形和损坏,堆放时应注意放在稳定的枕木上,先吊装的构件堆放在上面。
H. 构件及耗能支撑的标记应外露以便于识别和检验。
1-4-3-2耗能支撑安装方法:耗能支撑安装顺序应自上而下进行。
根据上下节点板位置以及耗能支撑尺寸计算确定斜支撑钢梁长度。
安装时先安装连接板,最后将耗能支撑就位安装,安装务必使钢梁、节点板及耗能支撑中心线与柱梁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
这样才能发挥耗能支撑的最佳预期效果。
1-4-3-3安装注意事项:装好埋板后,现场实测耗能支撑实际尺寸,与图上尺寸核对,再根据设计图及实测耗能支撑尺寸定好连接钢结构尺寸,待钢结构都安装好后,高精度安装耗能支撑,安装时必须用高精度放线仪器(如红外线仪)等设备确保每层耗能支撑中心线与钢结构中心线在同梁柱中心线所在平面内。
耗能支撑能否最有效的达到预期效果与安装精度有很大关系,耗能支撑和钢结构梁的中心线都应在梁柱中心线所在平面内,且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1-4-3-4吊装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耗能支撑与钢构件安装采用手动葫芦与安全性能良好的钢支架协调使用安装,安装属于竖向垂直吊装,为使吊起的钢节点板和耗能支撑保持下垂,便于就位,需根据钢节点板的种类和高度确定绑扎点。
屈曲约束支撑一般绑扎点位置为高度的2/5处,阻尼器绑扎点位置为水平长度的1/2。
为了防止钢件边缘的锐利棱角,在吊装时损坏吊绳,应用适宜规格的钢管割开一条缝,套在棱角吊绳处,或用方形木条垫护。
注意绑扎牢固,并易拆除。
1、准备工作就绪后,首先进行试吊,吊起一端高度为100~200mm 时应停吊,检查索具牢固和吊点稳定程度,再指挥构件缓慢下降,当节点板或耗能支撑起到到位时,按照事先确定的位置焊接固定节点板和耗能支撑,起吊安装过程中可搭设临时支撑,确保安全,节点板和耗能支撑焊接牢固,达到安全方可摘除吊钩。
2、钢构件及耗能支撑吊装要边吊装边测量,待构件及耗能支撑达到安装位置时,先做预固定安装,再慢慢调试,待耗能支撑各点安装应力达到均衡后再做全面的安装。
1-4-4高强螺栓安装1-4-4-1施工准备1、耗能支撑与连接钢构件连接采用高强螺栓连接,高强螺栓的品种、规格、性能等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出厂时应附带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
高强度螺栓出厂时应随箱带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的检验报告。
2、高强螺栓施工所用的扭矩扳手,使用前必须校正,其扭矩误差不得大于±3%,合格后方准使用。
1-4-4-2操作工艺1、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编制与交底→被连接构件制孔检查→螺栓、螺母、垫圈检查→轴力、扭矩系数试验合格→检查连接面→安装构件到位,临时螺栓固定→校正构件并预留偏差值→紧固临时螺栓,冲孔,检查缝隙→确定可作业条件→初拧:按紧固顺序,采用转角法作出标记→终拧→检查→验收。
2、高强度螺栓的储存高强螺栓的储存应放在通风、防雨、防潮的仓库内,并不得损坏丝扣和沾染脏物。
使用时按使用部位要求,领取相应规格、数量、批号的连接副件。
当天没有用完的螺栓,必须装回仓库妥善保管,不得乱扔乱放。
3、节点处理高强螺栓连接应在其结构架设调整完毕后,再对接合件进行矫正,消除接合件的变形,错位和错孔。
板子接合摩擦面贴紧后,进行高强螺栓安装。
为了接合部位摩擦面贴紧,结合良好,先用临时普通螺栓和手动扳手紧固,达到贴紧为止。
高强螺栓连接安装前,在每个接点上应穿入不少于安装总数1/3的临时螺栓,最少不得少于2个,在安装过程中冲钉穿入的不宜多过临时螺栓的30%,不允许高强螺栓兼作临时螺栓使用,以防止损伤螺纹引起扭矩系数的变化。
一个安装阶段完成后,经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安装高强度螺栓。
4、高强度螺栓的的安装顺序一个接头上的高强螺栓,应从螺栓群中部开始安装,逐个拧紧。
初拧、复拧、终拧都应从螺栓群中部向四周扩展逐个拧紧,每拧一遍均应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做上标记,防止漏拧。
5、高强度螺栓的安装方法(1)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应在结构构件中心位置调整好后进行,其穿入方向以施工方便为准,并力求一致。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件组装时,螺母带圆台面的一侧应朝向垫圈有倒角的一侧。
对于大六角头高强螺栓连接副件组装时,螺栓头下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应朝向螺栓头。
(2)安装高强度螺栓时,严禁强行穿入(如用锤敲打)。
如不能自由穿入时,该孔应用绞刀进行修整,修整后最大直径应小于1.2倍螺栓直径。
修孔时,为了防止铁销落入板叠缝中,应将四周的螺栓全部拧紧,板叠缝紧贴后再进行绞孔。
严禁用气割扩孔。
(3)安装高强度螺栓时,构件的摩擦面应保持干臊,不得在雨中作业。
(4)高强度螺栓在终拧以后,螺栓丝扣外露应为2至3扣,其中允许有10%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
6、高强度螺栓的紧固(1)高强度螺栓的紧固是专门扳手拧紧螺母,使螺杆内产生要求的拉力。
(2)高强度螺栓一般用两种方法拧紧,即扭矩法和转角法。
扭矩法分初拧与终拧二次拧紧。
为减少初拧与终拧的高强度螺栓预应力的区别,一般先用普通扳手对其初拧。
初拧扭矩用终拧的30%~50%进行,再用终拧扭矩将螺栓拧紧。
如板层较厚,初拧的板层达不到充分密贴,还要在初拧与终拧间增加复拧。
复拧扭矩和初拧扭矩相同或略大。
转角法也分初拧与终拧二次拧紧.初拧扭矩用终拧的30%~50%进行。
使接头的各层钢板达到充分紧贴,再在螺母和螺杆上面通过圆心画一条直线,然后用扭矩扳手转动螺母的一个角度,使螺栓达到终拧要求。
转动角度的大小在施工前由试验确定。
7、高强度螺栓紧固检查(1)用小锤敲击法对高强度螺栓进行检查,防止漏拧。
小锤敲击法是用手指紧按螺母的一个边,按的位置尽量靠近螺母垫圈处,然后采用0.3~0.5Kg重的小锤敲击螺母相对应的另一边,如手指感到轻微的颤动既为合格,颤动较大既为欠拧或漏拧,完全不颤动即为超拧。
(2)进行扭矩检查。
抽查每个节点螺栓数量的10%,但不少于1个。
既先在螺母与螺杆的相对应位置划一条直线,然后将螺母拧松约60度,再拧到原位时测得的扭矩,该扭矩与检查扭矩的偏差在检查扭矩的±10%范围内为合格。
扭矩检查应在终拧1h以后进行,并且在24h以内检查完毕。
(3)扭矩检查为随机抽样,抽查每个节点螺栓数量的10%,但不少于1个。
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抽样10%检查,如仍是不合格的,是欠拧、漏拧的,应该重新补拧,是超拧的应予更换螺栓。
1-4-5钢构件的安装施工1-4-5-1运输及吊装主要机械设备选择本工程由于现场条件限制,无法利用大型吊装设备,因此采用人力叉车以及小轮车水平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