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本编写体例主题——书海泛舟副标题——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书籍,从古至今被人类所珍爱,因此获得了全人类营养品的美誉。
人类能将心灵的精华诉诸文字,流传后世,也只有人类,才能阅读先哲的智慧,从中获益。
我们在书籍的海洋里的遨游,是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
书籍改变了世界,读书丰富了人生。
第一部分:片段写作【方法指津】一、写作知识——并列式结构所谓的并列式结构是指围绕文章中心主题,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写作几个(一般三个)并列的段落层次,或递进的几个层次,各段落层次平行排列,或呈递进形式,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运用并列式结构注意点:1.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2.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二、精段赏析【语段一】善择,就是读书要善于选择。
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书目,用分析的观点吸收书中的精华,摒弃书中的糟粕。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其实开卷未发必均有益,关键是开什么卷。
择书不同,效果会截然不同。
笛卡尔、菲尔丁和别林期基三位名家对此均有卓见。
笛卡尔认为读好书似“与高尚的前人谈话”。
菲尔丁则说:“不好的书好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
”而别林斯基讲得更深刻:“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的确如此,好书如“圣水”,坏书似“魔鬼”。
可以使人产生邪念,诱使读者沿波下滑,甚至会堕入阴暗之深渊。
因此,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要学会择善而从,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书籍来读。
【《求知善读》高占祥】【赏析】这一文段在开头提出观点“读书要善于选择。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作者分别举了笛卡尔、菲尔丁和别林斯基三位名家的名言,用“笛卡尔认为”,“菲尔丁则说”,“而别林期基讲得更深刻”构成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语段二】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马克思整整刻苦奋斗了一生。
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过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
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图书馆钻研,座位下的水门汀地面,竟然被磨掉一层。
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整整四年,废寝忘食,做了几百次试验。
最后一次试验时,他一动不动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
一声巨响,围观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可是,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满身鲜血,面孔乌黑,兴奋地狂呼:“成功了!”正是为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那些杰出的人物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崇高精神。
也正是这种毅力与精神,才使他们终于攀登上光辉的理想之巅。
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
每一个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不应该怨天尤人,而应该面对现实,不惧怕一切艰难困苦,以超越一切古人的凌云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去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许多文艺家、科学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
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献身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三十年,始终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
巴尔扎克,每天用十六七个小时如痴如狂的拼劲奋笔疾书,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
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
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
这几十万次浩繁试验的时间从何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二十四小时,甚至三十六小时的极度紧张工作中挤出来的。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奋斗的必要,恰恰由于困难的存在。
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
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
有的青年朋友埋怨客观条件差。
客观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
但今日的处境,总不像布鲁诺、伽利略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至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
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
高尔基从小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苦难的磨练,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
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的关怀教育下,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
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理想的阶梯》陈群】【赏析】在这片文章中,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然后分别从“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三个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三个排比句构成了三个并列的议论段,结构工整,层次清晰。
【自主训练】一、请将下面的语段仿照前文补充完整。
文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形音,更在于它通过不同的组合传达出美丽的意境。
“春雨、杏花、江南”,描画出一幅浪漫温馨的江南旖旎春景;“枯藤、老树、昏鸦”,刻画了一幅;,。
二、请仿照前文,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文字的魅力,在于它的激昂浓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掷地有声的铮铮言语,是作者一心报国的情感在文字上的爆发,如千年陈酿般浓烈火热,酣畅尽致。
文字的魅力,在于它的朴实真情。
如三月和煦的春风拂过蛰伏一冬的柳梢,自热平和透着淡淡幽香,默默倾诉,娓娓道来,多么美好!文字的魅力,在于它的富含哲理。
第二部分:整文写作【主题解说】沏一杯香茗,静坐在窗前,翻一本好书,让思想畅游在字里行间。
那难觅的往事,那已经流逝的时光,水一样浸润着我们的灵魂。
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书籍的力量看似微小,但很快能让人紧张的心灵顿时变得松弛,给迷茫的人生点亮一盏指路的灯,让空虚的灵魂变得厚重。
人选择了与书为伴,常常也就选择了高雅情趣的人生。
【训练指津】一、写作知识——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并列式结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分论点并列式。
即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
1.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并列式结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要紧紧围绕中心)2.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句式结构要相仿或者相似,字数大体相同。
3.句子要简短有力。
第二种是论据并列式。
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二、范文引路范文1:书籍的力量读书是精神王国里的探险,是灵魂世界里的遨游,是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
书籍改变了世界,读书丰富了人生。
雨果说“书籍是改造人类灵魂的工具”,好的书籍又何尝不是一位良师益友。
读一本好书,犹如对人生经历的一种体悟。
无论酸甜苦辣,还是崎岖坎坷,都在读者的面前淋漓尽致的展现。
有时你会发现书中所叙的事就是你生命中曾有过的一段经历,或者它又预知了你心里正在思考却又无法表达的故事,再则是当你遭遇苦难又找不到出口时,书本为你指点了迷津。
这也难怪把书称作“天下第一情人”的叶文玲这样说:“这些燃烧着慰藉着我的灵魂,强烈地唤醒我的灵智和感悟的好书是我精神的支柱,支撑着我走完人生艰难的历程。
”读一本好书,犹如是对人精神的一种历练。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将读书与行路联系在一起,自是有一番道理。
在书本里,可以与太白交谈,与子美畅饮,与元亮一起东篱采菊,与东坡一起吟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凭生。
”面对生命的低谷,命途的崎岖,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
读书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
读一本好书,犹如是思想穿越时空的一种享受。
书读到一定的境界,空间和时间的阻碍就荡然无存,人便有了天马行空的自由自在,心灵便达到了空前的自由。
百花没有读书香,书香之气,自是扑人心脾。
也许,对于一个真正享受读书的人,读书之意并不在寻求什么“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
在他们心中,读书自然不是一件需“锥刺股、头悬梁”的苦差,而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读一本好书,犹如是与作者心灵的一次会晤。
一册好书,往往浓缩了作者一生的全部情感体验与思想洞见。
所以,智者苏格拉底声称,“一册好书能引诱我走遍全世界”。
宋代诗人尤袤对书的赞语更富于浪漫的味道,所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贫贱读之以当友朋,寂寞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书人心境,历历可见。
读书是件乐事,访书、淘书、购书、藏书自然也是乐事。
静静地伫立于书橱前,单是那一个个书名,便是一串串动人的故事。
随手抽出一册,若是重读之书,如晤旧友,那是亲切而坦诚的长谈,透着往事的温馨;若是未裁之新书,则庆幸终于有了阅读时间,那份负疚便可收回。
何况,除了书本身的故事外,还有隐进书页的无数故事:那买书的艰辛,得书的欢欣,赠书人的情谊……一册册书,便可串起一寸寸生命的时光。
不过,坐拥书城也需时时输入相应的清新空气才是。
进得书山,出得书山,方能纵意书卷。
【点评】这篇文章从形式上看,还是一篇“三段论”式的议论文,总论点下面分为四个分论点,四个分论点之间形成并列式结构,使文章的议论严谨。
范文2:读书的力量少时读书,每遇好书,总会爱不释手,浑身有劲。
读鲁迅先生全集,鲁迅的一篇篇呐喊的文字,是那个时代的力量,很多人从鲁迅的文字中,得到了民族的激情,激励着他们不断地向前。
读书读多了,就感觉读书的人从骨子里会透出力量,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提升。
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改变人的气质。
读书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力量,推动着我们不断地超越自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给了一代人无穷的力量。
当你读完一本书总会有不同的感受,从书中收获兴奋、思考、喜悦以及快乐等等,这就是书的力量。
书籍会淡化孤独与寂寞,洗涤心灵的执拗和迂腐;书籍会让人学会容忍和豁达,书籍会让人的心灵历练的更纯真而美好。
读书熏陶着我们一种人生情怀,一种面对世界的人生气度。
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通过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资本,通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知识就是力量,因为有了知识,我们才会获取更多的力量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读书读出了智慧,读出了思想,更读出了创造。
高尔基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经常不断地读书,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书读多了,认识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闪耀着睿智的光彩。
读书给人一种愉悦的力量,这种力量对读书人是一种莫名的滋养,使你在长久书香浸泡中舒展筋骨,浑身通畅。
书籍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是成功的台阶,还是一种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
有了这种力量,我们会忘记恐惧,充实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