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名言古代警句精粹大全

中国名言古代警句精粹大全

中国名言古代警句精粹大全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5、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1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11、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13、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1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16、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7、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23、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2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25、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26、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27、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28、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宪问》2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3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31、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3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3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论语•雍也》3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35、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3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论语•泰伯》37、子曰: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38、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3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40、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41、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42、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43、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44、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45、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经•道经第二章》)46、老子曰: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德经第四十四章》)47、老子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道德经•德经第三十三章》)49、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德经第三十三章》)50、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长保。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德经第九章》)51、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德经第十二章》)52、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德经•道经第十四章》)53、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54、老子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德经•德经第四十三章》)55、老子曰:“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道德经•德经第六十六章》)56、老子曰:“是以圣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道德经•道经第三十四章》)57、老子曰: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道经第七章》)58、老子曰:“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道德经•道经第五章》)59、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道德经•德经第四十六章》)60、老子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道德经•道经第十六章》)61.老子曰: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道德经•德经第七十一章》)62.老子曰:同于德者,道亦德之。

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三章》)63.老子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或。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二章》)64.老子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九章》)65.庄子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逍遥游》)66.庄子曰: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逍遥游》)67.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閒閒。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68.庄子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论》)69.庄子曰: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庄子•齐物论》)70.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71.庄子曰: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庄子•人间世》)72.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

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庄子•德充符》)73.仲尼曰:“德者,成和之修也。

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庄子•德充符》)74.庄子曰:“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庄子•德充符》)75.庄子曰:“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

”《庄子•大宗师》)76.庄子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庄子•大宗师》)77.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庄子•大宗师》)78.庄子曰: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庄子•大宗师》)79.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

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大宗师》)80.庄子曰: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

纷而封哉,一以是终。

”《庄子•应帝王》)81.庄子曰: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庄子•应帝王》)82.庄子曰: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

”《庄子•骈拇》)83.庄子曰: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84.庄子曰:“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庄子•骈拇》)85.庄子曰: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

《庄子•马蹄》)86.庄子曰:“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庄87.庄子曰:“藏金于山,沈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富贵,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愧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

”《庄子•在宥》)88.庄子曰:必服恭检,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庄子•天地》)89.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庄子•天地》)90.庄子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庄子•天地》)91.庄子曰:“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

”《庄子•天地》)92.庄子曰:“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天道》)93.庄子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庄子•天道》)94.庄子曰:“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至显,名誉并焉。

”(《庄子•天运》)95.庄子曰:“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

”(《庄子•天运》)96.庄子曰: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

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

”(《庄子•缮性》)97.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庄子•秋水篇》)98.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

”(《庄子•至乐篇》)99.“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

”(《庄子•达生篇》)100.“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

”(《庄子•达生篇》)101.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

三者若得,其名必极。

”(《庄子•达生篇》)10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103.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

(《庄子外篇•知北游》)104.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

(《庄子外篇•庚桑楚》)105.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志乎期费者,唯贾人也,人见其跂,犹之魁然。

(《庄子外篇•庚桑楚》)106.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庄子外篇•庚桑楚》)107.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名相反而实相顺也。

(《庄子外篇•庚桑楚》)108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

(《庄子外篇•庚桑楚》)109.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

知者,接也;知者,谟也。

(《庄子外篇•庚桑楚》)110.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

(《庄子外篇•庚桑楚》)111.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

此皆顺比于岁,不物于易者也。

(《庄子外篇•徐无鬼》)112.《庄子》: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察士无凌谇之事则不乐,皆囿于物也。

(《庄子外篇•徐无鬼》)113.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

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後知之。

(《庄子外篇•徐无鬼》)114.其问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无崖。

以不惑解惑,115.足之于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後善博也;人之于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後知天之所谓也。

(《庄子外篇•徐无鬼》)116.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则可不谓有大扬搉乎!阖不亦问是已,奚惑然为!(《庄子外篇•徐无鬼》)117.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