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试题(含解析)第I卷一、单选题1.关于物质结构的下列各种叙述,正确的是()A. 含有共价键的晶体,一定是原子晶体B. 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C. 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既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D. 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存在共价键,但含有共价键的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含有共价键的晶体不一定是原子晶体,可能是离子晶体,如NaOH,也可能是分子晶体,如干冰,故A错误;B、离子晶体可以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如NH4Cl,故B错误;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但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aOH,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D正确。

2.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B. 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C. 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强D. 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子半径:M+>R2-【答案】B【解析】A、由于非金属性C>B,故酸性:H3BO32CO3,选项A错误;B.金属性Mg>Be,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为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选项B正确;C.非金属性Cl>Br >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选项C错误;D.电子层结构相同,则M的原子序数-1=R的原子序数+1,则原子序数为R<M,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即则离子半径:M+ < R2-,选项D错误;答案选B。

3.下列关于有机物实验现象与原因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苯能将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使水层褪色,没有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B.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B正确;C.蔗糖中不存在醛基,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故C错误;D.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没有水中的氢原子活泼,乙醇和钠反应比水与钠反应缓慢,故D错误。

答案选B。

4.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X的某种核素无中子,X、W同主族且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WX;Y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反应生成一种盐;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之比为3∶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W>Z>Y>XB. 氢化物稳定性:Y>ZC. X与Z可形成10电子和18电子分子D. WY3中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答案】C【解析】【分析】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反应生成一种盐,则Y为N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之比为3:4,而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为3时,核外电子总数为5或13,不满足比例关系,故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电子总数为8,可推知Z为O元素;四种元素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X、W同主族且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WX,该主族含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故为IA族,W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可推知W为Na、X为H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为NaH。

【详解】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所有元素中H 原子半径最小,故原子半径:W(Na)>Y(N)>Z(O)>X(H),故A错误;B.非金属性Y(N)<Z(O),故氢化物稳定性:Y<Z,故B错误;C.H与O可形成H2O、H2O2,前者为10电子分子,后者为18电子分子,故C正确;D.NaN3中Na+与N3-之间形成离子键,N3-中N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故D错误;故答案为C。

5.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A. 熔点:CO2>KCl>SiO2B. 共价键强弱:H2S>H2O>CH4C. 沸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D. 热稳定性:HF>H2O>NH3【答案】D【解析】【详解】A.晶体熔点大小顺序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CO2是分子晶体,KCl是离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故熔点:SiO2> KCl > CO2,A错误;B.共价键的强弱根据键长判断,键长越长,共价键越弱,原子半径:S>C>O,故共价键键长:H—S键>C—H键>H—O键,共价键强弱:H2O>CH4>H2S;B错误;C.晶体熔点大小顺序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故C错误;D.热稳定性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判断,非金属性越强,则热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O>N,故热稳定性:HF>H2O>NH3,D正确;答案选D。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适当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②油脂、乙酸乙酯都是酯类,但不是同系物③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液化、干馏等过程均为化学变化④蛋白质的变性和盐析都不是可逆过程⑤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材料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④⑤ D. 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①单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也不能水解,油脂也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①错误;②油脂、乙酸乙酯都是酯类,但油脂含有三个酯基,乙酸乙酯只含一个酯基,所以不是同系物,故②正确;③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故③错误;④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是可逆的,故④错误;⑤塑料全部都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但橡胶和纤维既有天然高分子又有人工合成高分子,故⑤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⑤错误,答案为A。

7.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 鉴定蔗糖在硫酸催化作用下的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B. 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C. 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用碳酸钠溶液D. 鉴别乙烷和乙烯: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答案】A【解析】【分析】A.水解后溶液为酸性,应加碱至碱性;B.真丝成分为蛋白质;C.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不分层,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分层;D.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详解】A. 水解后溶液为酸性,应加碱至碱性检验葡萄糖,则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不能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A项错误;B.真丝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利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B项正确;C.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不分层,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分层,现象不同,利用碳酸钠溶液可鉴别,C项正确;D.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则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乙烯和乙烷,D项正确;答案选A。

【点睛】该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8.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等通常叫做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 H2O2的电子式:B. NH4I的电子式:C. 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148C D. CO2分子的结构式:O=C=O【答案】D【解析】【详解】A.H2O2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故A错误;B.碘化铵是离子化合物,碘离子得一个电子满足8电子结构,要表示出来,故B错误;C.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146C,故C错误;D.CO2分子C、O形成双键,故CO2的结构式:O=C=O,D正确;答案选D。

9.下图可设计成多种用途电化学装置。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当a和b用导线连接时,溶液中的SO42-向铜片附近移动B. 将a与电源正极相连可以保护锌片,这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 当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D. a和b用导线连接后,电路中通过0.02mol电子时,产生0.02mol气体【答案】C【解析】【详解】A.当a和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则溶液中的SO42-向锌片附近移动,选项A错误;B.将a与电源正极相连铜是阳极,锌是阴极,可以保护锌片,这叫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选项B错误;C.当a和b用导线连接时时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铜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则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 =H2↑,选项C正确;D.a和b用导线连接后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铜是正极,电路中通过0.02mol电子时,产生0.01mol氢气,选项D错误;答案选C。

10.根据如图回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B. 此装置用于电镀铜时,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变C. 此装置用于铁表面镀铜时,a为铁D. 若用该装置进行粗铜的精炼,当有1 mol水生成时,可得到64 g精铜【答案】C【解析】【分析】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一定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一定是正极,和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和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电镀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变,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详解】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一定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一定是正极,故b 极为阴极,a极为阳极。

A.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电极一定是正极,在酸性环境下,氧气放电的反应为:O2+4e﹣+4H+═2H2O,故A项正确;B.此装置用于电镀铜时,金属铜必须作阳极,电解前后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变,故B正确;C.铁表面镀铜时,金属铜必须作阳极,金属铁作阴极,所以a为金属铜,故C项错误;D.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1mol水生成,转移2mol电子,可得到64g铜,故D项正确。

综上,本题选C。

11.如图所示装置中,电极Ⅰ的材料为Al,其他电极均为Cu,盐桥为琼脂饱和K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SO向甲烧杯移动A. 电极Ⅰ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 盐桥中的2-4C. 丙烧杯中的能量变化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 Ⅳ的电极反应式:4OH--4e-==O2↑+2H2O【答案】B【解析】【分析】甲、乙两个容器构成了原电池,电极Ⅰ是Al,乙中的电解质溶液是CuSO4溶液,自发进行的反应是2Al+3Cu2+=2Al3++3Cu;Al失去电子,作负极,电极Ⅱ上Cu2+得到电子,作正极,因此电极Ⅲ是阳极,电极Ⅳ是阴极。

由于电极Ⅲ的材料Cu,是活性电极,Cu失去电子,电极方程式为Cu-2e-=Cu2+;在阴极,溶液中的Cu2+得到电子,电极方程式为Cu2++2e-=Cu。

【详解】A.根据分析,电极Ⅰ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l-3e-=Al3+,作负极,A错误;B.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甲池中电极Ⅰ作负极,因此SO42-向甲烧杯移动,B正确;C.丙装置相当于电解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D.电极Ⅳ是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D错误;答案选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