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TCL)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薄层色谱操作技巧
2、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
-偶极
地匹配。
用显色试剂处理,许多组份可在日光或紫外灯光下检视。
色谱可用肉眼或使用光密度计和照相机记录或影像系统方法来评价。
2、薄层色谱的用途
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
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
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纯化
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 f值)。
利用薄层色谱法可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种物质。
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度、活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度等。
所以要获得比移值重现性就比较困难。
为此,在测定某一式样时,最好用对照品和样品同时对照进行。
d2
d1
2
3
4
3
1
1.1玻璃板的要求:用于制备薄层板的玻璃板要求表面光洁、平整,最好使用厚薄1~2mm的优质平板玻璃,普通窗玻璃一般不宜用于制作薄层板,玻璃板需洗净至不挂水,晾干,贮存于干燥洁净处备用。
玻璃板反复使用时,应注意经常用洗液及碱液清洗,保持玻璃板面的光洁是保证薄层板质量的最基本要求。
1.2制作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吸附剂加适量的水(如1份硅胶G一般加
3份水),在研钵中用研杵沿一个方向小心研磨至成均匀的有适当粘稠度的胶浆,立即倾入涂布器中,均匀地向前推进涂布在玻璃板上,或按照不同涂布器的规定操作涂布,涂布好的薄层板于室温下在水平台上晾干,再在规定的温度(一般为105℃~110℃)下活化约30分钟,贮于干燥器中备用。
薄层板的厚度一般为0.25~0.5mm.。
1.3 商品化供应的预制板和高效板
2
2小3
品可使用自动化装置点样,喷雾成条带状是一种可以点样量大而同时又能促成最有效分离的点样方法。
在常规操作过程中,人工点样一般使用微量毛细管(0.5/1/2/3和5μl),点样时毛细管必须完全充满和完全排空,要以垂直方向小心接触TLC/HPTLC 板面,不要损伤薄层,受损的薄层会导致溶剂不规律地流动而在色谱上产生失真的TLC谱带。
3.2 样品点样位置
起点下缘的最小距离b取决于溶剂量。
两个起点之间的距离c必须令平行移行的主成份不会相互触及。
点状点样时原点的直径应小于或等于3mm(高效板原点的直径应更小),条带的长度d由点样样品体积或样品的种类和相对于板的尺寸点样的数目来决定。
到板侧边的距离a必须足够大以避免分离区失真变形。
4
80mm
/。
其总使用,如需分层,则按要求放置分层后取需要的一相(上层或下层),备用。
五、本实验操作内容
山楂有效组分熊果酸含量的鉴定。
吸附剂/快板:硅胶G3g,10ml 0.5%羧甲基纤维素钠。
供试品:取山楂0.5g,加乙酸乙酯2ml,浸泽24h,取上清液备用。
对照品:加甲醇制备成1ml含有1mg的溶液。
点样:供试品溶液点样4ul,对照品溶液点样2ul。
展开剂: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4:0.5)。
显色剂:硫酸乙醇溶液(3~10%)
显色操作:喷显色剂后,在80℃加热数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为止,置日光或
1
2。
3
4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