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管支架施工方案

钢管支架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及原则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原则 (3)2.工程概况 (3)2.1设计概况 (3)2.2地质概况 (4)2.3气候、气象 (4)2.4地震动参数 (4)2.5工程数量 (4)3.工程目标 (4)3.1工期目标 (4)3.2质量目标 (4)3.3安全目标 (5)3.4水保、环保目标 (5)4施工方案 (5)4.1施工准备 (5)4.2总体施工方案 (5)5.资源配置计划 (5)5.1施工组织机构图 (5)5.2队伍部署 (6)5.3材料进场计划 (6)7.施工工艺及方法 (7)7.1基本要求 (7)7.2作业平台搭设 (9)8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8.1创建文明工地目标 (11)8.2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11)9安全应急预案 (11)9.1危险源分析 (11)9.2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11)9.3应急处理程序 (12)9.4应急处理方案 (13)10附图及附表: (13)附件1:钢管支架计算资料。

(13)附图2:钢管支架布置图; (13)附图3:施工现场布置图; (13)钢管支架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国家及相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和铁道部颁布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10)、《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铁路砼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等规范、标准。

(2)个别路基设计图(图号:赣韶施路Ⅱ-17-01)。

(3)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4)中铁十局“三标一体”管理体系文件。

1.2编制原则(1)积极响应和遵守招标文件中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的规定及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合同协议条款内容。

(2)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

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确保各节点工期及总工期。

(3)质量全部合格、安全无事故,重视环保,珍惜土地,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健康安全。

(4)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综合管理,合理调配,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地施工,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5)有效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减少扰民、做好公共交通配合,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创建文明标准工地。

2.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SDK182+370~SDK182+534.5(对应京广线上行线西侧里程K2047+308.23~K2047+472.73)右侧设置桩板式路堑挡土墙,长164.5m,桩长12m,锚固段长7m,悬臂段长5m,桩截面尺寸为2.0m×2.75m,桩间距6.0m,共28颗桩,已施工完毕17棵。

现对23#、24#、26#、27#桩进行开挖。

由于施工场地受限,挖出土不能直接外运。

为使土方及时外运,减少堆土过多对既有线的影响,决定在23#~27#桩口处搭设钢管支架,钢管支架上部设提升装置,将挖出土先运至工棚内,再用小型汽车及时外运。

支架上部与棚内地面齐平,上面铺设竹排。

桩孔采用人工挖孔施工,桩身采用C30混凝土。

锚固桩采用C20锁口及护壁进行支撑,锁口每开挖1.0m浇筑护壁。

本工程位于市区,房屋建筑等地形复杂,机械利用率低,且临近既有京广铁路,施工安全压力大。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将安全压力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2.2地质概况本段地层表层为人工填筑土,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厚1~5m,为Ⅱ级普通土;表层以下为粉质粘土,土质均匀,硬塑,厚2~4m,σ0=150kpa,为Ⅱ级普通土;粉质粘土以下为全风化砂岩, Ⅲ级硬土,σ0=200kpa。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潜水,水位埋深2~4m。

2.3气候、气象(1)工程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区内气候温暖、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阴雨连绵,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热。

雨量充沛,春夏降水多于秋冬,属于暴雨多发区。

(2)主要气象要素如下:年平均气温18.8~21.6℃,极端最低温度-7.2~-3.8℃,极端最高气温39.5~40.9℃。

一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7.9~10.1℃;最热月为七月,平均气温27.5~29.4℃。

年平均降水量1300~2400mm,全年无霜期310天左右。

四季特点为平均相对湿度76~81%,平均风速1.1~2.5m/s,主导风向NE~SSE。

2.4地震动参数DK22+500~ K2048+248<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2.5工程数量本工程主要工程数量为:桩板墙混凝土3225m³,已完成1958 m³。

23#、24#、26#、27#共计混凝土434m³,挖土为434m³。

具体工程数量详见附表一:主要工程数量表。

3.工程目标3.1工期目标本工程拟定于2011年8月2日搭设钢管支架,于 2011年9月10日完成23#、24#、26#、27#桩身混凝土浇筑。

3.2质量目标本工程杜绝各类质量事故,减少质量通病,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确保质量全面达到铁道部颁布的《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3.3安全目标(1)杜绝责任死亡事故;年重伤率控制在0.3‰以下,年负伤率控制在4‰以下;(2)消灭既有线行车一般C类及以上事故;减少一般C类以下事故;(3)消灭责任等级火灾事故;消灭特大交通责任事故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4)消灭压力容器及其它爆炸事故和重大塌方事故。

3.4水保、环保目标杜绝噪声污染,无集体投诉事件,环境监控达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施工方案4.1施工准备4.1.1做好施工调查调查现场电缆及管道的情况,施工前及时做好电缆及管道的迁移。

4.1.2安全协议与铁路管理部门签署安全协议,共同做好本工程的安全施工。

4.1.3对上岗职工做好岗前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4.2总体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及调查情况,本工程位于既有京广铁路边坡上,为保证既有线安全,挖出土应及时外运,不得直接堆放于既有线边坡。

由于施工场地限制,为确保挖土及时外运,需在23#~27#桩口处搭设作业平台,平台设置出土通道,弃土经弃土通道运至棚内,具体施工步骤如下:5.资源配置计划5.1施工组织机构图按照“集中领导、职责明确、提高效率、有利协调”的原则,项目部下设架子队,架子队成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实施内部质量检验、监控。

施工组织机构图如图2:施工组织机构图。

图2 :施工组织机构图5.2队伍部署根据桩板墙的主要工作内容、工程数量,按照“统筹规划、均衡生产、立体展开”的原则,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本段架子队作业班组采用流水作业。

作业严格执行铁道部《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51号)。

劳动力使用计划见表1:表1 劳动力使用计划5.3根据现场的作业需求,对本支档防护工程所需机械设备进行统计整理,且根据工期需要,制定机械设备进场计划,详见表3:材料进场计划表。

表2:材料进场计划表7.7.1基本要求7.1.1 材料验收(1)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2)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分别符合本规范表“7.2-1构配件的允许偏差表”的规定;(3)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7.1-1构配件的允许偏差表7.1.2地基与基础(1)脚手架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2)脚手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放线定位。

7.1.3 搭设(1)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2)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3)底座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sblkb. 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也可采用槽钢;c.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4)纵向水平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纵向不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1;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铺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00mm。

(5)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 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φ48)相同;b. 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b.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c.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d.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

7.2作业平台搭设7.2.1支架施工48mmδ在23#~27#桩口处搭设作业平台,作业平台采用钢管网架结构,网架采用φ外=3mm的钢管立柱,间距1.2m,沿铁路方向每排25根,共4排,间距1.2m,每排4根,共25排。

竖向钢管步距为1.2m,共3层。

护壁混凝土入口设在靠近线路一侧,搭设脚手架时注意预留空间。

为保证棚架的整体性及稳定性,在立柱间设φ外48mm剪刀撑进行连接,面向铁路一侧设置剪刀撑6个,井口四面各设1个剪刀撑。

剪刀撑施工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 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宜按表“7.2-1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表”的规定确定。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表7.2-1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b.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应符合以下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和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c.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