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园林设计
探析
摘要:我国乡村面积广大,乡村的振兴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将具有自然
之美和美学价值的乡村元素,融合到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不仅可以实现对
环境的美化与保护,还可以丰富人们精神文化、促进当代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
将乡村景观纳入到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反映出了人们环保意识(对乡村品
质生活追求)的提高。
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园林设计工作进行研究,以便归纳和讨论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建筑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融入
引言
乡村旅游与乡村景观园林设计密切相关。
乡村旅游景观是指在乡村地区开展
旅游活动所需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称。
景观园林设计则是通过
对空间的规划、组织和美化,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公共
空间。
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景观园林设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1乡村旅游景观
乡村旅游景观是一定区域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景观格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乡情民俗组成了乡村旅游景观的主要内容。
可以从宏观、中观
和微观三个层面解读乡村旅游景观:宏观是指村域范围所形成的景观格局,比如
沿水而居,环山而聚等等;中观是指村落内部的街巷、广场、居住区、水塘、标
志性景观等景观因素;微观是指院落、建筑、景观小品等小范围的景观,庭院环
境和建筑风格最能体现村落的地域文化和乡风民俗,也是游客体会乡村生活的主
要空间。
2景观园林设计的原则
景观园林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美
观性。
生态原则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人文原则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地域特色和
历史文化底蕴;经济原则要合理规划投资,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美
学原则要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
3乡村旅游开发中景观园林设计实践
3.1重视创新文化传承,全面体现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人文价值
在乡村景观中,包含着许多历史文化的因素,要想把这些因素更好地融合到
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就必须要设计者对乡村所包含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景观特色进行利用、挖掘和传承。
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挖掘的文化资源,合理构建风景园林规划,在空间布置、景观打造上丰富乡村元素。
3.2加强对清洁能源的利用
为实现低碳目标,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研
究与利用。
例如,在景观照明系统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加装太阳能板,利用太
阳能吸收日光,在夜间产生电力,从而减少电力的消耗;利用风力发电风车,当
风吹动风车时,会产生电能,供草坪灯夜间照明。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利于降
低风景园林在建设和后续运营过程中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程度,推动风景园林
的可持续运行,减少碳排放量。
3.3增强乡村旅游体验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景观园林设计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游客
在游览过程中需要有较强的参与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互动体验,从而增加对景
点的记忆和感受。
因此,景观园林设计应该充分考虑游客需要,增强乡村旅游体验。
一方面,可以在设计中设置一些互动性比较强的景点,如游乐设施、拍照点等,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加入更多的非遗
文化和手工艺制作展示,让游客可以在体验中了解乡村的传统文化。
3.4以保护乡村景观为前提,统筹城市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乡村的自然环境,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根基。
如果不加节制地发展,就会对原来的自然环境造成损害。
因此,在开展乡村
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也要注重资源的整合,以乡村景观作为资源整合的一个载体。
乡村有着独特的人文和历史,以原始
的特性为基础,融合到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中,并把它们转化成园林的要素。
在保
护的前提下,以综合性发展的角度来统筹风景园林的设计内容。
在设计园林的时候,必须对其做深层次研究,保持乡村的原生态特征。
对民间文化活动要保持高
度的重视与保存,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发展,使其具有地方特色。
在园林的规划与
设计中,将乡村景观纳入其中,一定要遵循协调的原则,着眼于近、中、远期的
全面发展,保证设计既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兼顾乡村与城市的未来发展。
因此,在进行规划前,必须对当地的环境、人文历史、政策法规、民众的喜好等进
行深入地研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乡村的特色。
在进行城市与乡村的规划时,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城镇与乡村的需要,又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观,从而
使乡村与城市和谐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风景园林的建设和
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探讨新的园林景观营造方式,探讨乡村景观
新的规划与设计手法,就成为当务之急。
统筹城乡景观设计要点,以乡村景观为
设计核心,与风景园林规划结合起来。
在进行乡村规划与设计时,应对乡村景观
进行全面的调查,从整体上掌握乡村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从乡村自然环境特点、乡村经济形态、乡村文化习俗、乡村经营政策等方面,寻找出乡村发展的最佳模式,提出一套具体的管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持续优化,以确保其长远、持续地发展。
在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要注重园林效益的主要三个方面,即社会效益、经
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保持乡村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园林景观的效能,使
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规划中,要与乡村的传统经济模式相结合,既要展示
园林的风景特点,又要提高园林的经济效益;针对乡村地区的风俗习惯,进行有
针对性地乡村文化体验,将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5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托进行乡村园林设计
新时期的园林景观工程强调和谐、美好、健康,而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托构建
的景观工程,更需要从以下层面进行优化。
(1)具备极强的生态功能。
乡村的
景观园林工程虽然作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植
被、空间设计都需要具备生态性,如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在植被覆盖率较大的景观园林中(硬化面积较大的广场、集市等乡镇集中建设区域),可通过合理设置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来组织排水;
通过构建雨水收纳系统,让沉淀后的水从植被、水体等主要区域流过,既可以滋
养植被,也可以让沉淀后的水汇集在自然水体内,从而打造良性的生态循环,以
调节局部气候。
(2)兼具生态美学。
乡村地区的景观园林工程具备极为旺盛的
生命力,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是提升乡村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景观工程的生态美学着重体现在细节方面,需要呈现出更强的生态艺术性。
除此
之外,将生态技术运用于景观工程(乡村景观)中也很重要,需要从海绵城市、
节能减排角度出发,采用透水性的铺装材料、可回收利用的标志牌、篱笆、景观
小品,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污染,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生态环保价值(生产、生活
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资源紧张、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越发突出,影响着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低影响度开发成为乡村旅
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风景园林设计作为城乡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建设、运营和维
护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碳排放,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因此,乡旅景观设计人员必
须重视低碳、环保的设计手段与生态材料选用,采用合理措施,降低过程中的碳
排放,将乡村景观打造为集舒适性、文化性、生态性及环保性于一体的新文化旅
游场所。
参考文献
[1]周莹.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探究[J].现代园
艺,2021,44(14):57-58.
[2]姜蒙蒙,尤向来.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7):90-91.
[3]宋伯年.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探究[J].南方农
业,2020,14(26):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