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二、整体感知、诵读
(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
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首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则”理解课文,最后背诵课文。(2)自由诵读。教师提示诵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二、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停顿特点——2、2、3顿,注意重读音和感情基调。
三、研习课文
(一)、写作背景
(二)、作者生平
(三)、诗文串讲:1、首句中说“回望”,那么诗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为何以“长安回望”开篇?
2、第二句说骊山上千重宫门依次一扇接着一扇地打开了,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13
记承天寺夜游蝶恋花水调歌头(宋)苏轼
14
淮中晚泊犊头浪淘沙(宋)苏舜钦
15
醉花阴(宋)李清照
16
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论语》第十则:修身做人
第( 1)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论语》第十则的内容,能够熟练的朗读,并背诵。
2、了解作者孔子。




一、导入提问:影响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老师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
四、拓展延伸触类旁通
活动
总结
无论是从诗的写景、具体事情的铺叙、主旨的不确定性,都使本诗给我们留下了朦胧凄美、委婉有致的感受。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木兰诗
第( 4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诗中的主人公。
2.了解诗词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一、情境引入: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2.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一、激趣引入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
二 、学习古诗。
1.师范读文章内容。
2.学生自读,排除字词障碍。
3.师生共同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4.学生根据意思自读文章。
5.小组内练习朗读。
6.男女生比赛读。
7.评比指导朗读。
三、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被埋没。表现了诗人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过华清宫峨眉山月歌
第( 6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杜牧。
2.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一、导入课文:同学们好,打开中国历史的画卷,你们认为哪几个朝代比较繁荣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杜牧的《过华清宫》探讨盛唐衰败的原因和感受唐诗的魅力。
活动
总结
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江上别李秀才(唐)韦应物
第( 8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校本课程教案
镇第二中心小学
(六)年组( 下 )学期
进 度 表
周次
内容
1
《论语》第十则:修身做人
2
入则孝
3
蒹葭《诗经》
4
木兰诗
5
白莲唐陆龟蒙
6
过华清宫峨眉山月歌唐杜牧
7
霜月(唐)李商隐
8
江上别李秀才(唐)韦应物
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10
虞美人【南唐】李煜
11
雨霖铃(宋)柳永
12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三、质疑交流
四、小组互动
五、自由背诵课文
活动
总结
1、你有哪些收获?
2、积累并背诵【论语八则】。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入则孝
第( 2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
2、了解诗词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一、激趣引入。
导入《蒹葭》:吟诵三千年华夏优美文字,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璀璨。
2.了解诗词大意。
二、学习《入则孝》
2.了解诗的大意。
二 、学习古诗。
1.师范读文章内容。
2.学生自读,排除字词障碍。
3.师生共同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4.学生根据意思自读文章。
5.小组内练习朗读。
6.男女生比赛读。
7.评比指导朗读。
活动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白莲花的冰清玉洁及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
3、最后一句说“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什么暗示含义?
活动
总结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人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霜月(唐)李商隐
第( 7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
导入《诗经》,复习前课有关《诗经》知识。
二、内容解读体味意境
(一)静心聆听学生配乐朗读。
(二)谈谈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整体把握,各抒己见)
三、从诗句的哪些内容感受到的?
(学生讨论、交流,幻灯片一一呈现学生讨论的结果:◆写景句;◆追寻伊人的过程)
三、技法探究明确作用
起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因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1.师范读文章内容。
2.学生自读,排除字词障碍。
3师生共同了解《入则孝》的大概意思。
4.学生根据意思自读文章。
5小组内练习朗读。
6.男女生比赛读。
7.评比指导朗读。
活动
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蒹葭《诗经》
第( 3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
2.了解诗词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一、激趣引入。
活动
总结
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白莲唐陆龟蒙
第(5)周
活动Leabharlann 目标1.了解作者陆龟蒙。2.了解诗词的大概意思,并背诵。




一、激趣引入
人们都喜爱艳丽的红荷,而很少有人欣赏素雅的白莲,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白莲的诗,板书课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