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作物栽培学的理论成就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成就

我国作物栽培学的理论成就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成就


8
一、我国作物栽培的技术成就
❖ 在1950-60’s,
围绕种植制度改革,研究了与多熟制配套的作 物栽培技术,推广育苗移水平、不 同品种的合理密植范围及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
针对作物生产上的主要自然灾害如旱害、病虫
草害、低温冷害、洼涝渍害、小麦霜冻、水稻
烂秧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2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
❖ 从民国时期开始,我国开始有《作物学》课 程,其内容涉及现代农业的各个学科。
❖ 1949年以后,适应我国农业科学的发展和学 科分工的需要,《作物学》逐渐分化,产生 了独立的作物栽培学。
❖ 1950’s末期,我国出版了第一部《作物栽培 学》。
❖ 此后,国家和各地区根据作物生产的发展和 当地特点,陆续出版了不同类型的作物栽培 学教材和教科书。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
❖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 我国从事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学 成果推测,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在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开始的历代 古农书对我国古代农业中的精耕细作、用地 养地、抗逆栽培、因时因地因种制宜等农学 思想都有详细的记载,有的思想至今都有指 导价值。
2020年7月4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3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
❖ 1980’s末期到1990’s中期,我国由农业出版社和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分工出版了一套大型的《中国主要农 作物栽培学》丛书。目前又在酝酿出第二套丛书。
❖ 1980年以后,北方高等农业院校一般以山东农学院主 编的《作物栽培学》(北方本)为主要教材。
❖主研:棉花亩产皮棉百公斤栽培技术体系
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大面积应用;
2020年7月4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0
一、我国作物栽培的技术成就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研究发展迅速,并已建 立了几种作物的化控栽培工程技术体系;
多种作物叶龄模式建立,与其配套的器官促控 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在中低产地区研究推广了作物抗逆综合技术体 系;
研究明确了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产量构成因素 与器官建成的关系,器官同伸规律及其调节控 制原理;
把作物群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光合物质生产体系, 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作物群体合理动态 结构的新概念;
2020年7月4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6
第二节 我国作物栽培学的理论成 就
研究了各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包括经济产量 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作物对养分、水分的需 要及吸收利用规律。
❖ 现在普遍认为,对待作物栽培技术,应该吸取各 学科发展的新技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进一 步的提高,向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害化 生产的方向发展。
2020年7月4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3
二、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可能不断为作物生产提 供高产优质品种、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作
❖ 近年开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从源库平衡、养 分平衡、器官平衡、激素平衡等方面探讨了 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抗逆的生理机制。
2020年7月4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7
第三节 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 成就和发展趋势
❖ 一、我国作物栽培的技术成就
❖ 二、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2020年7月4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020年7月4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
春秋战国(前770),《吕氏春秋》 西汉(前1世纪),《氾胜之书》 后魏(6世纪),《齐民要术》 南宋(12世纪),《陈旉农书》 13世纪,《农桑辑要》 明,《农政全书》 清(18世纪),《授时通考》等
2020年7月4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保证了作物大面积稳产高产。
2020年7月4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9
一、我国作物栽培的技术成就
❖ 1970’s末期以后,我国的作物栽培技术有了新的 发展。主要表现在:
规范化、模式化栽培技术得到推广;如我校参与的:
❖河北省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 技进步二等奖)
❖河北省玉米模式化栽培技术(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 技进步三等奖)
❖ 沈阳农业大学董钻主编出版了《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二版教材。
❖ 河北省在1980’s末期到1990’s中期出版了一套《河 北省主要农作物栽培》丛书,除小麦以外已基本出 齐。
2020年7月4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5
第二节 我国作物栽培学的理论成就
❖ 在作物栽培科学的理论方面,我国学者具有 独到的建树。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提出了高产更高产的技术途 径与技术体系;
免耕与地膜覆盖技术在不同条件下大面积应用。
2020年7月4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1
一、我国作物栽培的技术成就
❖ 1990’s以来,以优质、高产、高效、无害化生 产相结合为目的的及综合利用周年自然资源的 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正在广泛进行。
河北省代表性成果:
物栽培与其他学科的杂交,产生出明显的杂交优 势。例如:
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作物栽培与塑料工业杂交,
为作物栽培带来了大棚生产、地膜育秧和地膜覆盖栽
培,不但可以使作物播种期提早,而且使南方作物北
移,充分利用早春和暮秋季节,进一步提高了复种指
数,地膜覆盖还有避免和减少土壤冲刷、表土结构破
坏和养分流失,抑制病虫草害的作用。
❖ 及至1989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了杨守仁、郑丕尧主编 的《作物栽培学概论》,1995年出版王树安主编的 《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这2本书是1990’s 到21世纪初北方农业院校农学专业本科生应用的权威 教材。
2020年7月4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4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
❖ 2003年4月,于振文主编的新版面向21世纪教材 《作物栽培学》(北方本)出版,目前正处于1995 年版与2003年版教材的转换之中。
❖小麦-玉米一体化超高产技术体系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
❖河北省小麦、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及高光效技术体系 , 2004
2020年7月4❖日专用强筋小麦的农品学质院作形物栽成培规与耕律作系及其调控技术 ,2004 12
二、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 实际上,我国的作物栽培技术,早在战国时期就 已走上了精耕细作、提高单产的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