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一:技术技能学习课一、技术技能学习课教学流程(一)基本教学流程图二、环节解读(一)课前搜集整理,温故知新,布置预习,蓄势创新。
在上课前,教师应布置学生预习,尤其要重视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使他们在搜集信息中从源头上和外围上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奠定基础,从而降低教学难度,为学生铺设创新的阶梯。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和展现自我的欲望。
根据学生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促使学生主动展示自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每节课的准备活动,教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轮流来组织准备活动,并提出相关要求。
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就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及途径主动获得知识,如利用电脑、图书资料等,这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其次,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学手段,如应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技术动作、快速显示问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等。
教师对场地、器械准备要充分,做到合理、安全、有效。
(二)课中1.巧设情景,尝试体验,自主学习,掌握技术。
教师课前要设计好情境的导入,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技术的渴望,教师恰如其分的利用创意的情景引入,以及在一些学习方法上的暗示,都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进行尝试性学习,通过尝试性学习发挥学生课前搜集、整理信息的优势,发现技术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进一步自主的去研究、探索技术的基本环节,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所学的技术,更加全面的掌握技术。
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改进技术,大胆创新“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操作程序是:揭示教学目标、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究----小组讨论、同伴合作----师生质疑、释疑。
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学习形式,有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才能使其更好掌握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在学习中可以把自己的独特见解与大家交流,其中有些做法就是学生独立创新的结果。
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由练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教师一起进行质疑、释疑,从而进一步改进技术。
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
3.精讲点拨,启发引导,积极评价,激发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技术的各个环节进一步的明确和掌握。
但由于受到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学生的有些见解可能没有实际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及时对学生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归纳技术的要点,发现学生思维中对技术有利的部分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对不合理的技术进行纠正完善,从而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进一步探索合理技术欲望,激发他们勇于学习合理技术的兴趣。
4、成果展示,反馈校正,完善提高,享受成功。
技术成果的获得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倍加呵护。
成果展示能准确反映学生对技术的掌握情况,从中发现学生学生对技术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更好地发现优点,找出缺点和问题所在,实现学习信息的反馈,便于其他同学观察学习和帮助解决问题,进一步进行改进,完善,提高,使技术更加的完美。
让同学们为自己的成果获得肯定而兴奋,从而享受成功的乐趣。
(三)课后体育课的结束部分在整节课中具有举足轻重、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既是本次课的结束,又是下一次课的开始。
其具体表现如下:1.肌肉放松:通过肌肉的放松可以使机体得以恢复,清除疲劳、肌肉酸痛和僵硬,预防运动损伤。
2.心理放松:通过心理意念放松,使学生消除心理紧张,心情舒畅,轻松愉快。
3.心理调节作用:通过有趣和幽默的语言,缓解同学们的心理疲劳。
4.纠正提高作用:通过小结,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水平看得更明确,能使自己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结束部分应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术的强化,对课的情况认真做好归纳性的总结。
更重要的是应该避免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给他们多一分信心。
教师应尽量采用启发性语言、鼓励性语言、暗示性语言和幽默性语言,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来。
如“你真棒”、“你们是好样的”、“加油”等等,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信心,同时也让学生相互评价,赋予他们发言权利,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回收体育器械。
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更好地发挥长处,弥补缺点和不足,以利于以后的课堂教学。
课型二:技术技能提高课一、技术技能提高课教学流程(一)基本教学流程图二、环节解读(一)课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这五个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
确定教学目标,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基础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即有具体目标,也要突出重点目标,还要体现学生的水平和层次,体现差异,有区别地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和系统性特点。
所以,教师在课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1.教材解读:教师应认真解读教材,教材的内容结构、重点、难点等。
2.学情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基础情况3.设定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结构和学生认知与能力的特点,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确定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基础情况,面向全体学生,确定五个领域目标应达到的具体目标,突出重点目标,还要体现学生的水平和层次,体现差异,有区别地确定学生的发展目标。
4.资源准备:进行必要的教学资源准备,包括:体育场地、器材、电化教育、直观教具等体育教学设施等。
(二)课中1.课的开始阶段宣布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开放性、系统性。
2.技能提高阶段: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可采用(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精讲点拨——技能提高的教学思路(教材较难)。
(2)教师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技能提高的教学思路(教材较容易)。
无论哪种教学思路都应体现“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和精讲点拨、随堂检测(1)自主学习环节: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②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展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教师根据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为“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打好基础。
(2)合作探究环节:体现“问题引导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的学习发展思路。
体现分层次教学。
考虑性别差异,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技能水平。
学习过程中注重建立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和学生的交往合作,互动互学,自由探究、技能提高。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3)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环节: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通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提高技能水平。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此环节中还要体现分层次教学,考虑性别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侧重点可按照从“问题引导法”向“讨论、合作教学法”和“探究法、提高技能练习法”过渡。
引导学生实现本节课的目标、任务。
(4)随堂检测环节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检测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创新方法和技能掌握。
检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意志是否得到最大提高和发展,教学目标达成度等。
3.放松小结阶段(1)整理放松。
(2)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讲评,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3)收交器材,下课。
(三)课后书写教学反思,作为教学过程的延续,教师在课后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
课型三:实践、拓展课一、技术技能提高课教学流程(一)基本教学流程图二、环节解读(一)课前流程1、教师提前将学习内容与要求通知学生,要求学生查找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战术的综合运用。
2、做好场地器材等准备(二)课中1.课的开始阶段宣布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开放性、系统性。
2.基本技术、动作组合练习阶段按照课的目标与要求,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基本技术及动作组合的练习,提高基本技能。
注意体现分层次教学,考虑性别差异,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形成对运动技术技能的认识,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学习过程中注重建立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和学生的交往合作,互动互学,自由探究、技能提高。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3.综合运用与技术拓展阶段在“基本技术、动作组合练习阶段”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技术运用与拓展,本阶段多采用实战类的竞赛等形式,在实战中提供各项技术的综合运用,感悟配合、战术等的多变,拓展项目能力。
(三)课后布置合适的作业,重点是感悟与反思,提倡课余多参加活动。
课型四:理论与健康知识课一、理论与健康知识教学流程理论与健康知识课基本流程图二、环节解读(一)课前流程1.相关知识链接与铺垫:为了理论与健康知识课的顺利进行,复习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设计导学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任务等需求,围绕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编写导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
3.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活动。
(二)课中流程1.自主学习自主学学习要明确学习的目标,明确学习要求和检查措施。
学习要求包括学习时间要求,学习内容的范围与要求。
学习的内容要求分为基本的内容要求和提高与发展性的内容要求。
基本的内容要求是每个学生都达到的基本要求。
提高与发展性的内容要求是对自主学习的知识、方法等有深入的认识,理解其本质含义,会应用它解决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
教师要提出合理的学习方式与要求,明确学习过程。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或学习学案独立完成。
对于学习结果要有明确的检查措施。
教师检查学习结果,提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习方式中的错误。
要求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组内督促没有完成的同学完成,学生尽可能完成高层次的目标要求。
2.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分为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和班内合作交流与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小组交流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参与并独立思考后的交流,有些问题能独立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可以两人解决的,就两人解决,能在小组内解决的不在班上解决。
要建立一个“1—2—4—8—n”的合作交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