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技术应用技术专业(中专)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技术专业(中专)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2011年6月目录一、专业名称 0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0三、招生对象 0四、学制 0五、人才培养目标 0六、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 0七、教学进度安排 (2)八、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3)九、典型工作任务 (6)十、实践环节安排 (6)十一、毕业条件 (8)十二、教学团队保障 (9)十三、教学条件保障 (11)十四、机制与制度保障 (12)一、专业名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中专三、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四、学制三年五、人才培养目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技术应用的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胜任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备的生产、检测、维修与管理以及电子产品采购、销售与服务等电子及相关行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岗位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六、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一)服务面向(二)人才培养规格1.社会能力(1)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2)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能力;(3)具有对新技术与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4)适应市场竞争能力,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6)加强素质教育,进行外语、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培养,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关证书。

2.专业能力(1)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3)掌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能力;(4)掌握生产第一线的设备管理与技术管理知识;(5)正确掌握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6)具备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的能力;(7)具备熟练应用电子电路常用的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8)具备用传感器及传感技术对参数检测的能力;(9)能够识别和绘制电路原理图和零器件图;(10)具备分析电路,设计和实现简单电路的能力;(11)能够熟悉应用整流、稳压、放大、振荡电路与可控整流电路;(12)具备对常用模拟电路进行分析、调试能力;(13)能够熟练使用单片机进行软硬件设计;(14)具备多媒体信息制作的能力;3.方法能力(1)具有获取专业知识与掌握专业技能的正确方法;(2)具有分析与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3)具有查阅分析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4)具有制定工作计划与实施的组织能力;(5)具有专业拓展与创新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注:标注★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八、专业核心课程简介核心课程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4学期参考学时:128 学习目标1.掌握与、或、非逻辑关系的定义、真值表、逻辑表达式;2.熟悉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3.掌握TTL集成门电路和CMOS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及特点;4.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5.能够根据加法器、编码器和译码器的逻辑功能设计硬件电路;6.掌握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特点;7.能够消除竞争和冒险;8.掌握基本触发器、同步触发器和主从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工作分析;9.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10.熟悉集成555定时器组成及原理;11.掌握施密特触发器的分析方法;12.熟悉单稳态触发器的组成、原理和分析方法;13.熟悉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的原理及分析方法;14.掌握RAM和ROM的分类、组成和原理;15.能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学习内容1.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和化简;2.TTL集成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主要参数;3.CMOS集成门电路的分类、逻辑功能和使用要求;4.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5.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与冒险。

竞争和冒险产生的原因、判别及消除方法;6.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应用;7.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8.常用集成计数器数码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的的使用方法;9.集成555定时器和施密特触发器的组成及原理;10.单稳态触发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11.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的应用;12.RAM和ROM的特点。

核心课程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学期参考学时:96 学习目标1.掌握PN结的特性和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2.熟练掌握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3.掌握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4.掌握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5.熟练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6.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结构特点、组成、电压传输特性;7.能够判断反馈电路,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影响;8.熟练掌握比例、加减、积分运算和微分运算电路;9.掌握低通滤波器的原理和组成和功率放大器的组成、电路;10.掌握自激振荡的条件、振荡电路的组成与分析方法;11.掌握RC和LC正弦波振荡电路;12.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13.掌握电容滤波电路和电感滤波电路。

学习内容1.PN结和二极管的特性;2.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3.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4.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5.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6.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7.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结构特点、组成、电压传输特性;8.负反馈对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影响;9.比例、加减、积分运算和微分运算电路;10.低通滤波器的原理和组成;11.功率放大器的组成、电路;12.自激振荡的条件、振荡电路的组成与分析方法;13.RC和LC正弦波振荡电路;14.单相桥式整流电路;15.电容滤波电路和电感滤波电路。

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电子制造工艺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技能;2.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工艺和电子整机产品(包括配件)的制造工艺和生产过程;3.掌握电子整机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及其新技术、新工艺;4.能够进行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工艺管理;5.了解常用元器件和材料的规格、型号及基本特性参数;6.能够正确检测、合理选用常用元器件及测量工具;7.对已经掌握的数据,要能够解释说明、分析利用和评估;8.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工具、仪器仪表及专用装接设备;9.能够识读电子整机生产的技术文件。

学习内容1.常用电子元器件;2.常用电子材料;3.电子技术文件;4.常用工具仪器设备;5.整机焊接工艺;6.整机装配工艺;7.电子产品调试工艺;8.整机调试检验工艺;9.电子产品生产管理。

九、典型工作任务十、实践环节安排实践课程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训第4学期参考学时60 学习目标1.加强对数字电路逻辑功能及参数测试等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3.完成电路设计、组装调试和性能指标测试的能力,4.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

学习内容1.TTL与CMOS集成逻辑门的参数测试;2.加法器3.数据选择器4.触发器5.计数器6.移位寄存器7.集成定时器8.电子秒表实践课程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训第3学期参考学时30 学习目标1.掌握模拟运算电路及常用放大器的分析及调试技能;2.熟悉常用的电子设备的维护及使用常识;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常用电子设备故障的能力;4.能设计、调整、安装简单的电子整机设备的能力;5.具备查阅手册等工具书、产品说明书、产品资料的能力。

学习内容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2.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3.负反馈放大器;4.差动放大器;5.波形发生器;6.集成稳压器;7.LC正弦振荡器。

实践课程3 电子装配工艺实训第3学期参考学时30 学习目标1.掌握电阻器、电容器的标称值判读,能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器和电容器的值;2.能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和晶体管;3.能熟练进行手工焊接;4.能对印制电路板的元器件和集成电路进行焊接;5.能制作印制电路板;6.能熟练使用示波器。

学习内容1.电阻器标称值判读和万用表测量;2.电容器标称值判读和万用表测量;3.万用表检测二极管和晶体管;4.手工焊接法中的五步法、三步法、搭焊、钩焊、绕焊;5.印制电路板上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焊接6.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实践课程4:电子测量与仪器实习第2学期参考学时:60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电子测量原理和方法;2.掌握常用的典型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性能和使用;3.掌握电子测量中误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4.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1.常用信号发生器、电压表和示波器的使用和检验校正方法;2.电压、周期、频率的测量方法;3.根据被测对象,合理选用测量方法及测量仪器的能力;4.拟定测量步骤、处理测量结果,并编写实习报告;实践课程5 顶岗实习第5、6学期参考学时1080 学习目标1.接受实际工作环境下的职业素质训导,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实际设备操作经验,提高电子设备故障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一线工作中吃苦耐劳、努力钻研的学习精神;4.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为学生将来从事电子及相关专业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1.参加单位的生产过程,完成单位布置的工作任务,达到一个合格职工的要求;2.单位的运作模式、单位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单位文化;3.单位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和营销管理等;4.单位的生产组织、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全过程。

十一、毕业条件学生毕业时必须符合国家德育的培养要求,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体育达到合格标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72学分,其中公共课程48学分,专业课程80学分,实践教学为44学分。

同时需取得电子仪器仪表装配中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十二、教学团队保障教学团队是建立优秀的教学队伍、提高教师队伍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有力组织形式,是培养骨干教师的有力平台。

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建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其人员结构见下表:1、教学团队概况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8人,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共8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 10人,兼职教师7人,“双师”型教师12人。

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责任、奉献、务实、创新”的团队精神,专任教师通过下厂进行生产实践、参加企业职工培训、进修、以老带新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等多种途径培养中青年教师,使教学团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2、教学团队的教育教学能力要求(1)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承担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教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指导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