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脑手术麻醉

颅脑手术麻醉


2020/11/3
20
过度通气
➢ 过度通气可以使脑血流量减少,降低颅内压; ➢ 脑酸中毒时,脑血管麻痹,过度通气效果不佳。
2020/11/3
21
降低静脉压
通过体位:头高位、坐位。
2020/11/3
22
减少脑脊液
➢ 脑室穿刺引流 ➢ 腰穿引流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11/3
23
脑血管收缩剂
➢ 硫贲妥钠 ➢ 利多卡因 ➢ 异丙酚等。
科手术麻醉少用。
2020/11/3
9
肌肉松弛药
➢ 琥珀胆碱可引起一过性的脑血流和脑代谢增加, 颅内压升高。
➢ 非去极化肌松药因为不能跨过血脑屏障,对脑血流 和脑代谢无直接影响。可通过影响血压或心率间 接影响脑血流和脑代谢。
2020/11/3
10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通过降低PaCO2使脑血流量减少,降低
➢ 缩小脑体积,针对脑水肿主要采用高渗性利尿药 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 减少颅内血容量,通过过度通气可使脑血管收缩 来减少血容量。
➢ 脑减压,施行手术切除肿瘤或清除血肿。
2020/11/3
17
颅内高压的处理
首先必须针对原发病因进行处理 ➢ 1 脱水剂、利尿剂和液体限制输入; ➢ 2 皮质激素; ➢ 3 过度通气; ➢ 4 降低静脉压 ; ➢ 5 脑血管收缩药的应用; ➢ 6 低温; ➢ 7 减少脑脊液容量; ➢ 8 手术减压或手术切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2020/11/3
18
脱水剂、利尿剂
➢ 1.甘露醇 0.25~1.0g/kg ➢ 2.山梨醇 200ml/次 ➢ 3.速尿 20~40mg/次 ➢ 4.人体白蛋白 20~40ml/次
2020/11/3
19
激素
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 地塞米松 10~20mg/天 ➢ 氢化考的松 100~200mg/天
颅脑手术麻醉
2020/11/3
1
相关生理概念
2020/11/3
2
脑代谢(CMRO2)
➢ 脑是机体代谢率最高的器官,相当于全身氧耗量 的20% ;
➢ 脑依靠有氧代谢,能量储备有限,缺氧耐受差; ➢ 脑代谢率增加,脑血流与之相应增加 。
2020/11/3
3
脑血流(CBF)
➢ 脑血流占心输出量的12﹪ ~ 15﹪; ➢ 脑血流与脑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阻力成反比; ➢ 脑灌注压(CPP)是平均动脉压与颈内静脉压之
2020/11/3
7
吸入麻醉药
➢ 所有吸入麻醉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扩张 作用,使脑血流增加,颅内压升高;
➢ 氟类吸入麻醉药物可降低脑代谢。
2020/11/3
8
静脉麻醉药
➢ 除氯胺酮外,绝大多数具有量依赖性的降低脑血 流和颅内压的作用。其作用与抑制脑电活动和降 低脑代谢有关。
➢ 不影响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和对CO2的反应。 ➢ 氯胺酮可增加脑血流、脑代谢和颅内压,神经外
➢ 低温治疗中应避免寒颤发生,否则全身耗氧增 加。
2020/11/3
25
血脑屏障
2020/11/3
26
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的结构基 础是脑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围绕着脑血管形成 一个五层的粘连物,阻止了细胞之间的分子通道。 在健康大脑,分子通过血脑屏障的唯一通道是分 子自身穿过内皮细胞。
颅内压,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降低颅内压的方法。
2020/11/3
11
低温
低温可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可用于心肺复 苏后的脑保护。但由于全身低温带来的生理影响, 在颅脑手术中不建议常规使用。
2020/11/3
12
颅内高压
2020/11/3
13
颅内高压常见原因
➢ 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血肿、肿瘤、脓肿; ➢ 颅腔容积变小:狭颅症、颅底陷入症等; ➢ 脑体积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 ➢ 脑脊液分泌和吸收失调:如脑积液回流不畅、脑
差,正常CBF主要取决于颈内动脉压,平均动脉 压变化在50∽150 mmHg 范围时,脑血流可保持 相对恒定; ➢ 缺氧和二氧化碳增高可使脑血流量增加。PaCO2 在25-80mmHg范围内,对脑血流量的调节最敏 感,完成该反射大约需30s。
2020/11/3
4
颅内压(ICP)
➢ 颅内压决定于脑实质、脑脊液及脑血流三个部分, 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将影响到其它两部分。若超 过了生理限度,失去相互调节平衡,将导致颅内 压升高;
➢ 正常值为70~200mm H2O。
2020/11/3
5
麻醉的影响
2020/11/3
6
血管活性药物
➢ 血管收缩药: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 腺素因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对脑血管无直接作用, 但可通过影响血压增加脑灌注压,间接使脑血流 增加。
➢ 血管扩张药:硝普钠和硝酸甘油可使脑血流增加 和颅内压升高。应用β阻滞剂时,如能维持脑灌注 压,则对脑血流及颅内压的影响很小。
2020/11/3
15
颅内高压的 治疗原则
➢ 原发病及继发病征兼治。降低颅压是临时性措施; 解除颅压增高的原因和终止其发病机理是根治性 治疗。
➢ 对急性颅内高压病人必须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病 情,包括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排碳、 有效治疗休克、提升血压以维持脑灌注压,以及 有效降低颅内高压。
积水; ➢ 脑血流量或静脉压持续增加:如颅内动、静脉畸
形。
2020/11/3
14
颅内高压的症状
➢ 颅内高压的三个主要表现是头痛、恶心呕吐和视 乳头水肿。
➢ 颅内压极度增高时,出现神志模糊、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
➢ 后颅凹病变使颅内压升高时,可出现心动过缓、 呼吸变慢等。
➢ 延髓小脑扁桃体疝时,可出现颈强直,呼吸停止。
2020/11/3
24
降温
➢ 可使脑血流降低,脑氧代谢降低。体温每降低 1◦C,脑耗氧量降低5%。
➢ 低温以35~32 ◦C为准,先给予冬眠药以控制 机体御寒不良反应,然后施行物理降温,用冰 袋置于四肢大动脉处,头戴冰帽,控制体温降 至预定温度。最适用于严重脑外伤病人,低温 可增加未被破坏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伤后 3小时内开始降温的疗效最好。
➢ 对慢性颅内高压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确诊和治 疗,采取直接降低颅压的措施虽属重要,但不能 替代原发病的手术治疗。
2020/11/3
16
降低颅内高压的途径
➢ 减少脑脊液,主要用于各种脑积水。脑脊液分流 术。腰椎穿刺放液治疗。但腰椎穿刺减压禁用于 阻塞性脑积水、脑挫伤性水肿等病人,否则因椎 管内压力下降可引起枕骨大孔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