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

--小肠粘膜的主要能量物质为谷氨酰胺 --结肠粘膜的主要能源物质为短链脂肪酸
41
肠内营养新概念
不是可有可无, 而是治疗的重要部 分 给予适当的肠内 营养制剂优于给予 好的抗生素

42
肠内营养-多个临床实践指南推荐
ASPEN/SCCM指南(2016) 肠内营养应在入院后24-48小时内给予。 ESPEN指南: 血流动力学稳定,有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人,应在 24小时内给予适量的喂养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指南: 应在入院后24-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 加拿大重症营养指南: 肠内营养应在入院后24-48小时内给予
24
脂肪代谢
脂肪分解增加和脂肪酸氧化增加
导致必需脂肪酸的减少
25
危重病人营养需求和摄入的矛盾
各种原因引起的 应激反应 高分解代谢状态消耗大 量能量和自身蛋白质
消化道结构功能受损 摄食困难
摄入能量和 营养物质不足 机体对能量和 蛋白质的需要增加
营养不良——并发症、死亡率
26
营养支持在ICU治疗中作用
营养支持主要目标: 维持肌肉组织、防止蛋白分解
• 为即将发生的代谢提供营养物质: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
蛋白合成 蛋白分解 免疫功能和创伤愈合能力 心脏 + 呼吸功能 (恢复心脏和膈肌的糖元储存) 改善炎症反应
16
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
早期临床营养支持:
多侧重于对热卡和多种基本营养素的补充

20
危重疾病状态下的代谢改变
创 伤 感 染 严 重 应 激
糖代谢异常
细胞因子 神经介质 激素
脂肪分解
蛋白质消 耗
三大代谢明显活跃,以消耗性代谢为主、合成代谢减 退而出现负氮平衡,
持续高分解代谢
持续高分解代谢的后果: 肌肉组织 内脏蛋白 器官功能 免疫功能


多器官功能衰竭
22
碳水化合物代谢
肝糖异生 ↑ ↑ 周围胰岛素抵抗
内源性葡萄糖产生 ↑ ↑ - 不可能通过减少外源性葡萄糖的供给来改善1
高血糖
1
Cerra Surgery 1987
23
蛋白质代谢明显变化
蛋白质的分解超过蛋白质的合成
骨骼肌过度分解
为免疫功能、组织修复和炎症反应提供底物
但是,这导致肌体肌肉组织的明显丢失 如果患病5 - 7 d ,ICU病人将丢失10-20% 的肌体蛋白质 骨骼肌减少 蛋白质的需要量明显增加
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途径
通过喂养管经胃肠道途径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发展,营养支持方式已由PN为 主要的营养供给方式,转变为通过鼻胃/鼻空肠导 管或胃/肠造口途径为主的肠内营养支持(EN)


PN与感染性并发症的增加有关,而接受EN病 人感染的风险比要接受PN者为低 早期EN,使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 院时间缩短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原则


推荐意见1: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 要给予营养支持(C级) 推荐意见2: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B级)

延迟的营养支持将导致重症病人迅速出现营养不良,并难以 为后期的营养治疗所纠正

推荐意见3: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到受损器 官的耐受能力(E级)

营养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营养是 万万不能的!
4
20世纪医学成就
• • • •

• •
营养支持 抗生素 输血技术 重症监护 麻醉技术 免疫调控 体外循环
From Sabisfon textbood of surgery
5
Two important supports in ICU


器官功能支持 营养代谢支持


这与单纯的饥饿时发生的营养障碍有所不同,
饥饿时,机体尚能利用脂肪作为部分的能源,
而在危重症患者中脂肪的利用也受到了限制。

低蛋白血症和水肿是应激反应最具特征的症状之一。

毛细血管渗漏,白蛋白渗至血管外

输液
ADS和ADH分泌增多,水钠潴留


机体内亢进的分解代谢并不能为外源性的营养支持所改 变,在这种情况下,不适当地进行营养支持,不但不能 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反而会引起更多的代谢紊乱。
肠道菌群:“另一个你”

肠道菌群如此庞大,与 人体得交互关系如此复 杂,关于肠道菌群仍有 诸多悬而未解得难题。
很多科学家将其称为人体的另 一个器官,甚至“另一个你”。 组成“另一个你”的细菌的数 量,比组成“你”的细胞数量, 还要多!


肠道菌群都能干些什么?



帮你吃饭:肠道的帮手—共生菌群。擅长分解复杂纤维和 多糖,把得到的葡萄糖、维生素、脂肪、微量元素,作为 房租交给肠道 保护你的健康:大量的菌群黏附在肠壁上,为肠道穿上了 一层天然的盔甲;共生菌群会与肠道的免疫系统形成互动, 应对致病微生物的“反导系统”。 调节你的生理:正常菌群,促进肠壁细胞的生长和更替, 还能促进分泌更多的消化酶;调节肠黏膜的生长,让受损 的肠黏膜更快的得到修复;肠道菌群能产生类胡萝卜素类 物质,降低动脉硬化和中风的风险;能通过跟淋巴系统谈 判,降低对食物的过敏反应;肠道菌群能根据它对食物的 喜好,调节你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门静脉 肝脏
肠系膜淋巴管 胸导管
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
远处器官功能衰竭
(肺,肾)
39
Modified from Deitch E.A. Curr Opin Crit Care 7:92-98, 2001
禁食在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过程中 的作用
Gut: MOF的启动机 Liver: MOF的发动机
Shock
现代临床营养支持:
“功能支持”发展。
“发挥药理学营养”
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从“结构支持”向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目的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 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
——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
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净蛋白的分解及增加
Cahill NE,Dhaliwal R,Day AG,Jiang X,Heyland DK. Crit Care Med, 2010,38:395-401

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少危重症患者并非死于病变的本身,而是死于 营养障碍。 营养障碍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导致感染不能得到控制, 最终死于脓毒感染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应激反应与营养不良

创伤、烧伤、感染等危重症患者都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 基础代谢率可增加50-150%。 由于热量不足,蛋白质出现分解,体内蛋白质下降,将影 响组织的修复,伤口愈合及免疫功能,感染难以控制,

营养不良与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据统计,当患者的体重急速下降达到35-40%时,病死率可 近于100%。

病程初期,危重病人的机体处于严重应激状态, 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改变,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甲状 腺素、生长激素等促分解代谢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 减少或正常,导致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比例失调,骨骼 肌等蛋白质分解,血浆中的游离氨基酸、脂肪酸增加,糖 原分解和异生均增加,出现高血糖。 胰岛素抵抗现象导致糖的利用受限,糖耐量下降,血糖上 升。 而在此时胰岛素对脂肪细胞却仍有反应,从而阻止了脂肪 的分解,进一步引起热量的供应不足。

饥饿与营养不良

机体一旦处于饥饿状态:



最初的24 h,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和儿茶酚胺 分泌增加,机体通过分解体内储存的糖原、脂肪与蛋白 质,为机体提供能量。 糖类在体内常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和肌肉,其总量 约500 g,这些储存的糖原将很快被耗尽,不足一日所 需。 脂肪能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但脑组织和红细胞等仅 能利用葡萄糖,由于脂肪酸不能转化为葡萄糖,脑组织 与红细胞所需的葡萄糖在发生饥饿的24 h内首先由糖原 分解提供,以后由糖异生提供。

在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 毒阶段,均不是开始营养支持的安全时机 严重肝功能障碍,肝性脑病,严重氮质血症,严重高血糖未 得到有效控制等情况下,营养支持很难有效实施
营养支持治疗的途径
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EN)
营养支持途径选择原则


推荐意见4: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 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B级) 推荐意见5: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使用或 应用不足,应考虑肠外营养,或联合应用肠内 营养(PN,PN+EN)。
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四屏障学说”
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 维 持 肠 道 固 有 菌 丛 的 正 常 生 长
饥饿与营养不良


糖异生原料绝大部分来自肌肉蛋白分解产生的氨 基酸,小部分来自脂肪组织分解产生的甘油、肌 肉葡萄糖无氧酵解的产物——乳酸。机体在没有 能量储备的情况下,机体至少要分解75 g蛋白质 (相当于300 g肌肉组织),通过糖异生途径为机 体提供能量。 因此,短期饥饿机体丢失最多的是蛋白质,而不 是脂肪。
机械屏障
生 物 屏 障 化 学 屏 障
肠内 营养
免疫屏障
刺 激 胃 酸 及 蛋 白 酶 分 泌
有助于肠道细胞正常分泌IgA
张崇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13(12):46-47.
肠道菌群的再认识


为寄居在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总称 近年来微生物学、医学、基因学等领域最引人关注的研 究焦点之一 含量1014 10倍于人体的细胞数 约有15000-36000种细菌 每一宿主500-1500种细菌,可培养得结果者仅30% 人体细菌的基因数约为3.3million,150倍于人体的基 因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