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成都市2012~2013学年度上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高一物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页至2页,第Ⅱ卷3页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机读卡上。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第Ⅰ卷的机读卡和试卷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右图是某辆汽车的速度表。
汽车起动后经过3 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图示位置。
由
表可知
A.八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60 m/s
B.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60 km/h
C.起动后3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60 m/s
D.起动后3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60 km/h
2.在下列情况中,画横线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从成都开津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
B.观察正在做课间操的小徐同学动作是否到位
C.研究“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如何对接
D.观察舰载飞机起飞时的航空母舰
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
C.加速度、摩擦力、速度 D.速度的变化、质量、位移
4.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B.运动员在进行100 m比赛中做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惯性比在月球上大
D.战斗机在空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活性
5.物理学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进行科学抽象,即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特征,不考虑与当前研究问题无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
下列各选项是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有
①质点 ②重力 ③参考系 ④自由落体运动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6.如图所示,一个小物块A 沿斜面向下匀速滑动。
小物块在下滑过程中
A .受摩擦力、下滑力和支持力
B .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C .受重力、摩擦力和下滑力
D .受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O 分)
7.一本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
B .桌面所受压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小相等
8.一位同学在一个空的易拉罐靠近底部的旁边打了一个小孔,装满水后,水从旁边射出,要使水不射出,易拉罐做的运动可能是
A .以2 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
B .以2/2s m 的速度匀速下降
C .自由落体运动
D .以2/2s m 的加速度竖直下降
9.下面作用于质点的各组共点力中,其合力可能为零的是
A .12 N ,15 N .18 N
B .20 N ,40 N ,65 N
C .3 N ,6 N ,8 N
D .3 N ,10 N ,15 N
10.如图所示,是测一细线承受的最大拉力的实验,挂在细线中点的重物重为G ,当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30时细线被拉断,则细线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A .G 2
B .G
C .G 2
1 D .G
2 11.如图所示,在光滑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 拉着物体一起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力F 逐渐减小,则物体在向上继续运动的过程中
A .物体的加速度减小
B .物体的加速度增加
C .物体的速度减小
D .物体的速度增加
12.小球从空中下落,与水平地面第一次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
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 .小球在空中下落的加速度2
/10s m a
B .碰撞过程中速度的改变量大小为2m /s
C .小球下落高度为5m
D .小球反弹最大高度为45.0m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16分)
13.(4分)右图是“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的示意图。
(1)实验中要注意 ( )
A .固定有白纸的木板必须竖直放置
B .用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必须同
C .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
(2)做实验时,要先后用两个和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
用两
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
位置O ,这时除了读出两个测力计的示数,还需要记下O 点位
置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分)某次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 、B 、C 、
D 、
E 、
F 、
G 共7个计数点。
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s 。
(1)打下D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m /s 。
(2)小车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2/s m 。
15.(8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控制的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
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坐标纸中作出F a 图像。
②根据以上所作图线,发现图线不过原点,明显超出了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 .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垫得过低
B .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垫得过高
C .小车质量的测量出现错误
D .未平衡摩擦力
四、计算题(本题共4个题,共42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8分)当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下水后,就成为西方媒体报道中的热门词汇,与之配套的舰载机自然也就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已知某舰载机在跑道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滑行250 m 时速度达到50 m /s(此时舰载机即可升空,航母静止在海面)。
求:
(1)舰载机的加速度大小;
(2)舰载机从起动到起飞共滑行多长时间;
(3)6 s 末舰载机的瞬时速度大小。
17.(10分)两物体M 和m 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如图
所示放置,OA ,OB 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030和060,M 重
20 N ,m 静止在水平面上。
求:
(1) OA 绳和OB 绳的拉力;
(2) m 受到的摩擦力。
18.(12分)质量为30 kg 的小孩坐在10 kg 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
向成0
37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力的大小为100 N ,雪橇与地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2.0,求:
(1)把小孩和雪橇视为质点作出其受力示意图;
(2)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3)雪橇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6.037sin 0=,8.037cos 0=,2/10s m g =) 19.(12分)如左图所示,足够长的固定斜面倾角为0
37=θ,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5.0=μ,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的力F 作用,力F 随时间t 变化规律如右图所示(以平行于斜
面向上为正方向,2
/10s m g =,6.037sin 0=,8.037cos 0=)。
物体质量为m ,由静止开始运动。
求:
(1)第1 s 和第2 s 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1a 和2a ;
(2)3 s 末物体的速度大小;
(3)前4 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