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答案.docx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答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课堂训练
1、D
2、不能、可以、不能、可以
3、B
课后提升训练
1、AD 2.C 3、B 4、A 5、BD 6、BD
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课堂训练
1、4m、2m、竖直向下
2、320m、80m、400m、0
课后提升训练
1、BD
2、7cm、右、7cm、7cm、右、13cm、0、20cm、7cm、左、27cm
3、AD
4、ABD
5、C
6、D
7、C
8、40m、30m、50m、平行四边行法则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堂训练
1、7.5×1016 m
2、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3、初速度为零速度均匀增加、速度均匀减少、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不为零,速度均匀增加。

课后提升训练
1、ACD
2、AC
3、A
4、C
5、C
6、前2s内12.5m/s、4s内15m/s
7、0
8、由于速度均为负值,说明物体一直沿负方向运动,其速度大小先不变,后变小。

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堂训练
1、4×105 m/s2
2、9.7 m/s2
3、略
课后提升训练
1、B
2、C
3、ABCD
4、B
5、D
6、BD
7、C
8、C
9、C 10、答案:(1)0~2s,图线是倾斜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1=6m/s2 。

(2)2s~4s,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2=0 。

(3)4s~5s,图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
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 a 3=12m/s 2。

第五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课堂训练
1、-6 m/s 2
2、25s
3、B
4、匀加速直线、1 m/s 2、、 匀减速直线、-2 m/s 2、2 m /s 、
2 m /s
课后提升训练
1、 略
2、 B
3、 B
4、 ABCD
5、 C
6、 C
7、ABCDE
8、 A 9、 4 10、 2 m /s 2或4 m /s 2 11、 1 m /s 12、 6 m /s 、 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3、 0.8 m /s 、 0.6 m /s 、 0.9 m /s
14、解析: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 0=4 m /s
由v =v 0+a t 得a =t v v 0-=1
410-m /s 2=6 m /s 2 若1 s 后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v =-10 m /s
由v =v 0+a t 得a = t v v 0-=1
410--m /s 2=-14 m /s 2. 答案:若l s 后速度与初速度相同,a =6 m /s 2
若1 s 后速度与初速度相反a =-14 m /s 2
第六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
课堂训练
1、1m
2、BD
3、25m 、65m
课后提升训练
1、 略
2、 C
3、 D
4、D
5、 AD
6、 BCD
7、 BD
8、B
9、解析:该秒内的平均速度
v =t s =1
4.0m /s =0.4m /s 该秒的初速度 v 1=v +a
2t =0.4+0.4×0.5m /s =0.6 m /s 设这1秒钟开始以前物体已经运动t 1时间
则由v 1=v 0-a t 1得:
t 1=a v v 10-=4
6.03-s =6s 从开始运动到这1 s 末的位移
s 总=v 0 t -21a t 2=3×7-2
1×0.4×72m =11.2m . 答案:6 s 11.2 m
10、解析:滑雪的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
v t =v 0+a t 可得a t =v t -v 0,代入5=v 0 t +
21a t 2中,得 s =v 0 t +21v t -v 0t =2
1v t +v 0t 说明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v =
20v v t + 所以v =2
58.1+m /s =3.4 m /s 又s =v t ,所以t =
v s =3.4m/s m 85=25 s. 答案:25 s
11、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在从2v 到4v 的位移为s 2
由v t 2-v 02=2a s 得
2v 2-v 2=2a s ① 4v 2-2v 2=2a s 2 ②
联立①、②解得
s 2=4s
答案:4s
12、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0.5s 末的速度为v 1=
11t s =18.0 m /s =0.8 m /s 3.5 s 末的瞬时速度为
v 2=22t s =3
8.16m /s =5.6m /s 小车的加速度为
a =t v v ∆-12=3
8.06.5-m /s 2=1.6 m /s 2 设小车的初速度v 0,则由s 1=v o +2
1a t 12得 v 0=1
21121t at s -=0 5 s 内的位移为
s =21a t 2=2
1×1.6×25 m =20 m 末速度为v t =a t =1.6×5 m /s =8 m /s .
第七节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堂训练
1、略
2、D
3、1.25m 、 3.75m 、 6.25m
4、11m/s 、1.12s 、1.225m 、4.9m/s 、
9.8 m /s 2
课后提升训练
1、略
2、 ACD
3、 AD
4、B
5、C
6、C
7、B
8、AC
9、C 10、AD 11、B 12、D 13、D 14、A 15、B 16、D
17、解析:根据A =21g t 2,小球自由下落的总时间为t =g
h 2=10802 s =4 s 前3 s 内的位移为h 3=21g t 2=2
1×10×32 m =45 m 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h 4=h -h 3=80 m -45 m =35 m .
答案:35 m
18、解析:设当绳子拉紧时,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时间为t ,则第二个物体下落的高度为: h 2=2
1g t 2 ① 此时第一个物体下落的高度为:
h 1=2
1gt +12 ② 其中h 1-h 2=L ③ ①②③式联立得,L =
21gt +12-21g t 2 代入数据解得:t =0.5 s .
答案:0.5 s
第八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一)、(二)
课堂练习
1、2:5:6
2、10m/s
3、略
4、D
5、略
6、4.3 m /s 2 、32.4m.
课后提升训练:
1、略
2、B
3、D
4、1:2:4、1:4:16
5、D
6、ABC
7、D
8、A
9、B 10、BD 11、2:5 、50cm/s 12、V 02/2a=VV 0/a+L 、V (V 0-V )/a+L-(V 2-V 02)/2a 13、10s 、300s 14、4.828s 、23.312m 、4m 15、2.25m/s 2
第九节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课后提升训练
1、BD
2、A
3、在此题中,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5×0.02 s =0.1 s ,由图可知,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x =2.00 cm =0.02 m ,由公式Δx =aT 2,有a =Δx /T 2=(0.02/0.12)m/s 2=2.0 m/s 2因此答案为B
4、(1)电磁、 低压交流电、 4 V ~6 V (2)电火花、 交流220 V (3)① 0.18、 0.75 ②14.50
5、①A 中先放纸带,后接通的电源.应该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放开小车;②D 中没有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应该先断开电源,然后取下纸带;③G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正确的步骤顺序是:BECADGF.
6、(1)0.250.45
(2)
(3)1
第一章复习小结
课堂课后训练
1、略
2、略
3、A
4、ABC
5、BCD
6、B
7、a=0.4 m/s2方向B到A
与运动方向相反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