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荷塘月色》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荷塘月色》阅读练习及答案

《荷塘月色》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中加粗的词语极富表现力。

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B.“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C.“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

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的含义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欣赏美妙的月色,内心无限喜悦。

B.月光一会儿像流水般清明,一会儿青雾笼罩,变幻不定。

C.月光一会儿明亮一会儿阴暗,作者亦喜悦亦伤感。

D.月光素淡朦胧,作者面对美景内心荡起淡淡的喜悦和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3.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 ]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

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

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_____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_____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①虽然是满月,②天上却有一层_____的云,③所以不能朗照;④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_____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中标有横线的地方都是叠音词,应依次填入的正确的一组是()A.轻轻薄薄淡淡弯弯B.静静淡淡薄薄柔柔C.轻轻淡淡薄薄柔柔D.静静薄薄淡淡弯弯2.文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B.不能朗照C.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不能朗照D.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3.①—④句是一个多重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 | ② ||| ③ || ④B.① ||| ② | ③ || ④C.① | ② || ③ ||| ④D.① ||| ② || ③ | ④4.“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A.作者感到生活惬意,别有风味。

B.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

D.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

5.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主要是()A.月下的荷塘B.月的光和影C.荷塘上的月色D.月下的荷塘及月色三、课后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曲折(qū)名曲(qǔ)独处(chǔ) 妙处(chù)B.参差(cī) 出差(chāi)六朝(cháo) 朝阳(zhāo)C.颤动(zhàn) 颤栗(chàn)敛裾(jū) 宛然(wǎn)D.纤腰(xiān) 纤绳(qiàn)单薄(bó) 薄衫(báo)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踱步袅娜脉脉斑驳B.倩影寂漠风流消受C.嬉游旋律和谐分辨D.采莲彩练霎时刹那3.下面对加点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风致:写出了叶子的神态,这神态是做给流水看的,叶子与流水便沟通了感情。

)B.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脉脉:本是形容人与人之间含情不语的神态,这里用在流水与叶子之间,赋予了它们人情味。

)C.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凝碧:青翠欲滴的样子。

这里把一闪即过的情景固定化,形成一幅恬静的画面,但静中有动。

)D.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点缀:写出了满塘碧荷、荷花稀少的特点,与花相映成趣,更增添了荷塘的美。

)4.(2006苏、锡、常、镇四市模拟,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昆曲的缘起和本性,原本不属于那种大剧场商业演出的艺术形态,与园林艺术一样,更多地体现出文人的情怀和诗人的气质。

B.“激流”三部曲等作品,不但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人物的命运沉浮,更激励无数青年反抗封建压迫,追求自由与人性解放,甚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C.体制上的弊端、法制上的漏洞和政策本身的不完善等导致收入差距迅速拉大,这些方面近几年来政府做了很大努力,情况有所改善。

D.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解析:A项,主语“昆曲的缘起和本性”和宾语“艺术形态”搭配不当;C项,根据上文,“这些方面”指代“体制上的弊端、法制上的漏洞和政策本身的不完善等”,表意错误;D 项,末句应改为“常常会遭到破坏”或“常常有遭到破坏的危险”。

5.下列句子中的分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B.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C.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D.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6.下列对有关的文学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江南曲》《采莲赋》《西洲曲》都是古乐府诗。

B.《春》《背影》《荷塘月色》《绿》《威尼斯》等都是朱自清的优秀散文。

C.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爱国知识分子。

D.从写作背景看,作者对当时的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极为不满,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问政治。

四、剖析精彩文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__________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__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的□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7.第一段文字分别写了月下荷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作者注意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前两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描写,后两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描写。

8.“田田”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写出荷叶的_____________的情状。

“亭亭”意思是______________,写出荷叶的______________的情状。

“袅娜”意思是______________,写出荷花的______________的情状。

“羞涩”意思是____________,写出荷花的______________的情状。

9.“缕缕清香”和“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二者的相似点是__________。

作者将诉诸________觉的“歌声”来比喻诉诸________觉的“清香”,这种修辞手法叫__________。

10.在第二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在方框处填上恰当的形容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11.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相同的一句是( )A.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12.“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作者打了个比方,那么“酣眠”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小睡”又指______________。

五、《荷塘月色》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mò)颤动(zhàn)乘凉(chéng)独处(chǔ)的妙处(chù)B.酣睡(hān)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C.点缀(zhuì)倩影(qiàn)皱缬(xié)梵婀玲(fán)D.惦着(diàn)羞涩(sè)宛然(wǎn)踱着步(dù)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远远看去)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情态、样子)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4.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5.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塘月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