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人民版)资料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人民版)资料
二、变 法
根本原因 直接目的 根本动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富国强兵 称霸“天下”
三、★ 秦国变法条件
客观,秦国落后于六国 主观,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理论,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指导变法的理论 人才,商鞅入秦,积极宣传变法 其他,各国变法为秦提供了经验教训
秦孝公 (前362年继位)
尊 官 , 与 之 分 土 。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讲
商鞅变法
昭阳区二中 高二历史组
⑴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
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⑵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
⑶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为什么商鞅要变 法?他采取了哪些 新措施?变法取得 了哪些成效?
春秋战国时大变
革时代的背景?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
按从 小到大排 列
相当 于士的有 : .1公士 2.上造 3.簪 袅 4不. 更 相当 于大夫的 有: 5.大夫 6.官大 夫 7.公大夫 8. 公乘 9.五大夫 相当 于卿的有 : 10左. 庶长 11. 右庶长 12.左更 13. 中 更 14右. 更 15. 少上造 16大. 良造 17. 驷车 庶长 18. 大庶长 相当 于诸侯的 有: 19.关内 侯 20. 彻侯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
爵制(严禁私斗)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 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政 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治 普遍推行县制
皇
中
太少太 尉治宗帝典 丞 相廷太御 史 大 夫郎卫奉 仆府粟 内 史正客太尉仆仆中 令尉常
央 集 权 机 构
郡 尉
经济实力
六。商鞅变法取得了
哪些成效?如何认识 这场变法的性质?
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彻底
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前后109年之间,秦除了 同若干残存的小诸侯国以及和西戎、巴、蜀少数民族作战 以外,同东方六国共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斩首129万,拔 城147座,在攻占之地共建立了14个郡,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的仅5次,败北仅4次。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即位以 后,统一战争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仅用了10年时间,便于公元 前221年消灭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高度 集权的专制帝国,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诸侯分裂割据局面。
(2)异:改革内容不断深化 春秋时期 改革增加了国家收入,加速了井田制
的瓦解。但主要是改革经济基础,没能触及上层建 筑。
战国改革 经济基础转移到上层建筑,维护地主 阶级统治。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政治,确立了 封建制。
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
1、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2、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 4、军事上:争霸兼并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5、思想上:法家思想成为指导改革变法的武器
四.商鞅入秦以后即 将开始变法,他可能会 遇到哪些阻碍?他是如 何 解决这些阻碍的?
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
旧贵族反对 老百姓不信任
舌战群臣
取信于民 南门徙木
圣人不易民而教, 知者不变法而治。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与旧贵族的论战图
自古驱民在诚信Biblioteka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政治 制度
分封制度 天下共主 宗法制度 世卿世禄
文化 教育
官府垄断 教育在官
小结 社会稳定时期
东周
铁器牛耕 土地私有 私有 地主 田租
诸侯壮大 诸侯争霸 制度瓦解 贵族没落
民间办学 百家争鸣
社会变革时期
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比较
(1)同 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
计 强 秦 者 , 吾 且
客 郡 臣 有 能 出 奇
……
丑 莫 大 焉 宾
地 , 诸 侯 卑 秦 。
三 晋 攻 夺 我 河 西
——选自《史记·秦本记》
卫鞅到秦国时,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 监,得到了觐见孝公的机会。第一次觐见
孝公时,向他大讲尧舜禹的仁义,要求秦
孝公学习他们,行帝王之道。秦孝公根本 听不进去,直打瞌睡。第二次,卫鞅把第 一次的话重复了一遍。秦孝公不耐烦了, 生气地对景监说:“你的朋友太过迂腐, 我怎么能重用他啊?”
(约前390年-前338年)
大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代 特征
大动荡: 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大发展: 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春秋:争霸战争 战国:兼并战争
李悝变法
魏
秦
楚
管仲改革
齐
吴起改革
西周
工具
铜石并用
经济
井田制度
基础 国有 贵族 贡赋
卫鞅请求第三次见秦孝公,这次以富国图霸之术游说他。孝
公听得津津有味,不自觉地移动双膝靠近卫鞅,一连和卫鞅谈了 好几天都不厌烦。卫鞅得到了孝公的赏识和支持,被任命为左庶 长主持变法。取得成效后晋爵为大良造,并被赐封于商,于是人 们称他为商君或者商鞅。
★ 想一想:为什么孝公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 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
• ●历史上也有人认为“开阡陌”实际上是“置阡陌”,《汉书• 王莽传》载区博之言:“(秦)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通典• 食货典序》亦云:“(商鞅)隳经界,立阡陌”。
• ●当代学者有人认为“开阡陌封疆”指的是国家向农民授田 之后,“设立阡陌封疆,不许私自更动”。
•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商鞅 为什么要 采取重农抑 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原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因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宋)王安石《商鞅》
徙木立信
五、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积极作用
措施
积极作用
经 济
军 事
废井田,开阡陌
争鸣
• ●“为田开阡陌封疆”是商鞅变法中的重要举措,对它的基 本含义,史学界通常的解释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 有,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其主要依据是《汉书•食货 志》所记载的董仲舒之言:“除井田,民得买卖”,“坏井 田,开阡陌”。
郡
监
守
御
史
县 尉
县
县
令
丞
地 方 集 权 机
有 三 啬游
构
秩 老 夫徼
加强了中央集权
司 法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 坐法
强化了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文 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习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
俗 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