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歌曲与诗歌文化

流行歌曲与诗歌文化

流行歌曲与诗歌文化陆政豪18556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

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

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

”因此,研究古诗词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现实意。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的《雨霖玲》(寒蝉凄切),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由古月、刘家昌、翁清溪等著名曲作家谱曲与诗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加之有婉约清新唱腔的邓丽君演唱,使得这些曲目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

曾被《音像世界杂志》评为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可谓评价之高。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但这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由何占豪作曲,用的是李商隐《无题》前四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样是脍炙人口的好歌。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

在浑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

《三国演义》电视剧将词谱曲,杨洪基演唱,为电视剧增色不少。

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是你吧/高高挂在穹苍千年啦/看尽了人世离与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歌曲中引用了古诗直接谱曲,在诗的前半部分,也可以看作是对李白的《静夜思》做的全新注释。

著名音乐人宋柯曾说:“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古诗新唱还是意译古诗,都是适用了经过上千年有中国特色检验的文学精品,它们具有广泛的认知度和群众基础。

借用古典诗词来表现流行歌曲的主题和内容,既给予了流行歌曲一表现空间,广泛的也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找到了一条将歌手推进众人的捷径。

”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歌曲创作有着深远的的影响。

意境是诗词作品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营造意境是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歌词作者来说营造的意境是否感人,是否新鲜独特,决定了一首好歌的成败。

反之,有独特完美审美意境的曲词,一定是一首好歌。

如李海鹰创作的《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展现在人民眼前的是一副南国水乡风情画,对那一种有距离的爱情的重温和怀想,言词简洁、真挚,没有审美高深词汇却让人感到一种任性的温馨。

“月亮”,古典诗词中多是以思乡、思家的意象出现的。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面对寂静的夜月,思乡、忆弟之情油然而生。

现代流行歌曲有的也沿袭了这一意象的思乡情怀,《月之故乡》(彭邦祯词,延生、刘庄曲)“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月亮纯净而美丽,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望向思慕已久的心上人,是何等的清新柔美、深情款款。

这时“月亮”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早已成为美丽心上人的代名词了。

“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许多人都以龙的子孙而自豪。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

……”一曲《龙的传人》(侯建德词曲)唱遍大江南北,更是激起不少人的民族自豪感。

周杰伦演唱的《东风破》:“一盏离愁孤灯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提及周杰伦,就不能不提到方文山。

台湾著名词人,1969年生于台湾莲花县。

从《发如雪》、《双截棍》、《爱在公元前》,到《菊花台》、《东风破》,再到风靡2008年的《青花瓷》、《千里之外》、《本草纲目》,到目前为止,为周杰伦创作了五十多首优秀歌词,首首经典,首首风行,被称为周杰伦的“御用词人”和“周杰伦成功背后的男人”。

他的作品亦诗亦词,亦词亦诗,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既承传了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形式与语言,又用现代的创作技巧与思维对其进行了完美转化,给人以特殊的审美享受。

《东风破》是一首标准的中国小调歌曲,是标准、完整的中国风歌曲代表作,浑然天成的旋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词风,仿佛真有首宋朝传世的词牌叫《东风破》!中国风在周杰伦和方文山诠释下独具特色!“东风破”题目可以理解为词牌名的借用。

词牌里有“东风第一枝”大曲,从音乐上讲大曲有“破”,也就是曲的后半部节奏加快,繁弦急促。

借古曲来抒发忧伤的爱情,有描写曲破的词句:“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形容乐曲入破之后,随着音乐的急速,舞娘的腰肢越翻越快,身上的红衣也随身体翻转而旋飞。

古诗词中还常用“东风吹花落”来喻示青春的逝去,暗含感情不能圆满。

比如“东风飘兮神灵雨……思公子兮徒离忧。

”因此“东风破”是有多重涵义的。

用“东风破”为题,带给人不尽的余味。

歌词《东风破》是一首有古典韵味的作品,无论是取材还是题目,都能让我们找到古典诗词的浪漫感觉。

又让我们不会完全沉溺于陈旧的过去而找不到现在的自己,恰恰相反,它让我们能够找到现在的气息,仿佛词中的主人公就是我们自己。

这就是方文山语言的魅力。

他跳出了华语情歌惯常“听到上句就可以知道下一句要唱什么”的框框,将古代辞藻与现代口语结合起来,既做出了不太突兀的搭配,又遵循了流行歌曲歌词要求口语化的原则。

做到了既不少古风雅致,又不少现代气息。

歌词选用了“月”、“烛”、“酒”、“琵琶”、“古道”等怀古的意象,整首词呈现的意境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依旧笑春风”中那种情愁及其相似;内容虽属于写情思,纯真无邪,类于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的两小无猜的爱情;词中“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很有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凄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似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奈。

其实音乐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倾听音乐所要的是一种感悟,或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或是对真我的唤醒,或是对内心深处的触摸。

如此浓厚的古诗词韵味与文化底蕴的《东风破》是值得人反复玩味。

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古典诗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及今后的流行歌曲的创作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古典诗词是流行歌曲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个无法回避的诱惑,从遣词造句、主题营造,意境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任何一种文学作品的语言都应当具有节奏性,歌词更应如此。

歌词将有声语言与音乐曲调相结合构成了歌曲,要求歌词明快、响亮、朗朗上口,就韵律和谐来说,押韵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押韵,是古典诗词讲求韵律美、节奏美、音乐美的传统。

在这一点上,承传古典诗词的传统,不仅每首词都押韵,更可贵的是,将古诗词元素重新注入流行歌词的文字里。

臧克家曾有这样的论述:“押韵确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有如鼓点,它可以使诗的音强更加响亮,增加读者听觉上的美感。

”鲁迅先生也曾对诗入乐有精妙的评述:“诗歌虽有眼看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

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我以为内容且不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

流行歌曲的创作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学创作,讲究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展示其主题的广泛性。

在歌词创作中融入古典诗词,沿用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及意境,再加以现代方式配器及演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也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及品味。

用古典诗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歌名:烟花三月(吴涤清)、敦煌梦(张眯)、涛声依旧(毛宁)、青花瓷(周杰伦)、大浪淘沙(毛宁)、一剪梅(费玉清)、一江春水(邓丽君)、人面桃花(刘海波)、巴山夜雨(李进)、东风破(周杰伦)等。

在歌词中巧借古典诗词的名句:如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取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几多愁》取于李煜的《虞美人》,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取于李清照的《一剪梅》,就是成功的例子。

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代诗词都是精粹之作,拿来当作歌词是绰绰有余的。

借用古诗词的语境和意境,用现代汉语进行再创作,比较典型的是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取材于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取材于张继的《枫桥夜泊》;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取材于苏东坡的《卜算子》。

如黄安的歌曲《鸳鸯蝴蝶梦》是化李白的诗歌而成的。

李白原作: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黄安词:昨日象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漂流。

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

李白诗中写送叔之情,从而借以抒发不得志和人生在世不称意的内心悲苦。

词作者也是抓着了这一低沉格调借以转换情感嗟叹爱情和人世的苦楚。

如陈小奇的歌词:《涛声依旧》是化张继的古诗:枫桥夜泊而来的。

张继原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陈小奇的词: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作者巧妙的把古诗句中的部分东西拆散然后再有机组合,在保留原诗和不失原诗格调的前提下进行情感转换顺口而就,虽然文字组合平常之极,但功底可见一斑。

借用古诗词的语境和意境用现代汉语进行再创作,是最难和最挑战作者的文学素养的。

观赏成功的例子,其歌词本身就是很好的现代诗。

前面提到的三个曲子,《新鸳鸯蝴蝶梦》写得的确不错,可惜谱的曲子不很优美;《涛声依旧》就比较全面一点,词曲皆备;《寂寞沙洲冷》似乎找到了一点《卜算子》的凄凉幽美的意境,可惜也犯了改编歌曲的通病,从歌词的文字内容看,思维和情緖的起伏不很流畅自然,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