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诗歌与流行歌曲.

古典诗歌与流行歌曲.

古典诗歌与流行歌曲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诗歌曾经灿烂辉煌过,而今,古典诗歌似乎渐渐褪去它的光彩,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大行其道。

著名学者葛兆光先生在他的文章《唐诗过后是宋词》开篇指出:现在已经是一个诗让位于歌的时代,“看着追星族们如痴如醉的样子,不由你不相信这是一个它的时代,看看诗人们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由你不承认这是一个没有了诗歌的世界,曾经辉煌过的诗歌在这种似乎不怎么高雅的流行歌曲面前,只能低下高贵的头,用一句成语说叫‘俯首称臣’。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无奈。

如同葛兆光先生这里的观点,很多人认为古典诗歌是“雅”,而流行歌曲是“俗”,两者泾渭分明。

然而,不同于一般自命不凡,对流行歌曲不屑一顾的文人,葛兆光先生对流行歌曲特殊的价值给以一定的肯定。

“文化人没有必要对流行歌曲做出一副高傲的不屑模样,这种不屑常常是对自己文化
身份的显示,也常常是当自己文化阶层的标签,画地为牢和固步自封是同义词,流行歌曲唱的人多好像就成了大众快餐,进不得文化人的雅座,可是,对唐诗宋词吟味不已的文化人怎么也不想想,词在当年也是被轻蔑地称作“诗余”——仿佛诗歌上掉下来的土渣儿——的流行歌曲,你尽管可以“连眼珠都不转过去”,但谁敢断言诗坛的明天就不会像宋词继唐诗,元曲继宋词一样? 当年柳永那种让满世界人传唱的“酸曲儿”就是如今的流行歌曲,也没有哪一位会把柳永从《全宋词》里剔出去以纯洁文化队伍,那么我们的专家学者为什么就不能屈尊光顾一下满天飞的流行歌曲呢? 整日里摇头晃脑吟味不已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在梦中”,翻成白话到底和流行歌曲有多大差别?”
诚然,我们可以把古典诗歌和流行歌曲进行对比,看看结果如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诗经·蒹葭》的“雅”。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这是流行歌曲《在水一方》的“俗”。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诗经·上邪》的“雅”。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

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这是流行歌曲《当》的“俗”。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在水一方》几乎是《诗经·蒹葭》的白话版,而《当》更是对《诗经·上邪》的更直白的解释。

类似的还有《枫桥夜泊》与《涛声依旧》,《宣州谢脁楼饯别校叔书云》与《新鸳鸯蝴蝶梦》等等。

我们吟咏《蒹葭》、《上邪》……我们也歌唱《在水一方》、《当》……
“雅”与“俗”,“古典诗歌”与“流行歌曲”也可以如此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且不论曲,单说这词。

在文字的融合中,我们能看到古典诗词与现代歌词的互动,古典情怀与现代思想的碰撞。

古典诗词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流行歌曲通俗易懂,广为传唱。

将古典诗词引入流行歌曲,既有歌的明白晓畅,又有诗的含蓄隽永,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与品格,又有现代人的风貌与气质。

然而歌词毕竟是歌词,与古典诗词又有着不同。

我们来看看当下流行歌坛人气巨星——小天王周杰伦。

从出道至今,周杰伦的曲风已有
了很大的转变。

从口齿不清的说唱到现在刮起的一股所谓的“中国风”。

近年我们发现周杰伦的歌里出现了很多古典元素,这自然归功于周东的御用词人——方文山。

方文山出生台湾花莲,工商电子科毕业。

高职的学历,送过报纸,做过推销员,当过货车司机……它原本的理想是做一位优秀的电影编剧,进而成为合格的电影导演,但当时台湾地区的电影状况让他望而却步,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创作歌词。

他是一个对历史文明有着自己独特表达的人,把自己对历史文明的理解和构建
通过音乐传递给大众,让一部分历史人文素质相对薄弱的年轻人去感受古典的质感。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
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这是《东风破》。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开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这是《青花瓷》。

不难发现,这两首歌词中刻意营造了一种虚幻的意境,但依然不能免俗,表达的是流行
歌曲中普遍到甚至可以说有些泛滥的主题——爱情。

但是与很多流行歌曲不同的是,《东风破》和《青花瓷》没有过于直白和激情的表述,相反,它的表达是含蓄而内敛的,蕴含着浓厚的古典气息。

但这与古典诗词又有不同,不可否认,相较于古典诗词,现代歌词语言不及其凝练,意蕴不及其深远,却更加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

此外,歌词是依赖于歌曲而存在的,正如《东风破》和《青花瓷》,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曲子,没有周杰伦的演唱,他们必不会受到如此多的追捧。

因为诚如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这般经典,在当代社会亦鲜有问津,更何况这种根本称不上词的词呢?
然而,《东风破》和《青花瓷》确确实实就做到了!因为它冲击了现代人有些疲劳的审美观,重新唤起了现代人对古典美的回忆!从某种意义上说,方文山把流行音乐从靡靡之音带回了古典与历史的音乐融合,怀旧与真挚的情感交融。

《东风破》是美的。

夜半清醒的烛火,篱笆外的古道,琵琶弹奏的东风破……多美丽祥和的画面!这一切都是与现代相对立的,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有的只是半夜里依旧刺眼的灯光,一辆辆机车飞速而过的柏油马路,还有酒吧里喧闹的电吉他和架子鼓……对现代人而言,那份宁静是何其珍贵!
《青花瓷》是美的。

素胚勾勒出青花、釉色渲染仕女图、临摹宋体落款、帘外芭蕉惹骤雨、泼墨山水画、在瓶底书刻……多有古典的意境!这些古典的东西大概只能在很少的一些地方才能找到了。

而青花瓷也是大中华的一个象征啊!相比从国外引进的水晶玻璃之类的,青花瓷更富有古典的韵味!
诚然,古典诗歌与流行歌曲,本来就不应该是对立的,他们作为文化的一种曾经风靡过或正在风靡着,这是不无道理的,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古典诗歌与流行歌曲一直就存在着一种互动,而这正是我们应当鼓励和推崇的,因为这样,能让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古典诗歌更好地得以一代代地延续、传承、普及和发扬!
[参考文章]张海明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引用文章]葛兆光唐诗过后是宋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