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路基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路基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路基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摘要:由于设计不当或工程施工中偷工减料,路基会出现不同程度下沉,致使公路使用寿命缩短,增加公路维修人员的负担,国家经济经蒙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状况,甚至严重威胁到出行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文探讨了公路路基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关键词:公路;路基;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路基的几何尺寸由宽度、高度和边坡坡度三者构成。

路基宽度取决于公路的技术等级;路基高度(包括路中心线的填挖高度、路基两侧的边坡高度)取决于地形和公路纵断面设计;路基边坡坡度取决于地质、水文条件、路基高度和横断面经济性等因素。

就路基的整体稳定性来说,路基的边坡坡度及相应采取的措施是路基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路基高度设计问题
1、公路路基的高度至少应当达到必要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要求。

应当依据公路路基各自的等级区别,在公路路基的设计过程中就一定要确保路基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建设的要求至少应当高于国家规
定的技术标准。

同时,一定要考虑到公路路基的高度能够尽量防止周围不良地质环境所造成的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力求做到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公路依然能做到不影响正常通车。

2、公路路基的高度一定要能够和其所在地区的土质承受力适应。

一条公路在建设完工,并且投入实际应用之后,往往会出现各种类
型的公路路面凹陷或者开裂等现象,一个相当大的因素是因为公路路基高度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

在公路路基的建设过程中,一旦其所承载的路基所在地土质较为松软或者伴有地下水出现,那么公路路基的高度就必须要加以下降,从而避免加快公路路基沉降的速度,防止公路路面的开裂或者凹陷现象。

3、公路路基的高度一定要和其所连接的公路桥梁与洞道的高度相适应。

为确保公路使用过程当中能够保持稳定,路基高度的设计一定要和桥梁、洞道之高度相匹配。

二、路基排水系统设计问题
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公路路基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是不可忽
视的,它是一种动态性、不因地域差异而变化的侵蚀作用破坏作用,从海拔较高的山区地带到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带,其所建设的公路路基无一不受当地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影响,尤其是海拔较高地域更容易受影响。

由于山区地带植被旺盛,花草树木较为密集,土壤蓄水能力强,地下水含量大,为路基水侵蚀破坏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山区修建公路时要做好路基排水工作,重视公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排水系统设置,确保山区公路安全稳定的运营,减少车辆运行过程中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公路路基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路面自然降水的排水设计
路面积水给公路车辆运行增加了大量的安全不稳定因素,使车辆与路面的摩阻力减小,安全性降低,给车辆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种看似简单而又至关重要的设计,在公路设计中发挥这不可估量的作用。

就现代公路设计施工中,路面的排水设计非常简单,其只需要在公路路面面层铺设时,将路面的中间铺设起拱,运用结构找坡,保证路面有一定的水流坡度,使雨水落下后能够很顺利的向路面两边流去,同时做好路基两侧排水沟渠的设计,运用重力作用和沟渠自倾作用,使水流产生一定的自流速度,确保从坡面排出的水体流向指定的位置。

2、合理处理公路临近河流排水的设计
公路临近河流对公路路基的冲刷作用也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当公路设计不可能避开河流时,就应该合理设计路基两侧的流水,由于河流在一年四季都会有汛期和干旱期,河流含水量相差很大,河堤受到日光和水体侵蚀反复作用,进一步加快了对河堤的破坏程度。

因此在河流排水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河流一年四季径流量不同和最大河流流量的影响程度,适当从河流水体侵蚀方面加强河堤建设强度,提高河堤的抗侵蚀性,及时做好泥石流、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防护工作,提高路基的安全系数和使用价值。

3、公路路基中间隔离带的排水设计
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现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都开始设置中间绿色植被隔离带,促进环行车过程中环境质量的改进,然而也给中间地带积水创造了条件,为了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使该地段积水及时的排出,一般设计上要求在隔离带下方设置防水层,然后通过在该地段设置排水管道,通过排水管道将绿色植被隔
离带处的积水及时的排打牌路基两侧的排水沟内,使之远离路基。

4、公路路基边坡排水设计
路基边坡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将路面雨水和中间隔离带的雨水及时的输送到远离路基的地方,防止雨水对路基侵蚀严重,影响路基的安全使用性和耐久性。

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当地降水量的大小和路面排水量,按照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在路基两侧修建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排水沟渠,起到及时排水的目的。

三、路基边坡中的骨架植物防护设计问题
由于雨水和日常风沙的作用,路基边坡的土往往会随着雨水而流失,因此就需要对路基边坡做一些必要的防护设计,也就是所说的骨架植物防护设计。

对于路基边坡中骨架植物的防护设计,根据其使用情况的不同,主要有三种。

对于坡度较缓的边坡,主要可以采用浆砌片石边坡骨架植物防护设计,这种防护设计能够防止路基边坡受到雨水的侵蚀,还能够避免由于雨水的作用而在边坡上形成沟槽。

另外,当骨架中的植物长起来之后,能够依据人们的主观想象,设计出不同的花形和颜色,具有很好的视觉感官,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果边坡是强风化的岩石路堑,且坡度较缓,最好使用多边形预制混凝土空心块边坡植物防护设计,这种设计对边坡土体有很好的加固作用,能够提高边坡的抗雨水侵蚀以及路基的稳定,并且造型美观,设计施工速度快。

是路基边坡高度一般的路堑坡面的防护设计的首选。

对于土质的边坡以及坡体中无风化破碎、无不良结构面的岩石路堑的
边坡,最好使用锚杆混凝土框架边坡植草防护设汁。

这种防护设计更大程度上加强了路基的稳定性,形式简单,但组合方式丰富多样,建成后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软土地基路段的路基加固设计问题
公路的修建所占面积很大,线路很长,难免会出现一部分软土地基,软土地基对于公路路基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正确处理软土地基,防止公路在建设完毕之后出现不均匀沉降,对于公路的建设非常重要。

对于软土地基的加固有很多的设计方法,其主要是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的软土地基的状况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固化剂法加固设计是软土地基加固的一种设计方法。

其主要用于当高填方路段的地基是软土,并且其填料的数量不大时,就可以在原来的填料中加入一定的固化剂进行处理。

此外,对于软弱土层的加固,为避免出现公路路基的沉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粉喷桩法,其主要是通过在软土地基中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在原来的软土地基中形成刚度和强度都很大的桩体,并使桩体周围的土质也得到相应的改变。

以桩体和其周围土体来共同承担路基的上部荷载。

常用的加固措施还有压力注浆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对软土地基进行大面积大方位的加固,比前两种方法较为实用,是软土加固中首选的方法,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还是得采用前两种方法。

参考文献:
[1] 矫震.公路路基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21)
[2] 张昕峰.公路一般路基设计分析[j]. 民营科技. 2011(11)
[3] 柯常东,周雪琴.道路工程路基设计实例分析[j]. 中华民居. 2011(09)
[4] 王大群,吴豪,王燕,孙中才,詹飞.高速公路填砂路基的设计
与应用[j]. 交通科技. 2011(01)
[5] 王诗.桩板结构路基设计参数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分析[j].
四川建材. 2011(01)
[6] 孙德荣.浅议辽开高速公路路基设计[j]. 科技资讯.
2011(01)
[7] 郝彦龙.丘陵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及关键施工技术[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1(z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