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
2、了解复分解反应微观实质
3、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判断化合物之间能否反应、离子共存、物质的鉴别、物质推断等问题
4、培养学生建立常见化合物的物质离子观念
5、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乐于发现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课
【教师】同学们,我在实验室发现了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这是什么溶液呢?今天我把它们拿到这儿来,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检验一下,大家愿意吗?
【学生】愿意.
【教师】下面我分别取两种溶液少许,再把它们混合,大家看有没有明显现象出现?
【演示实验】将两种溶液各取少量,混合,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回答】产生白色沉淀.
【播放课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猜一猜: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
【课件播放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学生踊跃发言】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
【学生甲马上提出质疑】不可能是氢氧化铜.
【教师抓住机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不是氢氧化铜呢?
【学生甲】因为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引导】我也猜到了一些沉淀,请同学们帮我检查一下有没有不合理的猜想呢?
【同学们观察后,回答】不可能是氢氧化铁,因为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说】看来大家想的都很周到,那么这么多种白色沉淀,到底是哪一种呢?下面我加入稀硝酸看看有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向沉淀中滴加稀硝酸,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后,马上回答】沉淀溶解,且有气体生成.
【教师追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又能做出哪些推测?
【学生思考,回答】该沉淀不是氯化银和硫酸钡,因为这两种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另一名同学补充】也不可能是氢氧化镁,因为氢氧化镁和稀硝酸反应溶解,但不会生成气体.只有碳酸盐和稀硝酸反应可以溶解,并生成气体.所以我认为是碳酸钙或碳酸钡.
(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并用掌声对他的精彩回答表示钦佩.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每名同学都进入了自主学习、探究的状态)
【教师】你真是厉害,帮大家确定了沉淀的种类.下面我们假设沉淀是
碳酸钙或碳酸钡,继续猜想无色溶液是什么?
【课件展示讨论问题:1、如果沉淀是碳酸钙,两种无色溶液是什么?2、如果沉淀是碳酸钡,两种无色溶液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利用实物投影,把学生写出的反应方程式投在大屏幕上】
【学生对大屏幕上的猜想做出评价,并找出化学方程式的错误之处.】【教师】看来要检验出这两种溶液是什么,还要继续实验.我们先观察一下大家书写的反应方程式,这些都属于哪一种反应类型?
【学生回答】复分解反应.
(以上设计的实验探究不仅是为了引出“复分解反应”,还想通过猜想和讨论总结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沉淀的特点及性质,这其实也是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之一.通过这个具体的实验探究,学生们理清了思路,效果很好.) 【教师板书课题,同时讲述】复分解反应是中考中重要的考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复分解反应.
二、知识再现
【教师提出问题】1、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
3、我们学习过哪些类型的复分解反应?(课件配合展示)
4、复分解反应有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题型探索
【过渡】在中考题里涉及复分解反应的题型一般有下面几种.
【课件展示】题型一、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例1、下列物质间两两组合共能发生多少个化学反应?
CuSO
4、 Fe、 H
2
SO
4
、 Ba(OH)
2
、 MgO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请学生公布答案】
【学生回答】“5个”、“6个”、“4个”
【教师请答对的同学回答:分别是哪些反应,并用课件配合】
【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解题思路】
写化学式→把能反应的物质用线连接→数出线段数目
【练习】2、(2009年锦州中考题)将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氧化铁、锌粒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发生的反应共有 ( ).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学生按照上面方法练习,很快得出答案】
【课件展示】题型二、共存题
、共存问题(即不反应,指离子之间,或物质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练习】 3、【12长春】下列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O
3
2—、 Cl-、 Na+、H+
B.K+、 SO
4
2—、 Cu2+、 OH-
C.Cl—、 K+、 SO
4
2—、 Na+
D. Ca2—、 Cl—、 CO
3
2—、 Na+
【练习】4、【12吉林】下列物质能够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A、NaOH和CuSO
4 B、H
2
SO
4
和 Na
2
CO
3
C、MgSO
4和Ba(OH)
2
】 D、NaCl和 KNO
3
【课件展示】题型三、物质的鉴别
如何区分NaCl溶液和NaOH溶液?
【教师借机给出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用指示剂判断酸碱性→根据特殊
离子选择试剂→观察到不同现象→下结论
【实验探究】小红的妈妈发现厨房有两种白色固体,只知道其中一种是食盐,另一种是纯碱.请用厨房中的常见用品进行检验,设计实验步骤并动手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检验方法,汇报】“用食醋”或“尝一尝”
【教师】下面就请大家用食醋完成实验,请大家做完实验后把标签标好.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实验后进行汇报:A是纯碱、B是食盐】
(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操作、得出正确结论,非常兴奋,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从内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过渡】大家刚才做的都很好,但有些小组取的药品太多,不符合药品最少原则,请以后注意.大家通过刚才的学习都有哪些收获和疑惑呢?
【学生回忆、回答】“学会了如何解决除杂题”、“知道了复分解反应条件”等.
【课件展示】题型四、实验探究题
(2010长春)5、将稀HCl、Na
2CO
3
溶液、Ca(OH)
2
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滤液B。
(1)得到的固体A是 ___________
(2)探究滤液B中是否含有Na
2CO
3
: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稀盐酸,始终没
有气泡冒出。
由此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滤液B是否含有CaCl
2
:取少量滤液B滴
加足量Na2CO3溶液,没有沉淀出现。
由此得出结论:不含有CaCl
2。
这一探
究说明滤液中也不含有Ca(OH)
2
(4)综合分析可知: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
对废液溶质成分的猜想
解题步骤: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生成物在废液中一定有
3、反应物在废液中可能会剩余
4、如果将几个反应的废液同时倒入污物瓶,要考虑溶质间是否能在溶液中共存
(2009•长春)6、完成用温度计分别测定
NH
4NO
3
﹑NaOH﹑NaCl溶于水是否引起温度变化的实验后,同学们将用过的溶
液都倒入同一个大烧杯里,结果产生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有如下猜想:
①NH
3,②SO
2
,③HCl.
(1)根据相关物质的组成元素,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_____不合理(填序号)
(2)用蘸有酚酞溶液的玻璃棒检验该气体,酚酞溶液变红,
(3)若将大烧杯里的废液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中除NaCl外,一定还有————————
(2012•长春)7、同学们通过以下在溶液中进行的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发
生的条件:①H
2SO
4
+Ba(NO
3
)
2
②H
2
SO
4
+NaOH ③H
2
SO
4
+Na
2
CO
3
④Ba(NO
3)
2
+NaOH ⑤Ba(NO
3
)
2
+Na
2
CO
3
⑥NaOH+Na
2
CO
3
(1)同学们总结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将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后续实验及现象如下:
综合分析可知,无色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包括———————————
(3)下列有关利用无色滤液a和白色沉淀b的设想中,合理的是—————
A.鉴别MgCl
2溶液和BaCl
2
溶液:取样,滴加无色滤液a
B.制NaNO
3溶液:向无色滤液a中加入适量的稀HNO
3
C.除去Ba(NO
3)
2
溶液中的HNO
3
: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白色沉淀b.
四、板书设计
一、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类型和实质
二、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1、判断两种化合物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2、物质(离子)的共存
3、物质的鉴别
4、实验探究
五、布置作业
【教师评价后,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