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职业教育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3次发展高峰,分别是在1965年,1998年和2005年。
职业教育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指的是按社会的需要,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培养人的职业兴趣和训练人的职业能力。
狭义是指全体劳动者在不同水平普通教育基础上,所给予的不同水平的专业知能教育,培养能够掌握特定劳动部门的基础知识,实用知识和技巧,技能人才的教育。
我们现在一般都是采用狭义的说法。
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研究取得了很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是现阶段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困境
1.师资水平低下,教学质量不稳定。
在国外的职业教育体系当中教师是实行双师制度。
也就是教师首先是职业技能师然后才是职业技能教师。
而现在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师很多都是直接在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来的,没有什么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
在现行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个好的教育结果,往往体现在一本好的教材加上一个好的老师。
让一个没有职业技能和工厂工作经验的老师来教学生,怎么能教育出一个高质量能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职业技能人才。
2.生源水平低,招生困难。
职业教育目前的生源水平仍旧偏低。
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是现行的院校招生体制,“一本二本三本之后才轮到高职”,这样的招生的安排,为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人为的设置了不同的门槛。
基础教育无法给职业院校提供合格的学生,其生源的入口水平就偏低,尽管学校在学生入校几年后尽力去培养,但是往往生源基础不好,效果并不明显。
而招生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受精英教育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的心态,使很多家长不甘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二是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不高。
实际上,现在不少职业学校只是“重招轻教”,对学生疏于管理,很多学生在校学不到一技之长;三是就业安置不力。
每年除了有少数学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外,大部分就业安置都不可靠。
3.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要培养一个学生需要买很多设备,几万、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学习用的机床一开,几万伏用电,一小时就是几十度电,还要用各种材料,花大量的钱买的实习材料,一节课下来就只剩下一堆废料。
而且现在的教学成本因为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高。
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只占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10.36%。
另外我们的职业教育对社会资金的利用率也只有5%,而其他国家都在1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48%的比例。
政府财力有限,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社会资金,那么我们的职业教育将长期面临经费短缺的困境。
虽然已经有很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但是这是一个系统改进的问题,这不是任何个人或一所学校一朝一夕所能改善的。
需要国家的大量经费投入和政策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职业教育标准化目标
职业教育是服务于就业这个大目标的,偏离或达不到这个目标都会出问题。
而要解决就业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要解决教学质量的问题。
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教育的生命线。
教学质量上去了学生的就业率就上去了,学校的招生就容易了;社会和企业也会参与进来,学校的资金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要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就要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标准化和标准化管理。
1.对企业调研方法,教学产品开发方法进行标准化。
通过企业调研找到企业的最新人才需求,并且知道自己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怎样。
了解这些情况后学校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符合企业的用工要求;根据企业的最新人才需求学校可以开发出新的教学产品;根据企业的技术发展及时的对教师技能进行更新。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最需要并能符合要求的人才,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对教师的能力标准化。
教学质量不稳定这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而将教师的必备能力固定下来并形成标准,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
如果教师能力不形成标准,那么教学质量的保证将无从谈起。
教师能力标准化之后学生就不会因为老师的不同而出现教学质量不统一的情况了。
当然教师的能力也要及时更新,做到与时俱进不落伍。
3.对教学过程中的工具如教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的过程当中的教学方案、教学进度、实习内容标准化。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不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大的差异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而我们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量的职业素质无差异或差异很小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4.对学生技能和技能评测方法形成标准化。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要符合企业的用工标准才能保证学生不被企业“退货”。
学生的技能标准就是企业的用工标准,技能评测方法标准就是企业的用工考核标准。
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保证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并且标准化的管理还会为学校节约教学成本。
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是一个三赢的方案,学校为社会陪养了大批的质量稳定的实用技能人才,并从中获得了价值;学生成为了就业市场上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满足了他们的就业愿望;企业获得了自己需要的符合自己要求的专业技能人才,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人才培养成本。
职业教育标准化方案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这就是标准化。
标准化给人的联想是极严格的控制,“独裁者”严密监视,确保你一丝不苟的遵守每一项规定。
它是非常猖獗的官僚制度,彻底抹杀了人们的意志和创意,使人们变成像自动化的机器。
其实不然,标准化是人们从无序状态恢复到有序状态的一个过程,是一项活动。
标准化促成了灵活性和真正影响持久的创新。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它有一定的步骤。
1.一个人如果要去做一件事情的话,他首先会去了解一下将要做的事的一些基本情况。
我们做标准化也是一样,在做标准化之前我们要对标准化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学习。
我们要掌握标准和标准化有关的概念、作用、标准化工作的内容、注意事项等知识。
可以说标准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进行标准化的基础。
2.掌握了基础的知识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标准化工作了。
标准化有四个基本的工作内容:(1)学校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制定。
(2)学校标准体系的建立。
(3)运用标准化手段组织教学。
(4)全员标准化培训。
我们将围绕这四个基本内容,结合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自身特征来开展标准化工作。
3.是不是把标准化的四个基本工作内容做完就结束了呢?不是的。
我们要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定期总结,让大家看到工作的成效从而让鼓舞大家继续努力;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运用PDCA法则进行持续改进。
4.我们说标准化促成了灵活性和真正影响持久的创新,那么我们的创新成果也要进行标准化转化。
另外还要定期的对国家的最新标准进行学习和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