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刀1、鸣鸿刀: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金剑出炉之时,原料尚有剩余,由于高温未散,还是流质的铸造原料自发流向炉底,冷却后自成刀形。
黄帝认为其自发的刀意太强,足以反噬持刀者。
黄帝恐此刀流落人间,欲以轩辕剑毁之,不料刀在手中化为一只云鹊,变成一股赤色消失在云际之中。
该刀长为三尺,其余资料无记载。
后由汉武帝得到,转赠东方朔。
评定:光从材质的资历上来看,鸣鸿刀足以与轩辕剑相提并论,如果也能在逐鹿之战中取得一些战绩的话,其地位不亚于天下第一剑的轩辕黄金剑。
然而黄帝恐其“喧宾夺主”,封杀了这把名刀的前途。
2、苗刀之祖:苗刀,短刀的一种。
刀长一尺二,向外曲凸。
刀背随刃而曲,两侧有两条血槽及两条纹波形指甲印花纹,刃异常犀利,柄长三寸至四寸,用两片木料,牛角或兽骨夹制而成,以销钉固定。
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联盟首领蚩尤的配刀,被后世命名为“苗刀之祖”,逐鹿之战中,败给了轩辕剑。
评定:为什么鸣鸿、苗祖着两把刀之祖都或直接或间接地败给了轩辕剑呢?难道注定是天意,轩辕剑下不容第二……3.4.5、龙牙、虎翼、犬神上古三大邪器,造刀者不明,相传锻造原料中使用了许多恶毒之物,并有多种诅咒缠缚。
夏朝末期为君主桀所有,之后暴政开始。
三刀被供奉于夏朝太庙,据史料记载,商汤攻入夏朝太庙之时,黑云蔗天,鬼哭神嚎,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为三股妖风袭来,顿时商朝大军死伤无数。
汤王弃戈下马,手持轩辕黄金剑单人闯入太庙主殿,挥剑疾斩,三大邪刀被击成碎片封印于地下。
时代迁移,北宋朝著名铁匠韩蕲在一处深山之中发现了商朝太庙的遗址,并开启封印得到了龙牙、虎翼、犬神三邪刀的碎片,其时“碎铁中隐隐有黑气,触之即发”。
后由韩蕲与宫廷铸剑师合力铸造,耗时一年零八天,铸成降龙、伏虎、斩犬三把铡刀,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于开封府,时任开封府尹包拯成为第一个“开封三铡”的持刀人。
评定:又是轩辕剑……唉,没什么话好说了。
值得一提的倒是,数千年前的三大邪器在被轩辕剑击碎之后,长年封印,日后居然成了代表天下正气的“青天三铡刀”,真可谓物极必反。
6、大夏龙雀古代名刀,为春秋五霸中之晋文公所有,后世相传,在后来的第三次晋楚战争时,败给了名剑湛卢。
评定:刀为什么一定要败给剑呢?或许可以这么理解:剑代表王道,刀是霸道的象征,而中国一直都是以“仁”之王道为主流的,所以刀这种武器就被时代所压制了。
7、青龙偃月东汉末年名将关羽所用战刀,为重骑兵大刀类型。
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具体的就不多说了,实在是名副其实的“众所周知”。
评定:青龙偃月跟关羽一样,都已经变成了中国人心中“神”之化身,可以说是今天我所评点的刀中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把了,不论其材质、资历、战绩、神韵,都是无可挑剔,实可当为“中华刀祖”。
8、新亭侯汉末名将张飞初拜为新亭侯时,命铁匠取炼赤珠山铁,打造成一刀,随身佩带。
后关羽战死,张飞为报兄仇出征东吴,出兵前酒后鞭打士卒,部将不堪忍受,趁夜晚潜入张飞营帐,用新亭候斩下张飞首级,连夜叛逃东吴。
评定:纯属克死主人的“邪器”,与日本的名刃“妖刀村正”有得一比。
9、寒月战国末年赵国徐夫人的名刃,形若新月,寒气四射。
后燕国皇室花重金购买,交由宫廷匠师反复淬炼之后,终于成为一把见血封喉的毒刀,其强度也得到大幅提升,足以斩断当时的秦王佩剑——干将莫邪。
燕国刺客荆柯携寒月刃刺杀秦王,失败被杀,后寒月刃不知下落。
评定:典型的“菜鸟扛神兵”,一个垃圾刺客,带那么好的装备干什么,纯属浪费资源。
10、昆吾刀昆吾乃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刀。
《山海经。
中山经》:“伊水西二百里有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
晋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做刃,切玉如割泥也。
”传言割玉须用昆吾刀。
《海内十洲记·凤麟洲》:“昔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
刀切玉如切泥......剑之所出,从流州来。
”《宋史·李公麟传》:“朝廷得玉玺,下礼官诸儒议人人殊。
公麟曰:秦玺用蓝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龙蚓鸟鱼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质坚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法中绝真,秦李斯所为不疑。
议由是定”中国古代十大名剑排行榜圣道之剑:轩辕夏禹剑轩辕夏禹剑,又名轩辕剑。
它是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
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
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
●剑气指数:无穷大仁道之剑:湛泸湛泸是一把剑,更是一只眼睛。
这把通体黑色浑然无迹的长剑让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锋利,而是它的宽厚和慈祥。
春秋时期著名的铸剑师欧冶子在铸成此剑时,不禁抚剑泪落,因为他终于圆了自己毕生的梦想:铸出一把无坚不摧而又不带丝毫杀气的兵器。
●剑气指数:10帝道之剑:赤霄汉高祖刘邦斩蛇所用之剑。
剑身仿秦剑,刻有花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宝剑,颇具历史价值。
“斩白蛇、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指的就是这把剑。
●剑气指数:9.7威道之剑:泰阿泰阿,亦作“太阿”。
《史记·李斯列传》:“服泰阿之剑,乘纤离之马。
”相传泰阿剑为春秋时欧冶子、干将所铸。
●剑气指数:9.3诚信高洁之剑:七星龙渊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
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缥缈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
●剑气指数:8.8挚情之剑:干将、莫邪干将、莫邪剑出现在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所记故事。
干将,春秋时吴国人,曾为吴王造剑。
后与其妻莫邪奉命为楚王铸成宝剑两把,一曰干将,一曰莫邪。
干将将雌剑献与楚王,雄剑传给其子,被楚王所杀。
其子眉间尺长成,终于为父报仇。
●剑气指数:8.5勇绝之剑:鱼肠之所以取名鱼肠,是因为该剑细短柔软,可入鱼腹。
另一说则谓,剑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鱼肠。
●剑气指数:8尊贵无双之剑:纯均纯均的故事原型来自《越绝书》。
越王勾践派人去找薛烛来相剑。
勾践叫人取来了毫曹和巨阙两把宝剑,薛烛看不入眼。
勾践又叫侍从率领几百人护送一把宝剑前来,曰:“有人要用千匹骏马三处富乡两座大城换这把宝剑,你看行吗?”薛烛连忙道:“不能换。
此剑是天人共铸的不二之作。
”勾践频频点头:“说得有理,既是无价之宝,我就永远珍藏吧。
”●剑气指数:7.5精致优雅之剑:承影承影为春秋时卫人孔周所藏。
《列子·汤问》:“孔周曰:‘吾有三剑,惟子所择。
……二曰承影,味爽之交,日夕昏有之际,北面察之,淡炎焉若有物存,莫有其状。
其触物也,窃然有声,经物而物不见’。
”●剑气指数:7附1:铸剑祖师欧冶子欧冶子(约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
中国古代铸剑鼻祖。
龙泉宝剑创始人。
欧冶子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楚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45国。
越国就成了楚灵王的属国。
欧冶子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
他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
欧冶子铸造的一系列名剑,冠绝华夏。
在春秋争霸的战争中,显示了无穷威力与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曾为越王铸五剑,名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
后因风胡子之邀,与干将赴楚,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
每一剑都是赫赫有名的名剑。
其徒弟干将和女儿莫邪为夫妻,他们和铸了著名之干将(雄)莫邪(雌)双剑的雌雄剑。
附2:古代其他名剑万仞:古代名剑。
郭于章《剑记》:“西晋寮有旌阳令许逊者,得道于豫章山,江中有蛟为患,旌阳没水投剑斩之,后不知所在,项渔人网得一石匣,鸣击之声数十里,唐朝道王为洪州否刺史,破之得剑一双,视其铭,一有许旌阳字,一有万仞字。
”龙剑:古代名剑。
刘禹锡《武陵观火》:“晋库走龙剑,吴室荡燕雏。
”柳宗元《闻歌》诗曰:“翠帷双卷出顷城,龙剑破匣双月明。
”照胆:古代剑名。
南朝.梁.陶弘景《刀剑录》载:“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岁次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照胆’,古文篆书。
”金剑:古剑的一种。
《刀剑录》:“章帝建初八年,铸金剑令投于伊水中,以压人膝之怪。
”王氏剑:古代名剑。
《五代史.冯晖传》:“吾闻王氏剑,天下利器也。
”大剑:古代剑名。
《五代史.史弘肇传》:“周太祖出镇魏州,弘肇议带枢密以行,苏逢吉场邻以为不可,弘肇恨之,明日会饮窦贞固第,弘肇曰:‘安朝庭定祸乱,直须长剑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
’”大梁氏剑: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命陶弘景所造神剑13口,称大梁氏剑。
《剑记》:“梁武帝命陶弘景造神剑十三口,以象闰月。
”又引《水经注》:“梁国多沼,时池中出神剑,至令其民像而作之,号大梁氏剑。
”隋刃:亦名浪剑。
剑身用毒药炼铸,伤人即死。
《新唐书.南诏传》:“隋刃,铸时以毒药并冶,取迎曜如星者,凡十年用成,淬以马血,以金犀饰镡首,伤人即死。
浪人所铸故亦名浪剑。
”(注:浪人,指行踪不定之人)。
浪人剑:古代名剑。
为浪人(行踪无定者)所铸。
《会要》:“贞观元十年九月辛卯,南诏献锋槊、浪人剑。
”亦名“浪剑”。
玉柄龙:古代名剑。
《事物异名录.武器.剑》:“汾阳王(郭子仪)诞日,裨将以父所宝玉柄龙奉之。
”青龙剑:唐代名剑。
唐.殷成式《酉阳杂俎》:“唐开元中,河西骑将宋青春每阵,常运剑大呼,……吐蕃曰:‘尝见青龙突阵而来,兵刃所及,若叩铜铁,谓为神助将军也。
”疥痨宾:古代剑名。
《唐书.顾彦辉传》:“养子瑶,尤亲信,彦辉以所佩剑号疥痨宾佩之。
”青霜:古代名剑。
此剑之剑光青凛若霜雪,故名。
唐.王勃《腾王阁序》:“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鸦九剑:唐代铸剑师张鸦九所造之剑。
唐.白居易《鸦九剑》诗:“欧治子死千年后,精灵暗授张鸦九,鸦九铸剑吴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
”灵宝剑:古代名剑。
宋.沈括《梦溪笔谈》:“钱塘闻人绍,一剑削十大钉皆截,剑无纤迹;用力屈之如钩,纵之铿锵有声,复直如弦。
古之所谓灵宝剑也。
”裴旻剑:古代利剑。
宋.文同:“交柯挥电裴旻剑,乱蔓漓张晓笑。
”鞘剑:古代剑名。
《元史.何实传》:“实来归,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
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帝大悦,赐鞘剑。
命从木华黎选弃前锋。
”破山剑:古代剑。
《珊瑚钩诗话》:“有农夫耕地得剑,磨洗适市,值贾胡售以百千,未可,至百万,约来日取之。
夜归语妻子,此何异而价至。
是庭中有石,偶以剑指之,立碎。
诘旦,胡人载镪呈,则叹叱曰:剑光已尽,不复买。
农夫苦问之。
曰:是破山剑,唯一可用,吾欲持之破宝山耳。
”青蛇:古代剑名。
《万花谷》载:“龟文、龙藻、白虹、青蛇……皆剑名也。
”火精:古代名剑。
《杜阳杂编》:“火精剑,建中二年大林国所贡。
云其国有山,方数百里,出神铁。
其山有瘅毒,不可轻为采取。
若中国之君有道,神铁则自流炼之为剑,必多灵异。
其剑之光如电,切金如泥。
以朽磨之,则生烟焰;以金石击之,则火光流起。
唐德宗时,上将幸奉天,自携火精剑出内殿,研槛上铁狻猊,应手而碎,乃乘舆夜,待从皆见上仗数尺光明,即剑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