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中华民族在近百年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 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中国新生”指的是A .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B .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

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A .开国大典C .三大改造B .土地改革D .香港回归4.协议规定,西藏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设立军政委员会和军区司令部……此协议是A .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5.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 .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B .抗美援朝C .解放西藏D .大炼钢铁运动6.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 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被我们称为A .北伐战争C .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D .抗美援朝7.“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0 多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A .开始进行土地改革B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8.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

土地改革运动的成果不包括A .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B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C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 .废除了土地私有制9.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 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的结论应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10.(2017年甘肃武威卷)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的历史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11.2017年湖北鄂州卷)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A.开天辟地C.胜利曙光B.当家作主D.重返联合国12.(2017年山东潍坊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我们的工作”包括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B.颁布《土地改革法》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3.(2017年江苏南京卷)1950年,风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活万年长。

”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4.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图三反映了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15.(2017年湖南衡阳)观察图二,回答问题。

图二(1)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时间(写出年月日)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图中发表讲话的人是谁?(2)请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A【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建国前夕”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6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周恩来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新政治协商会议是指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是在1921年,不符合题意;选项C是在1954年,不符合题意;选项D是在1956年,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

结合材料、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所以答案选A。

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中华人民政府同西藏地区的代表在北京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之后,人民解放军根据协议在西藏人民的支持下,顺利进驻拉萨等地,西藏和平解放,所以答案选择C。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幅历史图片呈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幅图片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上甘岭战役涌现的舍身堵枪口的英雄黄继光,第三幅图片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坚守潜伏纪律最终被烈焰吞噬的英雄邱少云。

三幅图片都发生在抗美援朝期间。

故选B。

6.【答案】D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的“60多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指的是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项是发展重工业,C项是政治方面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8.【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完成了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所以答案选择D。

9.【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

分析图表可知:到1953年,地主阶级已经彻底被摧毁,而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B。

10.【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据此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11.【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1949年9月召开。

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BCD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是195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1978年之后。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14.【答案】(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彭德怀;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4)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有助于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

15.【答案】(1)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毛泽东。

(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或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赢得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从此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