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专题复习专题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有战争、和平。
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组织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重点详解】
国际格局的演变
仁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岀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
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美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消极影响一一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
积极作用一一两大集团,力量均衡, 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趋势: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
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世界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
“多强S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两次世界大战
K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团扩军备战;2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战火。
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
交战双方:同盟国、协约国。
主要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这充分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结果: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大战历时四年多,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2、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进攻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德军进攻苏联:1941年6月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二战的扩大。
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援助,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英美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性质:它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1 V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参与国家:三国协约——英、法、俄;三国同盟——德、意、奥。
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国际联盟(国联)
成立:美国倡议,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宰。
它的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实质:英法等
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3、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
轴心国集团:参与国:德、意、日。
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4、联合国
成立: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1945年10月成立。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
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5、欧洲联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 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
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6、北约和华约:北约组织( 1949年)、华约组织(1955年),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
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7、世界贸易组织
【典例解析】
1•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②《凡尔赛和约》的签订③《九国公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分析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惩罚战
败国,召开了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但由于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为此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明白了事件的来龙去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A
2. 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这一“转折点”是指()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会战
D.诺曼底登陆
解析:本题是一道情景材料选择题,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等二战中的重要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重要战役是中考的重中之重,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包括:"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然后再联系课本知识,斯大林格勒战役使苏德战争发生了根本转折,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答案:D
3•右图是20世纪60年代在东西柏林边界上修筑的“柏林墙”,它是东德人和西德人难以逾越的障碍;20世纪末,德国统一,柏林墙拆除。
柏林墙的修建,反映了哪一历史状况?()
A.美苏冷战
B.欧洲一体化
C.世界多
极化解析:本题是一道图片型选择题,试题出现
历史图片只不过是为了营造一种历史气氛,这种手法类似与文学中人物描写,跟题的解答关系并不大。
“柏林墙”是二战之后,美苏两个大国为了推行“冷战”在分区占领柏林后,为了防止势力的渗透,修建的建筑物。
在课本上有相关内容的介绍,但并不具体。
只有对课本知识全面掌握,才能答好本题。
答案:A
4.目前,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三国同盟
B.联合国
C.欧洲同盟
D.国际联盟
解析:“经济体”即经济合作组织。
根据所学:三国同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重要军事
组织;国际联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的维护国际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为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形成的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宗旨的国际政治组织,而欧洲联盟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
性经济合作组织。
本题可用排除法。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