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2)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2)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2)一、单项选择题1. 如果政府增加个人所得税的量与政府支出相等,其影响可能是( )。

A.总支出净额下降B.总支出净额上升C.总支出净额不变D.无法确定2.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是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经济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是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也增加了政府债务3. 以下措施中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是( )。

A.降低法定准备金率B.降低再贴现率C.从公开市场卖出有价债券D.通过买卖价差来牟利4.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结果是:银行准备金()A.增加B.减少C.不变D.皆有可能5. 若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大,则( )。

A.投资需求曲线斜率的值越大B.投资需求曲线越平缓C.IS越陡峭D.IS曲线越平缓6. 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 政府支出增加B. 政府税收增加C. 政府税收减少D. 政府财政赤字增加7.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8. 下列哪种情况最能衡量目前的财政政策?()A.税率的高低B.政府预算盈余大小C.充分就业盈余变动D.转移支付的比例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的企图是(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价差来牟利10.债券价格越高,则意味着( )。

A.利息率越高B.人们出于投机动机持有的货币量越少C.利息率越低D.B和C11. 某一经济在3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8%,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0%,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3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上下波动1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以下()属于一种紧缩性政策。

A.降低贴现率B.央行出售政府债券C.增加货币发行D.降低法定准备金率13.当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而政府又没有采用任何财政政策,下列哪种情形肯定发生?()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财政赤字增加C.政府税收增加D.政府税收减少14.当市场利率提高,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将()。

A.减少B.增加C.不变D.均有可能15.下列哪种情况最能衡量目前的财政政策?()A.税率的高低B.政府预算盈余大小C.充分就业盈余变动D.转移支付的比例16.假设价格水平不变,下列( )正确描述了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所有步骤。

A.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上升,投资增加,从而总支出和产出增加B.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下降,投资减少,从而总支出和产出减少C.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总支出和产出增加D.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下降,技资增加,从而总支出和产出减少17.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18.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的企图是(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价差来牟利19.债券价格越高,则意味着( )。

A.利息率越高B.人们出于投机动机持有的货币量越少C.利息率越低D.B和C20.高能货币是指( )。

A.商业银行准备金B.活期存款C.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D.商业银行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二、名词解释1. 公开市场业务2. 货币创造乘数3. 法定准备金比率4. 存款准备金5.相机抉择6.充分就业预算盈余7.功能财政三、简答题1. 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优点?2.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哪一项受经济波动影响更大?3.何为自动稳定器?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4.怎样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并阐述中央银行作用。

5.平衡预算和功能财政的两种思想有何差异?四、计算题1. 在不存在超额准备金的情况下,假定法定准备率为0.12,经济总体对现金的需求为1000亿美元。

(1)当总准备金为400亿美元,货币供给应为多少(注:本题中的货币供给量均指M1,即现金与活期存款之和)?(2)准备金不变,若中央银行把准备金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为多少?(3)准备率不变,若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货币供给变动多少?2. 假设一国的物价水平为4,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3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2,求货币供给量。

当物价水平上升20%时,货币供给量为多少?3. 假设经济中有下列关系:消费函数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转移支付w=62.5,税率t =0.25。

(1)求均衡收入和预算盈余;(2)若投资增加到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并指明变化原因;(3)若充分就业收入f=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 是多少?(4)若投资t=50,政府购买g=250,tr不变,充分就业收入依然是1200,那么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5)以本题为例说明为什么用*BS而非BS去衡量财政政策方向。

4.假定现金存款比率0.40ucCrD==,法定准备率为0.20,超额准备金率为0.02,试问货币创造乘数等于多少?如果增加基础货币150亿美元,货币供给将变动多少?5.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6.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5,没有超额准备金,非银行机构现金余额为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美元)(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的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仍是0.15),货币供给变动多少?五、论述题1.试论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论对制订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借鉴意义。

2.用IS-LM模型图阐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3. 政府是否应该运用财政或货币政策工具来干预经济,控制总需求,促使经济稳定增长?分析不同学派的观点。

4. 用IS-LM模型图阐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政策进行分析。

5. 请仔细阅读以下提供的2010年11月份的经济数据:今年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8%,CPI是3%左右,但现实则是GDP增速超过10%,CPI也已超过了3%。

那么,照目前的趋势看,明年GDP仍有希望维持在9%左右,而与之相对应将CPI增长目标上调1个百分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640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71.03万亿元。

目前全年新增信贷总额已经超过7.4万亿元,逼近7.5万亿的总目标。

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0698亿元,同比增长24.9%,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前11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72345亿元,同比增长25.9%,这些项目都需要后续资金支持。

而从到位资金情况看,1-11月份,到位资金238441亿元,同比增长25.8%。

其中,国内贷款增长24.8%。

由此不难看出,贷款仍在投资到位资金中占据主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新增贷款总是超预期的原因。

信贷投放、固定投资以及工业增加值的持续上升加剧了各界对经济过热的担忧。

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6%,三季度增长9.6%,全年经济增幅有望达到或超过10%。

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延续至明年,这就决定了明年的信贷投放总额不会大幅小于今年7.5万亿的水平,M2增速也将在今年17%的基础上进行微调。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调整基准利率,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数据很好的向市场传递了政策调整信息。

刚刚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因此,未来在与流动性和通胀的对抗中,在为经济转型服务的过程中,经济数据将释放更加清晰的政策工具使用信号。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数据,以及数据背后所隐藏的政策信号,请评述当前的经济形势,并用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预期2010年政府宏观调控可能采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解释原因。

第十五章参考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1.B2.A3.C4.A5.D6.B7. A8. C9.C 10.C11.B 12.B 13.C 14.A 15.C 16.C 17.C 18.C 19.C 20.D二、名词解释(答案略)三、简答题1. 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优点?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这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工具。

政府债券是政府为筹措弥补政府赤字资金而发行支付利息的国库券、债券。

中央银行可参加这种交易,在这种交易中扩大和收缩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到利率,乃至经济的产出。

作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最主要的手段,其有着比其他货币政策手段更多的优点:1)央行可以按一定规模买卖政府证券,从而准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

2)央行可以连续地、灵活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自由决定有价证券的数量、时间和方向,并在有错时及时纠正,这是贴现率、准备金政策所没有的长处。

3)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也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来。

2.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哪一项受经济波动影响更大?答: 按照凯恩斯理论,当经济波动时,政府应该运用财政政策调整总需求,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都会有所变化。

其中转移支付变动得更为剧烈,并呈现与经济周期反向的变动。

这是因为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而经济繁荣时,这些支出会自动减少。

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国防、教育卫生以及政府行政开支等有一定刚性,不会随经济波动有太大变动。

3. 何为自动稳定器?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答: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现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需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国民收入波动的内在功能,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这一功能通过下列途径起作用:首先是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主要体现在税收的自动变动。

经济繁荣,就业人数增加,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也自动增加。

在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而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反之亦然。

其次,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转移支付上。

经济繁荣,就业人数增加,收入增加,失业救济金和福利支出也相应减少;反之增加。

一般来讲,政府转移支付在通货膨胀时期减少,衰退时期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