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另外,政策当局还可以采取货币贬值的方法来解决逆差问题。这样 经济状态会向B点移动,其结果是离IB曲线越来越远,即经常帐户逆 差的解决要以国内更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代价。
第二节 孟德尔——弗莱明模型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莱明(J. Fleming)和孟德尔(R. Mundell)分别 于1962年至1963年发表有关文章,运用凯恩斯主义的IS—LM— BP曲线,继续研究斯旺曲线模型提出的政策性难题。他们的主要 贡献是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内部和外部均衡的 不同作用,并且着重探讨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他们的研究成 果被称为孟德尔——弗莱明模型。
率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 5.用IS—LM—BP曲线模型说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资本流动的利
率弹性对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 6.用IS—LM—BP曲线模型说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资本流动的利
率弹性对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 7.为什么在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无效? • 8.用IS—LM—BP曲线模型说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
传导机制。 • 9.说明孟德尔—弗莱明模型的主要理论局限性。 • 10.说明孟德尔政策分派理论的主要内容。
• 11.孟德尔政策分派模型的主要局限性有哪些? • 12.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13.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 14.为什么宏观政策协调可以增进世界经济福利? • 15.解释浜田模型中的纳什均衡和斯塔克尔伯格均衡。 • 16.为什么宏观政策协调存在不稳定因素?
图中的EB曲线为外部平衡曲线,表示所有能够使国际收支经常帐户 保持平衡的实际汇率R和国内支出水平A的组合点。其斜率为正,因为 当实际汇率上升或贬值(国际竞争能力提高)时,国际收支善状况改 善,为维持平衡,国内吸收水平也必须相应提高,以便增加进口。所 有EB曲线以下的点,均为经常帐户逆差,即在现有的国内吸收水平, 相应的实际汇率水平不足以保持经常帐户的平衡。所有EB曲线以上的 点均为经常帐户顺差,即相应的实际汇率水平已经超过了保持经常帐 户平衡需要的水平。只要国家的经济状态是在EB曲线以上或以下,就 会产生相对于其它国家的债权和债务关系。
二、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模型
(一)浜田模型 (二)支付矩阵模型 (三均衡的基本含义。 • 2.用斯旺曲线模型说明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 3.斯旺曲线模型有哪些局限性? • 4.用IS—LM—BP曲线模型说明国际收支失衡(逆差或顺差)在固定汇
斯旺曲线于是由EB和IB划分出4个区域:Ⅰ区存在逆差和通货膨胀; Ⅱ区存在逆差和失业;Ⅲ区存在顺差和失业;Ⅳ区存在顺差和通货膨 胀。内部和外部总体平衡状态,是IB和EB曲线相交的E点,即与E点相 应的国内支出或吸收水平和实际汇率R的组合,能够实现国内充分就 业并同时保持经常帐户平衡。假设一国经济由于某种原因陷入Ⅰ区的 状态A,即承受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又存在经常帐户的逆差。如果政 策当局试图在维持汇率固定的条件下减少经常帐户逆差,可以采取宏 观经济政策紧缩国内支出,于是使经济状态向C点移动,这样的政策 结果是形成严重的经济衰退和造成大量失业。
第十三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从长期看一国必须保持其经常帐户的平衡。 因为一国既不能承受长期的经常帐户逆差形成的国际债务的积累,也 不可能容忍长期的经常帐户顺差使国际债权无限制的增长。如前面章 节所论述的,无论何种国际货币制度,都具备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 制。即一国在不依靠融资手段和动用国际储备,也不采取直接控制手 段的条件下,也能够在长期自动恢复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此外,面 临国际收支困难的国家,在短期也有多种方法平衡国际收支,包括调 整国内总需求和价格水平,动用国际储备资产或实行货币贬值,在国 际金融市场获取短期流动性贷款,以及采取贸易管制或资本流动控制 等措施。所有这些调节性措施,以及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都涉及 一国宏观经济的对内和对外均衡问题。并且一国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 也必然受到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本章考察宏观经济的内部和外部 均衡目标及相互关系,以及一国货币汇率变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 对内部和外部均衡的影响。
第一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部和外部均衡— ——斯旺曲线的描述
1955年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斯旺(Trevor Swan)在阐述这个问题的过 程中提出了著名的斯旺曲线。如图12-1所示,图中纵轴表示实际汇率, 定义为R=eP*/ P。式中R为实际汇率,e为直接标价法的名义汇率,P* 为国外价格水平,P为国内价格水平。R上升意味着实际汇率贬值,可 以由名义汇率贬值、国内价格水平下降,或国外价格水平上升造成。 R同时也是衡量国际竞争能力的指标,R上升意味着国际竞争能力增 强,将改善国际收支经常帐户。图中横轴为国内经济的总支出水平, 以A表示,也可称为总吸收,即: Y=C+I+G+(X-M) 令A﹦C+I+G ,那么, Y-A﹦X-M 式中Y为国民收入,C为消费支出,I为投资支出,G为政府购买支出,X 为出口,M为进口。公式表明当国内吸收水平过高,超过总收入水平 Y时,进口即超过出口,于是出现经常帐户逆差。
一 、 IS—LM—BP模型的建立
二、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三节 孟德尔的政策分派原理
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一、 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含义
图中的IB曲线为内部平衡曲线,即能够维持国内充分就业的所有实际 汇率和国内吸收水平的组合。IB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如果实际汇 率下降或升值,导致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于是要维持充分就业就必须 增加国内支出水平。所有IB曲线以上的点均为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的 点,即在现有的国际竞争力或实际汇率水平,国内总支出水平已经超 过了创造充分就业所需要的水平,而导致了国内通货膨胀。所有IB曲 线以下的点均为经济中存在通货紧缩或失业的点,即总支出水平不足 以形成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