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普通高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普通高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的需要。
近几年来,我区普通高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创办了市五中、市三中两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为我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加快我区普高教育发展步伐,全面提升两所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使我区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与中心城区功能相匹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普通高中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办好人民满意的普通高中教育,推动树品牌、创名校目标的实现,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区。
二、工作思路坚持外树形象、内强动力、挖潜固基、质量优先十六字工作方针,按照整体推进、各有侧重、分别定位、各显特色的工作思路,把市五中、市三中作为教育改革试点学校,创新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打破铁交椅、铁岗位、铁饭碗,积极倡导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精神,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使教师成为学校进步的主体,校长成为学校进步的灵魂,力争通过3 5年的努力,使市五中、市三中各具特色,优势凸显。
三、工作任务及步骤(一)推行校长职级制。
(责任单位:组织部、教育局、人事局、编办)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对校长实行职级管理。
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从区内外选聘校长,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原任校长。
对新聘校级领导和落聘校级领导的职级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发布招聘公告。
在新闻媒体发布市五中、市三中招聘校长的公告,由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应聘校长名单。
2.组织考试考察。
对应聘校长进行演讲答辩,根据考评成绩分别取前三名进行组织考察。
考察确认后,报区委、区政府研究。
3.正式聘任。
拟聘校长确定后,由区教育局聘任,聘期三年。
新聘校长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签定任期目标责任书,主管部门对聘任校长的工作进行年度考评,每年根据评定等级享受3 5万元的奖励津贴(校长除由人事部门核定的岗位绩效工资外,滤布厂其他津贴和奖金一律不从学校领取),如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相应经济处罚。
(二)推行聘任制。
(责任单位:教育局、编办、人事局、市五中、市三中)在核定编制范围内,坚持科学设岗、按需定岗,分层聘任、择优聘任的原则,由校长负责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配合。
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核编定岗。
由编制部门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核定市五中、市三中的编制总数,学校在核定的编制内按照因事设岗、保证一线、控制二线和确保课改、兼顾一般的原则,设置工作岗位。
2.考核测评。
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校级班子成员、教职工代表为成员的考核测评小组,考评小组对全体教职工近三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测评结果及时与本人见面,并张榜公布。
3.公布竞聘岗位。
学校根据核定的编制数按教学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三个类别,设置岗位职数,公布岗位职责、应聘条件、目标任务和工资报酬。
4.分层聘任。
共分三步:第一步,聘任副校长。
校长根据核定的副校长编制和岗位职责,等额提名副校长人选,拟聘人选由学校公示后,报干部主管部门备案予以聘任。
第二步,聘任中层干部。
由校长提名人选,全体教职工进行信任投票,对信任票达65%以上者予以聘任。
第三步,聘任教职工。
教职工根据自身实际,对照岗位要求和聘任条件填报岗位志愿申请,参与岗位竞聘,学校根据实际可低职高聘教师,也可高职低聘教师。
所聘副校长、中层干部、教职工均与校长签定聘任合同,聘期三年。
落聘的原副校长、中层干部、教职工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原来是科级干部的由组织部门取消其行政职务,保留原行政级别。
学校党总支书记由区教育局配合区委组织部考察后任命,工会主席由职代会选举产生。
5.外聘教师。
校长还可根据紧缺学科的需要,从区外选聘优秀教师,由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组织考试考察,择优聘任。
外聘教师在学校核定的编制范围的,编制、人事等部门优先办理有关手续。
(三)创新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
(责任单位:教育局、人事局、编办、财政局、市五中、市三中)1.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制。
对学校核定编制内的工资总额实行包干使用,自主分配,除政策性增资因素和学校规模变化外,学校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
2.制定岗位结构工资制。
学校坚持以岗定薪的原则制定岗位结构工资制,对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工资级别。
3.建立激励机制。
按照按劳、按绩分配的原则,学校根据工作岗位、工作量、工作质量,奖金、津贴向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倾斜,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
四、强化措施(一)成立领导机构。
为顺利推进市五中、市三中的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成立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雷晓达、区长周迎春任顾问,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四平任组长,区人大副主任廖桂花、区政协副主席李朝林、区委调研员王利荣、区政府党组成员陈四清任副组长,压滤机滤布区委办副主任段仁德、区政府办正科级纪检员赵文建、区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匡志勇、区政协文教卫体学习文史委主任科员马吉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稂百花、区教育局局长李旭华、区财政局局长曹兴明、区人事局局长陈爱平、区编办常务副主任邓拾金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教育局局长李旭华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加大资金投入。
区财政全额保证学校编制内人员经费,对学校预算外收入不进行调控。
学校对照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办学标准,每年向教育部门上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教育局根据年度计划和整体规划,向区政府上报具体项目,项目建设所需资金通过以下途径筹集:一是从区财政借支或采取学校贷款,政府贴息的方式筹集一部分;二是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筹集一部分;三是学校自筹一部分。
(三)建立健全制度。
充分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高中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建立健全高中课改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学科带头人制度、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等,逐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强化生源保障。
全区各中小学要与区委、区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家长及学生宣传区委、区政府树品牌、创名校的决心及市五中、市三中的优势和特色。
教育部门要制定过硬措施留住区内优质生源,凡为市五中、市三中提供优质生源的,要大力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要求各学校彻底取消为区外其他高中输送优质生源的奖励措施。
(五)优化办学环境。
区直各单位对学校进行监督检查,须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方可入校检查,严禁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政执法机构对学校进行执法检查应遵循少限制、多扶持、少罚款、多指导的原则;区里的大小会议与学校不是密切相关的,校长可以不参会,以减少学校忙于事务性应付;区直各单位尽量减少从学校借用教师,如确需借用的,需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区直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清理整顿的力度,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外部环境。
(六)严格组织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是全区、全社会的大事,各级各部门都要重视、关心、支持改革,主动热情地为教育改革排难解忧。
要严格依章办事,依程序办事,保证整个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保证改革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
附送:普高装备建设交流材料普高装备建设交流材料普高装备建设交流材料一、启动普通高中装备标准化建设工程为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对学校办学条件的新要求,切实保障普通高中课程实验的质量,从*年底开始,忻州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三年建设工程,出台了《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我市普通高中学校基础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和《各县(市、区)* 201X年普通高中学校基础建设规划》两个规范性文件。
12月,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在会上,分管教育工作的杨晋生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所属13个县(市、洗煤滤布区)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市、区)长签订了《忻州市* 201X年普通高中学校基础建设目标责任书》。
决定用三年时间大力完善和提高普通高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使全市普通高中学校的师资建设、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基本达到新课程实验的要求,为快速提高该市的高中教育质量奠定物质基础。
同时,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还将该项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奖惩。
?二、*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区现有中小学校322所,其中初中47所,小学275所,在校生近7万人,农村学校占了近90%,中小学教职工总数4300余人。
近年来,该区把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当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来抓,确立了实施三大工程、健全三大机制、抓好三个突破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
一是认真实施三大工程,夯实基础设施。
(1)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工程。
近年来,累计投资4800多万元,滤布维修改造了80余所学校的校舍,其中2007、*两年共投资1500万元,施工面积10215平方米。
(2)设施设备配套工程。
*年安排专款1500万元,为全区所有学校按标准配置了图书、理化生仪器、音体美器材以及实践课器材。
同时通过社会筹资600万元,配置计算机1557台。
(3)大力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
投入1120万元,为全区104所农村小学教学点、185所农村小学40所农村初中全部按省定标准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
二是健全三大机制,筑牢发展根基。
(1)构建危房改造长效机制。
从201X年起,区政府每年拿出240万元,教育局筹集260万元,共500万元,作为危房改造专项资金。
(2)完善教师聘用机制。
每年从人才市场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100-150名,全部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实行合同管理。
(3)实施经费保障机制。
区政府把教育经费全部纳入预算存入专户,每年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
三是抓好三个突破,提升教育质量。
(1)抓好 1+1 课评活动,实现校本研训大突破。
1+1 就是指每一位学区主任、校长都主动找一名教师结成对子,通过互讲、互研、互评带动全区形成浓厚的课改氛围。
(2)抓好课外活动,实现素质教育大突破。
(3)抓好对一把手的考核,实现队伍管理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