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天水市秦州区五里铺:王兰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共同朗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提问:诗歌赞颂的是什么?(母爱)
历来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赞美母亲。
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篇梁晓声写的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
【板题】:慈母情深
二、作者简介:
梁晓声:男,1949年出生,山东荣城人。
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
点拨: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
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
最后,讲我终于
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四、研读课文,感悟“慈母情深”
1、出示自学要求。
(1)找出描写母亲工作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说一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汇报。
(一)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1、工作环境的恶劣
课件
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生谈理解。
(2)师引导:听到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什么感觉?你愿意呆在那种地方吗?(不愿意)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这句话。
2、瘦弱、疲惫
课件
B、“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
(1)师生合读这段话。
(2)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这样写的好处?
3、忙碌
课件
C:“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⑴、生读句子,谈理解。
⑵、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哪?为什么要用四个“立刻”,不换成别的词语?
(“四个立刻”更能体会到母亲的忙碌,辛苦)
⑶、你能读出忙碌的感觉么?(自由读,读出“迅速”的感觉)
其实母亲的忙碌还远远不止这些。
课件
D“母亲是一个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为我们缝补衣服”
4、通情达理
⑴母亲就这样工作,如此赚钱,可当儿子向他要钱,说要买一本书时,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
E、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F、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女人说“我
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从“皱皱的毛票”“龟裂”你体会到了什么?
(2)读句子,体会母亲的“塞”是怎么的“塞”?
(充满期待的、紧紧的、慈爱的、慷慨的、好不犹豫的)(二)体会“我”对母亲的崇敬、热爱之情。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深”
1、这就是一个慈母伟大的情怀!这无私而伟大的爱汇成四个字,那就是——读题。
这慈母情深就在这“震耳欲聋的噪声”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疲惫不堪的身体”里。
这慈母情深就在这“争分夺秒的忙碌”中,这慈母情深就在这“毫不犹豫的一塞”里,读题——慈母情深
2、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
3、播放《烛光里的妈妈》,想想日常生活中母亲对自己关爱的小事。
五、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深沉的爱
母亲--------我
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