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重点知识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重点知识

1、景观的定义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2、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义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

3、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1宏观环境规划2场地规划、各类环境详细规划3施工图及文本制作4施工协调及运营管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已从传统园林以满足精神文化享受(意境、模仿自然而高于自然),继而转向大众群体的大众文化,更加注重利用有限的土地,来创造优美的景观。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人文自然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学科,体现了历史文化精神的延续和人文主义的关怀,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建筑,环境,城市规划册)称“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形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休憩境域。

”5、美国风景园林学会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义是它是一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的安排自然和人工要素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

6、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1)多学科的融合与互补(2)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3)生态设计的发展(4)低碳概念的体现7、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1843——1898)特征:由以单个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

(2)“田园城市”运动(1898——1919)特征:从局部的城市调整转向对整个城市结构的重新规划(3)一战至二战期间(1919-1945)(雅典宪章)(4)战后大发展战后与生态学相结合的绿地规划(1945——1970)特征:绿地与城市交织。

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5)生物圈意识(1970年后)特征:保护生态环境运动。

设计结合自然。

生态园林理论。

8、“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 的特征是什么特征:由以单个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

9、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城市公园绿地的分类有哪几大类(1)公园绿地: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2)生产绿地(3)防护绿地(4)附属绿地10、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是什么(1)国民经济水平(2)城市性质(3)城市规模(4)城市自然条件(5)城市现状11、我国城市绿地指标的确定依据是什么(1)我国城市绿地的现状水平(2)国外绿地水平及动向(3)城市环境保护科学提出的要求(4)各类游憩绿地的合理容纳量12、我国城市绿地指标的计算有哪几种方式(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市区公共(园)绿地面积(h㎡)/市区(非农业)人口(万人)(2)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各类绿地种植覆盖面积总和(h㎡)/城市的用地面积(h㎡)(3)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面积总和/城市用地总面积13、什么是绿化覆盖面积怎样计算绿化覆盖率是指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覆盖面积,按植物的垂直投影测算,但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再重复计算。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各类绿地种植覆盖面积总和(h㎡)/城市的用地面积(h㎡)14、城市绿地布局形式有哪些块状、网状、点状、环状、楔状15、苏州市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是什么苏州市市域绿地系统以“一城五片四隔、三纵四横一环、一区三带多点”为基本结构,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化的生态绿地结构体系。

16、苏州市市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是什么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依据山水,构筑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绿地结构。

17、地形的作用是什么a分隔空间b控制视线c影响游览路线和速度d改善小气候e美学功能18、地形设计的要求有哪些(1)功能优先,造景并重(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3)因地制宜,顺应自然(4)就地取材,就地施工(5)填挖结合,土方平衡。

19、地形处理应考虑的因素a园林绿地与城市的关系b 地形的现状情况c 园林绿地的功能活动要求d观景的要求e 植物种植的要求20、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形可以起到控制视线的作用,分析其具体内容。

(1)诱导视线(沿最小阻碍)(2)建立空间序列(断次观察、渐次显示)(3)屏蔽作用:建土堆,屏蔽不用的景物(4)制高点(纪念性内容)当某一物体处于制高点,极易看见倒影21、水构成的景观(1)湖、海(2)水池(3)流水(4)瀑布(5)喷泉水22、园林建筑的布局要点(1)满足功能要求(2)满足造景需要(3)使室内外互相渗透,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23、园路的作用是什么组织交通、引导游览、组织空间,构成景色、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

24、园路的设计要点(1)交通性和游览性(2)道路布置必须主次分明(3)因地制宜(4)园内主干道必然是套环式(5)园林道路的疏密要求(6)园林道路的曲折迂回25、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人文要素包括哪些内容人文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是景观中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要素。

不同类型分为以下几种:(1)文物古迹图(2)革命活动地(3)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4)民间习俗与节庆活动形成的景观26、景观规划设计包含的内容(1)城市与区域规划(2)城市设计(3)风景旅游地规划(4)城市与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5)居住区的规划与设计(6)校园、科技园和办公园区的设计(7)花园、公园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27、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从哪些方面体现景观环境心理学原理(1)公共空间(2)私密空间(3)领域性(安全性)(4)实用性(5)宜人性28、拉特里奇教授在《公园解析》中提出园林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1)满足功能要求(2)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设计必须为了人(3)创造优美的视觉环境(4)创造合适尺度空间(5)满足技术要求(6)尽可能降低造价(7)提供便于管理的环境。

29、扬盖尔将人类的活动分为哪三类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社交性活动。

30、刘滨谊教授提出的景观三元论是什么(1)视觉景观形象:主要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观,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2)环境生态绿化:主要从人类生理感受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物理环境。

(3)大众行为心理:主要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觉要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31、借景有哪几种类型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因地而借32、道路景观应具有哪六个方面内容(1)安全性:指各种条件下道路的汽车,自行车和行人可以安全地使用道路。

道路景观及各种景观设施和规划设计,包括交通标志牌,街灯,绿化等,以保证车辆行人的安全为前提,任何景观和景观设施都不应对司机构成视觉上和交通上的阻碍。

(2)生态性:是指对于道路环境的空气污染和交通噪音需要有足够防护措施。

城市道路景观空间要有足够的绿化和防尘设施,在沿道路两侧范围尽可能的开辟出绿地,同时对于城市道路周边的建筑要有足够的防尘和隔音措施。

(3)可识别性:是指道路空间结构易于识别,形象上突出其鲜明的个性。

良好的道路景观应该有明确的交通标志系统,以保证人们对于道路方位和方向的识别。

同时道路特有的个性特征也应成为本道路景观区别于其他道路景观的智能更要方面。

(4)可观赏性:道路具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具备可供观赏的性能,从道路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任何道路景观都应该考虑视觉景观上的审美要求,在道路空间中形成一定的观赏价值的景观物,同时整个道路景观空间的构成也要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5)舒适性:是指道路使用满足人们的生理要求。

(5)便利性:除了行车的考虑,从行人的使用要求出发,道路环境应配置各种服务设施,以方便人们的使用。

33、滨河游息林荫带设计的类型有自然生态型、防洪技术型、城市空间型、旅游公园型。

34、滨河林荫路设计要点(1)尽可能展开水面所给予人们的开阔优美感,使在滨河林荫道上散步和休息的居民能看到水面的优美景色(2)如有风景点时可适当设计成小广场或凸出水面的平台,以便供游人远眺和摄影。

(3)滨河林荫道一般可考虑树木种植成行,岸边有栏杆,并放置坐椅供游人休息。

(4)与车行道相关的一边,应种植1~2行乔木和常绿灌木作屏障,以利滨河绿带中游人的安静休息。

35、黄岩永宁江公园方案提出哪些景观战略(1)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化工程(2)一个内河湿地,形成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和乡土生境(3)一个由大量乡土物种构成的景观基底。

(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6)延续城市道路的肌理,最便捷地实现公园的服务功能36、城市规划原理对城市广场的定义广场是由城市功能上的要求而设置的,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广场上可举行集会、组织居民游览休息等.37、我国学者对城市广场的定义城市广场是城市中由建筑等围合和限定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而通过这个空间将周围和各个独立的组成部分整合成整体。

城市广场有一定的功能和主题,围绕该主题设置的标志物、建筑空间的围合及公共活动场所是构成城市广场的三大要素,城市广场的外部空间应与建筑的内部空间相互延伸及补充。

38、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1)为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广场可组织集会(2)供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和组织商业贸易交流等活动(3)紧急情况下起到疏散人流及蔽护作用。

(4)是城市空间构筑城市个性的重要元素39、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点(1)广场绿地要有较强的识别性和围合感(2)广场景观应有较好的可接近性(3)广场景观中应有可诱发人们活动的媒介(4)广场景观应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同时能体现地方特色,与其周围的建筑、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中心。

40、城市广场依功能分为几类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娱乐广场。

41、水体在城市广场设计种有几种类型(1)作为广场的主题,水体占广场的相当部分,其他一切设施均围绕水体展开(2)局部空间,水景只是成为广场局部空间领域内的主体,成为该局部空间的主题(3)辅助点缀作用,通过水体来引导或传达某种信息42、杭州吴山天风广场的设计定位有哪几种谈谈其理念与特点功能定位—集旅游、休闲与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城市级广场形象定位—自然山水型广场涵义定位——历史文化型广场理念:利用地形高差,把广场主体分割成多个尺度较小的分区广场,并通过小尺度空间的穿插与交融,形成与城市整体空间体系匹配的大尺度空间43、城市公园的功能与作用公园不仅应成为为游人提供游憩设施,满足居民消费需要,而且应主动地向群众宣传当前人类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公园绿地在健全生态和提高城市化地区对社会的经济、人口增加所造成压力的支撑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提高群众对公园绿地系统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到达到从舆论、政治、规划、法律等方面,为公园绿地的保护与发展,为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共存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