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报告
5-吴利杰
PB05210415
1观察非定域干涉条纹
由公式Δ=2hcosδ(1+h/Zsin2δ)可以看出在δ=0,即干涉环的中心处光程差有极大值,即中心处干涉级次最高。
如果中心处是亮的,则Δ1=2h1=mλ。
若改变光程差,使中心处仍是亮的,则Δ2=2h2=(m+n)λ,我们得到
Δh=h2-h1=1/2nλ
即M1和M2之间的距离没改变半个波长,其中心就“生出”或“消失”一个圆环。
两平面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增大时,中心就“吐出”一个个圆环。
反之距离减小时中心就“吞进”一个个圆环,同时条纹之间的间隔(条纹的稀疏)也发生变化。
2测量He-Ne激光的波长(要求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
以下计算均在概率p=0.68下
ΔH=0.01591±0.00006(p=0.68)
λ=ΔH1/n=0.000318±0.000001 (单位?给出的结果为半波长)
逆时针时ΔH:
平均值ΔH=0.01594 标准差σ=0.00020mm μA=0.000064mm t=1.06
ΔH=0.01594±0.00007(p=0.68)
λ=ΔH1/n=0.000319±0.000001(单位?给出的结果为半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