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四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生产工艺

项目四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生产工艺


任务一 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生产技术认知
知识目标: 掌握多肽类和蛋白类药物的基础知识, 熟悉它们的生产技术。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多肽类和蛋白类药物。 重点与难点:
多肽类和蛋白类药物的生产技术。
一、多肽类药物的基础知识
(一)多肽类药物的种类和功能特性
1.多肽类药物的种类 (1)多肽激素:垂体激素、下丘脑激素、甲状腺激素、 胰岛激素、肠胃道激素和胸腺激素等。 (2)多肽类细胞生长调节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 转移因子(TF)、心钠素(ANP)等。
加压素
二、蛋白质类药物的基础知识
(一)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种类
1.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的基本化学组成是20种常用的L型a--氨基酸 (甘氨酸和脯氨酸除外),平均含氮量为16%,这是蛋白 质元素组成的一个特点,也是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的理论基础。 有些蛋白质除蛋白质部分外,还有非蛋白成分,称为 辅基或配基,这样的蛋白质称为结合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范围很大, 小者数千,大者数千万。其分子的大小已达到胶粒1--100 nm范围之内。
能力目标:
能够进行典型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生产相关参数的控制、普 通制药设备的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的排除工作,并能编制相 应的生产多肽和蛋白质的工艺方案。
项目引导
多肽及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生化物 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生化物质。 组成多肽和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通常10-100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多肽,一条或多 条多肽链可组成蛋白质。多肽一般没有严密并相 对稳定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比较易变,具有可 塑性,而蛋白质分子则具有相对严密、比较稳定 的空间结构,这也是蛋白质发挥生理功能的基础。 多肽和蛋白质都是氨基酸的多聚缩合物,而多肽 是蛋白质不完全水解的产物。
(四)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化
(1)根据等电点 多肽、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黏度 等都为最小,可利用此特性来进行提纯。 (2)根据分子量大小 可以用凝胶过滤法、超滤法、离心法及透析 法等。 (3)根据溶解度 适当改变外界条件,可以有选择地控制某一种 蛋白质的溶解度,达到分离的目的。如盐析法、 结晶法和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等。
复习回顾
1.请给下列药物分门别类:降钙素、干扰素、 白蛋白、胸腺激素、加压素 2.蛋白质类药物的生产方法有哪些? 3.你知道哪些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请列举两个。
任务二 胸腺激素的分离提取、精制及质量控制
知识目标: 掌握胸腺激素的分离提取、精制及质量 控制。 能力目标: 能够控制胸腺激素生产工艺要点和质量 检测 。 重点与难点: 胸腺激素生产工艺要点
(2)发酵法 微生物发酵法是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的主要 生产方式。 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多肽和蛋白质类药 品,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产品质量高的优 点,一直受到全世界生物制药企业的青睐。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品多数属于人体特有的细 胞因子、激素、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与动物体所 含的蛋白质存在结构上的差异。 目前,经过基因工程方法可生产绝大多数多 肽和蛋白质类药品。
胸腺激素
胸腺肽
促肾上腺皮质 素
降钙素
促肾上腺皮质素
名 称 加压素
药用价值 用于尿崩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用于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和精神性烦渴的鉴别诊断
甲状旁腺激素
适用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异位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 于肾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适用于甲状腺手术切除所致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和 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的非甲状旁腺性高血钙症 现主要用于低血糖症,在一时不能口服或静注葡萄糖时非常有用
(2)血浆蛋白
白蛋白(Alb)、纤维蛋白溶酶原、血浆纤维结 合蛋白(Fn)、免疫丙种球蛋白、抗淋巴细胞免疫 球蛋白等。不同物种间的血浆蛋白存在着种属差 异,动物血不能用于人体。
(3)蛋白质类细胞生长调节因子 干扰素α、β、γ,白细胞介素(l~16)(11)、神 经生长因子(N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小 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肿瘤坏死因子(TNF)、 集落刺激因子(CS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等。 (4)黏蛋白 主要包括胃膜素、硫酸糖肽、血型物质A和B 等。
肝细胞生长因 子
胃膜素 硫酸鱼精蛋白 生长素
对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损伤、肝硬变及肝切除后肝 再生均有显著疗效
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症及胃痛等
主要用于因肝素钠或肝素钙严重过量而致的出血症及自发性 出血,如咯血等
对因垂体功能不全而引起的侏儒症有效
三、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生物生产技术
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用于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周围神经炎及神经痛
2.多肽类药物的功能特性 (1)作为生理活性的调节因子; (2)多肽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活性,1×10-7 mol/L浓度就可发挥活性; (3)分子小,结构易于改造,可通过化学 合成的方法生产; (4)活性多肽的合成过程往往是由蛋白质 经加工剪切转化而来的。
胰高血糖素
转移因子
心钠素 眼生素
临床用于免疫缺陷的病人,如细菌性或霉菌性感染、病毒性带状疱 疹、乙肝、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 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适用于非化脓性角膜炎、色素膜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 对玻璃体混浊、巩膜炎、早期老年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轻度 近视、视力、氧化聚合明胶、阿胶、 冻干猪皮等。 (6)碱性蛋白质 主要包括硫酸鱼精蛋白。 (7)蛋白酶抑制剂 主要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胰蛋 白酶抑制剂等。
(二)蛋白质的药用价值
抗血友病球蛋 白 纤维蛋白原 适用于防治血友病甲(先天性凝血因数Ⅷ缺乏症)、获得性 凝血因数Ⅷ缺乏症和血管性假血友病的补充疗法 用于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引起的 低纤缩蛋白原血症
2.蛋白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沉降系数 S是指每单位引力场的沉降分子下降速 度。它表示分子的大小特性,其数值受分 子大小和形状的影响。 在较小的离心力作用下,大颗粒的沉降 速度较快,沉降常数也大。
②摩擦系数 颗粒沉降时所受阻力与沉降速度成反 比。分子越紧密,它在溶剂中的摩擦阻力 就越小,沉降就越快;分子越不规则,摩 擦阻力就越大,沉降就越慢。
③扩散常数 指单位浓度梯度、单位时间和单位扩散 面积下扩散的量(D),与上述三种条件成正 比。当温度和溶剂一定时,D值越大说明分 子越小,越容易扩散。
④溶液的黏度 在一定溶质浓度下,溶液的黏度取决于 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形状。高度不对称 的分子和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球形蛋 白质相比,具有较高的黏度。
③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中含有多个和双缩脲结构相似 的肽键,因此,所有蛋白质及二肽以上的 多肽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形成紫 红色或蓝紫色化合物。用此法可以鉴定蛋 白质的存在或测定其含量。
④福林-酚反应 该方法是双缩脲法的发展,包括两步反应, 首先在碱性溶液中与铜作用形成铜与蛋白质的配 合物,然后这个配合物以及酪氨酸和色氨酸的残 基还原磷钼酸-磷钨酸试剂(福林试剂),产生深 蓝色混合物。
(二)多肽类药物的药用价值
名 称 降钙素 药用价值
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力,阻止钙从骨中释放,降低血钙浓度; 临床用于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婴儿维生素D过多 症、成人高血钙症、畸形性骨炎等
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 治疗自身免疫病,如肝炎、肾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重症肌无力等;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等 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在抗衰老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适用于原发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及因免疫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疾 病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胶原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干 癣),也用于严重的支气管哮喘、严重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及急 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等; 可作为诊断试剂用,诊断垂体和肾 上腺皮质功能; 可以改善老年人及智力迟钝儿童的学习和记忆 能力
⑤紫外吸收 由于蛋白质中存在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色 氨酸和苯丙氨酸,因此蛋白质具有紫外吸收,以 色氨酸吸收最强,吸收峰在280 nm波长处。
3.蛋白质类药物的种类 (1)蛋白质类激素 垂体蛋白质激素:生长素(GH)、催乳激素 (PRL)、促甲状腺素(TSH)、促卵泡激素(FSH)等, 其中生长素有严格的种属特性,动物的生长激素 对人无效; 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绝经尿促性腺激素(HMG)、血清促性腺激素 (GTH)等; 其他蛋白质激素主要包括胰岛素、胰抗脂肝 素、松弛素、尿抑胃素等。
(一)原料的选择
来源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在选择提 取分离蛋白质药物的原料时要选择富含所 需蛋白质多肽成分的、易于获得和易于提 取的无害生物材料。在选择原料时应考虑 发育阶段、生长状态、解剖部位、种属等 因素的影响。
(二)材料的预处理
对于某种待提取的多肽和蛋白质,如果 是体液中的成分或细胞外成分,则可以直 接进行提取分离;如果是细胞内成分,就 需要先将细胞破碎,使胞内成分充分释放 到溶液中再将其提纯。 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机械法、物理法、 化学法和酶法。
自身稳定胸腺激素
糖肽,相对分子质量1800--2500
胸腺激素F5应用最广(以小牛胸腺为 原料,采用一定提取纯化工艺制备的第5种 成分) 胸腺激素F5是由40~50种多肽组成的 混合物,这些多肽热稳定性好,80℃的高 温不能影响其免疫活性,相对分子质量在 1000 ---15000,等电点在3.5~9.5 。
(三)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主要生物生产方法 (1)提取法 天然动植物体内的有效成分含量过低,杂质 太多,引起了人们对重组动植物的重视。 重组动植物指的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手段, 将药物基因或能对药物基因起调节作用的基因转 导入动植物组织细胞,以提高动植物组织合成药 用成分的能力,再经过生化分离,制得生物药品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