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微生物基础是介绍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学科,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它们为人类造福。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本课程是种植类、养殖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的后续课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应用课程。

在教学中,要熟悉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学知识,以便广泛地传播微生物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推动微生物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对于教学内容,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微生物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求重点学习,也是考核的重点。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学时分配
二、教材
1.文字教材
主教材《微生物基础》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

2.音像教材
音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配合主教材,主要讲授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演示、动画等。

三、教学环节
1.电视课
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2.面授、自学和考试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

认真领会教学要求,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三、微生物与农业的关系
[教学要求]
掌握: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

熟悉:微生物与农业的关系。

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大小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三、细菌的繁殖
四、常见细菌类群
第二节放线菌
一、放线菌的形态
二、放线菌的结构
三、放线菌的繁殖
四、代表菌群
第三节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古菌
二、蓝细菌
三、立克次氏体
四、衣原体
五、支原体
六、螺旋体
[教学要求]
掌握:细菌、放线菌、原核微生物的概念;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繁殖。

熟悉: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繁殖。

了解:常见细菌类群、放线菌类群;其他原核微生物的特点。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教学内容]
第一节真核微生物的一般特征
一、真菌营养体
1.细胞结构
2.菌丝
二、真菌的繁殖
1.无性繁殖
2.有性繁殖
第二节常见真菌类群
一、霉菌
二、酵母
三、大型真菌
[教学要求]
掌握:真菌、酵母、真核微生物的概念及真核微生物的一般特征。

熟悉:真菌的繁殖方式,几种常见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大型真菌。

第三章病毒
[教学内容]
第一节病毒的一般结构和种类
一、病毒的定义和化学组成
二、几种典型病毒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病毒的种类
一、动物病毒
二、植物病毒
三、细菌病毒
第三节亚病毒
[教学要求]
掌握:病毒的一般结构和噬菌体的增殖方式。

熟悉:病毒的种类。

了解:亚病毒。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与培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一、营养
1.营养物质
2.营养类型与物质吸收方式
二、培养基
1.培养基的类型
2.培养基的制备
第二节微生物代谢与产物
一、酶
二、微生物的代谢与产物
第三节微生物生长与培养
一、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二、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
三、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教学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与营养吸收方式,培养基的种类与配备原则。

熟悉:酶的概念,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代谢与产物,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育种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遗传的物质基础-核酸
二、基因的概念
第二节遗传育种
一、细菌的基因重组
二、真菌的基因重组
三、原生质体融合与诱变育种
四、基因工程简介
[教学要求]
熟悉: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的概念。

了解:微生物育种技术。

细菌、真菌的基因重组方式,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态
[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二、水中的微生物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四、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第二节微生物之间及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
一、微生物间的关系
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关系
三、微生物与动物间的关系
第三节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一、含碳物质的分解
二、微生物与氮循环
三、微生物与硫、磷的循环
[教学要求]
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微生物间的关系,微生物与氮循环。

熟悉:含碳物质的分解,微生物与硫、磷的循环。

了解:微生物与植物、动物间的关系。

第七章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污水的微生物净化
一、污水处理的一般过程
二、生物处理的原理和基本类型
三、好氧污水处理方法
第二节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一、农药的生物降解
二、影响降解的因素
第三节沼气发酵
一、沼气发酵的特点
二、沼气发酵的生化和微生物学过程
三、沼气发酵工艺
[教学要求]
掌握:污水的微生物净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熟悉:沼气发酵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了解:化学农药的生物降解性及影响降解的环境因素。

第八章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肥料
一、根瘤菌接种剂
二、固氮菌接种剂
三、解磷、解钾细菌剂
四、菌根接种剂
第二节生物农药
一、微生物杀虫剂
二、生物杀菌剂
三、微生物除草剂
第三节微生物饲料
一、单细胞蛋白
二、青贮桔杆饲料
[教学要求]
掌握:微生物肥料、农药和饲料的概念及应用条件。

熟悉:常见微生物肥料、农药和饲料的种类。

了解:生产及质量检测方法。

第九章微生物与食品
[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生物菌体的应用
一、螺旋藻
二、单细胞蛋白
三、食用菌
四、微生态调节剂
第二节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
一、细菌及其发酵制品
二、酵母菌与酒类的发酵
三、霉菌与食品酿造
第三节微生物酶的应用
一、酶的种类和分类
二、淀粉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三、蛋白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四、微生物生产的酶制剂
第四节微生物与食品腐败
一、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条件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机理
三、常见微生物引起腐败变质与食品类型
第五节微生物与食品保藏
一、食品物理防腐保藏技术
二、食品的化学防腐保藏法
三、食品防腐保鲜理论
第六节食品卫生的微生物学检验
一、食物中毒概述
二、食品卫生标准和微生物指标
三、食品卫生的微生物检验
[教学要求]
掌握:食品发酵、防腐的原理和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及食品防腐保藏技术。

熟悉:食品卫生标准和微生物指标,微生物菌体及代谢产物的应用。

了解:常见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与食品类型,微生物酶的应用。

第十章实验部分
一、实验条件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环境中微生物检测
实验二无菌操作与细菌染色技术
实验三细菌菌落形态及个体特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菌落形态及个体特征观察
实验五常见真菌菌落形态及个体特征观察
实验六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方法
实验七酸奶制备与甜酒酿
实验八食物中细菌总数的检测
实验九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附:实验一到实验六为必做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