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雒虎军2009年5月论文摘要(中文) (2)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3)(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3)(二)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3)(三)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3)(四)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 (4)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5)(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现状 (5)(二)影响分析 (6)三、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原因分析 (7)(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7)(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8)四、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8)(一)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 (8)(二)强化企业的微观管理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2)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
加入WTO推动了农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在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也使中国农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凭借他们在科技、管理、资金及环保方面的优势,为达到保护贸易的目的,推出了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即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
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入手,对绿色贸易壁垒理论进行概述,从正负两方面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剖析了我国农产品受阻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和国际原因,最后,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绿色贸易壁垒,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策略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加以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
(二)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是与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分不开的。
由于人们长期以来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采用高消耗、高投入的生产方式,严重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随着酸雨,森林被破坏,海洋区域被污染等跨地区、越国家的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仅仅靠传统的环境技术和环境政策来防治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乏力。
在这种背景下,环境因素被纳入国际贸易领域,成为防止污染转移的有效措施。
这时国际间的有关贸易协议也开始考虑与环境有关的方面,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法规条款。
这些法规条款使成员方有权根据本国的环保水平,制定同时适用于来自其它各国的进口商品的环境标准和措施。
其初衷在于通过控制及禁止对环境有害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进口,减轻其对进口国的环境压力,本质上讲它不具有贸易壁垒的特征。
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政府对贸易干预不断加深,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的农产品企业,以环境保护为名,在贸易规则中设置种种苛刻的绿色标准,如美国的FDA认证,日本的G标准、SG标准,欧盟的GE标准等,来防止它国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就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括以下五种类型(1)绿色技术标准。
绿色技术标准是通过立法手段制订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对贸易实施限制。
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订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拒在发达国家之外。
(2)绿色环境标志。
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是由一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用来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
其基本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从而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的工艺。
(3)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也称环境之友包装或生态包装。
绿色包装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
各种检疫措施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
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订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
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5)绿色补贴。
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费用内在化以降低外部经济效果使成本与效益尽可能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手段。
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因此而提高。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1)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第一,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
贸易保护主义者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保护人类、动物的生命或保护环境与资源为理由,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以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
第二,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
近年来还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
第三,保护方式上具有隐蔽性。
一些国家对某些商品质量、规格、性能和安全等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和特殊的标准,检验手续繁琐复杂,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商品难以对付和适应。
其目的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第四,制订形式上具有合法性。
大多数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则有相应的法律为依据,如1994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简称SPS协议),同时,各国还制订有本国关注的一些法规,如1989年美国实施的609条款。
第五,动态性。
发达国家所制订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会随着其贸易伙伴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进步而调整,从而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出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如近年来,日本对进口大米检验的量化指标已经从1993年的20多项增加到2000年的104项。
有些国家规定,当某种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在其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96时,该国对其环境标志的要求就会做出提高的调整。
(2)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条件绿色贸易壁垒这种贸易保护措施,虽然能有效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具有实施壁垒的条件。
到目前为止,实施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美国,而受影响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通过规定高药残标准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2—0.3ug/kg,这个标准不仅是我国就是欧盟本身也很难达到标准。
其次,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要具有完善的检测体系。
仅有高药残标准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技术以及高素质的检测人员。
具有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可以增加应检农药的种类,以及最大限度的提高限量标准,这样就可以对低检测水平的国家形成壁垒。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现状1、农产品出口受阻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国家的严格卫生检疫制度,使我国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受阻的农产品品种在日益增多,出口屡遭禁入、退货或索赔。
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世贸组织成员已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延伸到发展中成员,如韩国、新加坡等。
据商务部统计,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达100亿美元左右。
2、出口产品竞争力减弱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往往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
我国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的绿色标志,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费用。
同时发达国家还通过设置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征收绿色关税,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如2006年5月29日,日本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
这个至少涉及300种农产品、796种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53862个限量标准的制度,被称为“世界上最苛刻的农残比”制度。
这无疑加大了我国食品的出口难度。
3、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难以适应发达国家已经通过有关法律,建立绿色包装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2)建立存储返还制度;(3)强制再循环或再利用等。
由于这些规定是按照发达国家的国内资源条件、消费偏好等因素确定的,发展中国家必然难以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
(二)影响分析1、正面影响(1)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
我国农产品要通过绿色壁垒进入国外市场就不得不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质量,那些农药含量高的农产品就必须被淘汰,产品更加绿色化。
(2)有利于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绿色壁垒所采用的技术标准通常是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的,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为达到这些要求,就不得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因此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3)有利于我国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壁垒是为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而设立,通过绿色壁垒的实施,可以促进我国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负面影响(1)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量下降。
我国的农产品因达不到发达国家设立的标准,许多农产品被退回或被封杀,这就大大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绿茶因农药残留量超标而被退回,出口到欧盟的蜂产品以氯霉素超标为由而遭封杀等。
(2)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 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我国国内的农产品生产者为达到国外的苛刻的技术安全标准,不得不增加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环境的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的额外费用,我国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有价格优势,而国外苛刻的技术要求就削弱了这种优势。
(3)加强了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控制。
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制定了苛刻的贸易技术标准,限制我国农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借保护环境之名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进行限制。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原因分析长期的“破坏性发展”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异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