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一章2018版新
感觉和心理
刺激感应性
意识
一切物质的
高等动物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 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 的统一,是客体原型(依据)与主体差异(创造)的统一。
世界的状态问题 (重要派别)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两对派别之间可以相互交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三大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两大形态:·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现代新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它以科 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 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物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物质
• 化学和物 理实验中 可以观察 到的原子 是物质世 界的共同 本质。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重大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 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实践是使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
史前提,又是二者统一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
社会现象的钥匙。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 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低等生物
人
反应特性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 质的运动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含义: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 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 畴,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相对静止的两种情形: 一是指相对特定参照物而言,事物没有发 生位移 二是指事物没有发生质变
承认静止的意义在于:
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认 识事物的必要前提,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时间具有一维性的特点。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空间具有三维性的特点。
运动着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
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一方面,运动着的物质不可能离开时间和 空间; 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不可能离开运 动着的物质。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客观 实在性是无条件的、不变的。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 特性是有条件的、可变的。
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时间空间的无限性 指整个世界的时间空 间是无限的。
时间空间的有限性 指具体事物的时间空 间是有限的。
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 和统一的基础
思维能否认识
究竟谁是世界本原 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性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同一性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史上始终存在的两对哲学派别
哲学派别
世界的本原问题 (基本派别)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一的基础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 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 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谁决定谁,
辩证唯物主义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 厦的基石,唯物辩 证法思想是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
世界及其规律
what
物质世界
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石,根本方法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物质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 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的含义:
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 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 动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把握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事物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与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 题,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教学要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重点) 物质决定意识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难点)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两种形而上学倾向 ·相对主义(诡辩论) ·不变论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区别: 联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
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 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 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节 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本质是什 么?世界是怎样存 在的?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 系和永恒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世 界联系和发展的根 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