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酶有关的实验
(一)、实验操作评价表: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实验一:探究酶的高效性
实验三:探究温度对酶活性(酶促反应速率)影响
(二)、实验思考讨论题:
⒈在实验一中为什么一定要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实验一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有哪些?
⒉如果实验一的两支试管产生的气泡都很少,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⒊实验二的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无关变量有哪些?为何在实验中两支试管均用60℃保温,如果用的是唾液淀粉酶,那么温度应该控制在多少?
⒋在实验二的结果中如果在加入蔗糖的试管中也出现了砖红色沉淀,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⒌实验三的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无关变量有哪些?为什么在实验中对底物溶液和酶液都分别进行各自温度的保温,再将两者混合?检测实验结果为什么不用斐林试剂?
⒍在实验三中,若将2、3号试管也移入60℃的水浴中进行保温,那么2、3号试管的现象各是什么?为什么?
⒎实验四的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无关变量有哪些?为什么在操作过程中是先加酶液,营造出不同的PH值后再加入淀粉溶液?为什么检测结果时用的是斐林试剂,用碘液行吗?
(三)课堂训练巩固:
⒈在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实验中,把肝脏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 )
A. B.
C. D.
⒉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实验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作用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B.淀粉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还原糖
C.蔗糖能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
D.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是通过有无还原糖的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
⒊在一个“淀粉-琼脂”培养基上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将此实验装置放于37℃恒温箱中,保温24小时后,将碘液滴在培养基的5个圆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请指出④和⑤所发生的颜色反应,以及③接种的面包霉的分泌物分别是()
A 棕蓝色、棕黄色、淀粉酶
B 蓝黑色、棕黄色、麦芽糖酶
⒋将猪瘦肉片分别放入A、B、C三只烧杯内的消化液中,A烧杯内有胃液,B烧杯内有胰液,C烧杯内是胃液和肠液的混合液,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生的结果及说明的问题是()
①A、B内的肉片被初步消化②C杯内的肉片消化得最快③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④说明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⑤说明酶的作用受pH值影响
A.①③④⑤B.①②C.②④D.①③⑤
⒌以下是有关酶的两个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表1
(1)表1所示为探究的实验。
(2)该实验的正确步骤为(用表中操作步骤中的序号表示)。
表2
(3)表2所示为探究的实验。
(4)请修正操作方法步骤中的错误:
①②③
(5)该实验结果能否用碘液检测? 。
⒍为研究pH对人体某种消化酶的活性有何影响,现准备了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值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中加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并置于25℃室温条件下。
各试管内蛋白质块消失的时间如下表:
(1)酶活性最强时溶液的pH值为。
(2)蛋白质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
(3)要使本实验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请你提出2种改进方法:
①。
②。
(4)为确认蛋白质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设计对照实验,具体操作是。
(5)某同学用双缩脲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是否合理,为什么?
⒎使用从化学试剂商店购买的淀粉酶,探索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mL淀粉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
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保持
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②③⑤
(2)酶活性在30℃、100℃时出现如图所示情况的原因是:。
(3)下图示测量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O2的实验装置。
水槽内注有清水,倒置的量筒内也充满了清水。
提前制作大小相同的圆形小滤纸片若干。
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1:
Ⅰ、制备新鲜动物肝脏的研磨液;
Ⅱ、将4片圆形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
浸泡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小室上侧的内
壁上(如图A所示);
Ⅲ、向反应小室内加入10mL3%H2O2
溶液(如图A所示);
Ⅳ、将反应小室旋转180o,成图B所示
状态;
Ⅴ、每隔30s读取并记录量筒中水面的
刻度一次,共进行5min。
根据上述实验1,请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实验2),探究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
请回答:
①你的实验设计原理是:。
设计思路是:
②请你设计一个用于记录上述实验观察结果的表格(记录的单位是mLO2/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