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钙论文:血钙浓度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血钙浓度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方法:检测武汉市某三甲医院390例体检者血钙浓度及骨密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血钙浓度为1.99~2.54 mmoll-1[(2.220±0.077)mmoll-1],腰椎骨密度为17.378~34.164 gcm-2[(24.641±2.738)gcm-2],血钙浓度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血钙浓度与骨密度间没有明显的关系,血钙水平低者不一定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
[关键词]血钙;骨质疏松;相关性
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日益增高,许多研究者认为其发生可能与体内钙不足有关,但骨质疏松是一种与增龄有关的多因素的综合性疾病,故目前的研究结果存在分歧。
本研究通过测定390名体检者的血钙水平与骨密度(bmd)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6月在武汉某三甲医院体检的人群。
入选标准:行骨密度测量的中老年人,无甲亢、糖尿病、营养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代谢性疾病或内分泌疾病;无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史;无继发性骨质疏松者;女性需排除非正常绝经者。
符合入选条件的共390例,其中男216例,女174例;年龄55~82岁[(61±8.5)岁],体质量42~79 kg
[(66±7.4)kg],在血钙分组中,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等方面无差别。
1.2 检测方法
所有骨密度检测操作由同一人完成。
采用美国hologic 公司生产的qdr系列的delphi-w型双能x线吸收仪,主要测定腰椎骨密度。
检测当天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使用hitachl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钙,成人血钙浓度正常值为2.1~2.7 mmoll-1。
1.3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参考nof骨质疏松的诊断[1],对于50岁以上人群以t 分≤-2.5为骨质疏松症,-1.0<t分<-2.5为骨量减少,t分≥-1.0为骨密度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变量间相关性。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密度不同的人群血钙浓度及腰椎bmd情况
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分别与骨密度正常组的血钙值比较(表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9、0.260,p>0.05)。
各组的血钙浓度与bmd的相关分析显示,不能确定血钙与腰椎bmd相关(r=0.02、0.01、0.10,p>0.05)。
2.2 血钙浓度不同的人群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本研究中5例研究对象血钙浓度<2.10 mmoll-1,其余研究对象的血钙值均在正常范围。
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血钙较低组(血钙浓度≤2.30 mmoll-1)和血钙较高组(血钙浓度>2.30 mmoll-1),比较两组骨质疏松的分布情况(表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p>0.05)。
3 讨论
钙是构建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骨骼的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持体内矿物质的平衡及成人的骨平衡。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均认为,钙剂是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基础用药[2]。
北美绝经学会理事会认为,足量钙能预防骨量丢失并减少骨折的发生[3]。
许多研究也肯定了钙在防治骨质疏松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其对骨密度的作用[4-7]。
这使人很容易联想到血钙浓度与骨质疏松两者之间的联系。
理论上,骨质疏松者的血钙浓度应该低于非骨质疏松者,但本研究结果表明,血钙浓度不能作为诊断骨质疏松
的辅助指标。
在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血钙浓度可能不是一个可靠的指标。
在骨密度正常和骨质疏松的人群之间,血钙浓度与骨密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郝雅斌[8]也认为,血钙浓度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原因可能是摄入钙的含量与血钙浓度也不呈正相关。
本研究提示,血钙浓度低者不一定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高。
本研究只检测了血钙浓度,但骨质疏松不仅与其他骨代谢生化指标如碱性磷酸酶、降钙素、雌激素有关[9],而且还与多种基因如维生素d受体基因等有关[10]。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钙浓度有下降的趋势,虽然单纯血钙浓度的测定
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没有价值,但是在预防骨质疏松时,用生
理剂量的钙能明显地改善骨密度的效果,而且足量钙的膳食也不会增加泌尿系结石的发生[11]。
因此,我们认为,中老年人可以适当地补充钙剂,同时注意进行负重运动,以增强
骨骼的柔韧性,减少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dawson-hughes b. a revised clinician s guide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8,93(7):2463.
[2]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j]. jama, 2001,285:785-795.
[3]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the role of calcium in peri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consensus opinion of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j]. menopause, 2001,8(2):84-95.
[4]张宝华,王健.福善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0
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3):452-453.
[5]钟丽华.密钙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82.
[6]孟迅吾.钙和骨质疏松症[j].中华内科杂
志,2005,44(3):235-236.
[7]马蓓蕾,蔡美琴,高培君.联合补充不同剂量钙、镁、铜、锌和维生素d对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效果[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6,14(6):394-402.[8]郝雅斌.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骨密度关系的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
志,2009,15(7):487-489.
[9]刘庆利,权铁刚,唐广志.中药治疗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与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8):1527-1528.[10]钱国锋,张秀珍.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骨质疏松症[j].现代医学,2003,31(4):27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