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学课件
(二) (三) (四) (五)
配合饲料的使用比例低 单个工业饲料企业的生产规模小 基础研究薄弱 解决饲料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第三节 未来世界饲料业发展趋势
配方设计更科学 饲料产品的科技含量更高 饲料企业规模会更大 饲料原料的来源更广 安全绿色食品将是关注的焦点
第四节 饲料学的性质、任务 和内容
性质和任务 饲料学(feed science)是一门研究动 物营养、饲料生产、饲料加工、饲料配 合、人畜卫生、畜产品品质以及环境保 护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二、饲料学研究的内容
饲料化学:研究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性质及功能。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研究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各种技术的 原理、方法、优缺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科学合理利用饲 料的依据。 饲料分类:研究饲料分类的方法以及各类饲料的特性。 饲料原料:研究饲料的营养特性、加工方法、质量标准及 饲用价值。 饲料与人畜卫生:研究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对畜产品品质 及风味的关系;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抗营养因子对畜禽 生产性能的影响。 饲料配合:阐明科学设计、配制营养全价的平衡饲粮的原 则和方法。
紫花苜蓿发展面积已达133万hm2。 通过推广秸秆氨化、微贮等技术,改善了秸秆饲料的 营养价值、适口性和消化率,因而产生了良好的饲喂 效果 。
3.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饲料业体系的 科学支柱
二、当前我国饲料业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资源短缺 蛋白质饲料的缺口较大。2001年我国鱼粉需求 量共120.17万t,其中国产鱼粉仅30万t,且质 量欠佳 2001年我国进口大豆1394万t,生产豆粕1200 万t,进口豆粕53.6万t, 维生素、氨基酸及药物添加剂严重依赖进口的 局面很难在短时期内迅速扭转。
1. 单纯蛋白质(simple protein) ,如 清蛋白(albumin)又称白蛋白。广泛存在于动植 物组织中,如血清蛋白、乳清蛋白等。 球蛋白 (globulin) 广泛存在动植物组织中,如 血清球蛋白、肌球蛋白、大豆豆球蛋白等。 谷蛋白(glutelin)仅存在植物组织中,如小麦中 的麦谷蛋白、大米中的米谷蛋白等,含谷氨酸 较多 。
结合糖(bound saccharide)
是指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常见的有 与蛋白质结合,统称为糖蛋白。如
氨基多糖 又称粘多糖
蛋白多糖 又称粘蛋白
第二节
含氮化合物
粗蛋白(Crude Protein,CP):饲料中所 有含氮物质的统称,包括真(纯)蛋白质与 非蛋白含氮物(NPN)。 饲料CP含量 = 6.25×饲料含氮量
(三) 成长发展阶段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养殖业开始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与此相适应,国外饲料工业开始从农场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相对独 立的产业,进入成长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 颗粒膨化机问世。 豆粕、鱼粉成为主要的蛋白质饲料。脂肪被作为能量饲料使用。为了 控制酸败,在脂肪中加入抗氧化剂。 证明了在配制饲料时,蛋白能量比的重要性。 研究出反刍动物净能体系。 饲料营养添加剂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非营养性添加剂合成 抗生素和合成抗菌素类的研究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饲料产品的质量 和畜禽的生产性能。 1950年,美国配合饲料产量已达2600多万t,日本1960~1970年配合 饲料产量由243.3万t增加到1499.7万t。
属胶状多糖类,是细胞壁成分之一,广 泛存在于各种高等植物细胞壁和相邻细 胞之间的中胶层中,具粘着细胞和运送 水分的功能。
木质素(lignin)
是一种高分子苯基丙烷的非晶体聚合物。 与碳水化合物相比较,碳多(氢氧比并非 2﹕1),且常含氮,因此严格地来说它不 属碳水化合物。 木质素的准确化学结构至今尚不太清楚。
纤维素(cellulose)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秸秆饲料中含 量高,其量超过其它碳水化合物的总和。 化学结构是由多个β-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 聚合体,呈扁带状微纤维。 哺乳动物体内不含 β-1,4 糖苷键水解酶 ( 纤维 素酶 ) ,故无法直接利用,但消化道内共生的 细菌、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可分解纤维素供动 物利用。
2.动物对淀粉的消化利用
淀粉 糊精(多个长短不一的多苷 链片段的统称) 麦芽糖 葡萄糖
糊精(dextrin)是淀粉消化或加温水解而产 生的一系列有支链的低分子化合物。 糖原(glycogen)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是 糖在动物体内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
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NSP) 是植物的结构多糖的总称,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 成分。 它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 (阿拉伯木聚糖、β -葡聚糖、甘露聚糖、葡甘聚 糖等)组成。 纤维素属于不溶性NSP,其余的属于可溶性NSP 。 可溶性NSP的抗营养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大麦中 的可溶性NSP主要是β -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 猪鸡消化道内缺乏相应的内源酶,因此不能将其
二、低聚糖(oligosaccharide)
低聚糖一般是指由2~6个单糖通过糖苷键组成 的一类糖。 双糖 双糖(disaccharide)又称二糖,是由2分子 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一类糖。植物组织中存在 的双糖主要有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 海藻糖、蜜二糖等,而动物乳中则含有较多乳 糖。 双糖在动物体消化道内需经相应酶作用分解成 单糖,才能被动物体吸收利用。
(四) 现代化的稳定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动物科学和饲 料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及电脑配方和自 动化管理的引入,和酶制剂、酸化剂等 新型饲料添加剂的不断研制和应用于生 产,使技术含量高的浓缩饲料和预混料 增长迅速,国外饲料工业进入现代化的 稳定发展时期。
阶段特点
饲料加工机械自动化程度提高,电脑自 动取原料样品检验,并在极短时间(2~ 3min)出查验结果,电脑自动控制配、卸 料。 饲料加工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2001 年全球工业化饲料总量接近6亿t,但 80%以上是由不到3500家饲料加工厂生 产的。
饲料中所含碳水化合物根据单糖的聚合度,主要 分为3大类: 即单糖(不能被水解的简单化合物) 低聚糖(单糖聚合度≤10的碳水化合物,又称寡 糖) 高聚糖(单糖聚合度>10的复杂碳水化合物, 又称多糖)。 此外,尚含一些糖类衍生物(如几丁质、甘油 等)。
一、单糖
单糖(monosaccharide)是最简单的一类碳水化 合物,包括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庚糖及 衍生糖。 分子结构特点是:①1个碳原子的2个共价键分 别与1个氢原子和1个羟基相连(H-C-OH), 下余2个价键再分别与其它碳原子相连;②每 个糖分子中均含有1个羰基(=CO也称碳氧基)。 从化学结构特点看,单糖属多元羟基醛、酮或 它们的缩合物。故有人又将单糖分成醛糖(如 葡萄糖)和酮糖(如果糖)(如图2-2)。
1. 饲料工业体系的建立
我国的饲料工业起步于70年代中后期,比发达 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 饲料机械制造企业已发展到270多家,涌现出 江苏正昌集团、牧羊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 我国饲料工业开始起步时,除部分微量元素添 加剂能自行生产外,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 酶制剂等饲料添加剂基本上依赖进口。 现有饲料原料中,除大豆、鱼粉有较大量进口 外,大部分实现了自给。
饲料学讲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外饲料业发展概况
一、萌芽阶段 ( 19 世纪 70 年代以前, 1864 年,德国 Weende试验站的Henneberg与stohmann 2人创建了饲料 概略养分分析法,在此基础上,1874年wolff首次提出 了以总消化养分为(TDN)为基础的饲养标准。 ) 二、发展阶段
1978年我国混配合饲料仅几十万t 1983年发展到800万t 2001年达到7807万t,其中配合饲料产量 6087万t,浓缩饲料1419万t,添加剂预 混料301万t,饲料工业产值1644亿元稳 居我国工业第15位,在世界配合饲料中 排行第2位。
2. 大力开发和利用牧草和秸秆饲料资源
1. 淀粉的特性
糊化 指天然淀粉颗粒(生淀粉、β-淀粉)在适当温度下 在水中膨润,分裂成均匀、有粘性的糊状溶液,此现 象即称为淀粉的糊化,处于这种状态的淀粉被称为 α淀粉。 老化 是指糊化淀粉缓慢冷却或在室温下长期放置后变 得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此现象即称淀粉的老化。 老化的淀粉较难以被淀粉酶水解,不利动物消化利用。 胶化 是指利用高温或其它手段使淀粉粒破碎的过程。 原因是淀粉分子中虽含有很多的羟基,但这些羟基是 通过高强度化学氢键结合的,从而使淀粉具有不同程 度的抗涨破或抗压碎能力。
多糖(polysaccharide)
多糖是由10个糖单位以上单糖分子经脱 水、缩合而成,属一类结构复杂的高分 子化合物。 多糖广泛分布于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动 物体内也有少量分布(主要为糖原)。 从其功能角度考虑多糖可以分成 营养性多糖:如淀粉、菊糖、糖原 结构多糖:其余多糖。
(一) 淀粉 淀粉(starch)是由D-葡萄糖组成的一 种多糖,以微粒形式大量存在于植物种子、块 茎及干果实中,属植物体中一种贮藏物质。 淀粉分直链淀粉(溶于热水)和支链淀粉(不溶于 热水)2种,前者是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连接的 链状分子;后者是除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结合 的主链外,尚含有α-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的支 链。
世界饲料工业发展阶段
(一) 开始阶段
1875年,John Barwell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沃基根市 创建了Blatchford’s全球第一家饲料厂,生产犊牛饲料, 标志着世界饲料工业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