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电路基础

计算机电路基础

《计算机电路基础》
《计算机电路基础》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课程的教学应当注重实践性、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际电路的感性认识,从而消除对电路的陌生感和神秘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例如,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同一组合逻辑电路可以用译码器也可以用数据选择器来实现,实用芯片的选用是难点,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安排课业,让学生自己搭建实际电路,以此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的培养。

这样学生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计算机电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通过相应的课程设计将理论用于实践,将设计和实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既能充分展现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又能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理论设计与实际实现中的距离,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形象、多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教学材料,可以更加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良好的交互性,能够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和效果。

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使计算机电路课程的教学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程教学中引入计算机工具软件,如早期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软件ElectronicsWorkbench(EWB)及最新MAX+pluslI等,利用EWB在计算机上进行硬件仿真实验,可以设计、
测试和演示各种电子电路;利用MAX+pluslI提供的设计环境和设计工具,可以高效灵活地设计各种数字电路,MAX+plusll具有开放的界面,能与其他工业标准的EDA设计输入、综合及校验相连接,形成电子仿真工作平台。

改革考试教学质量的评估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但最为重要的或最直观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目前,绝大多数课程采用的是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卷面分+平时成绩。

我认为: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的特色,必须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学生总评成绩应调整为卷面分+平时成绩+实验考试成绩。

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加强基础,扩大应用,培养跨世纪人才,这必须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来实现。

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学校工作的主题。

我校正在认真学习和积极推行教学模式改革,突出特点就是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也可以学习和借鉴一些成功经验,在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来。

《计算机电路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此课程是由模拟电路的基础知识和数字电路两部分组成,涉及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多,具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授课和对这门课讲述和理解,积累了一些对这门课的教学体会,在这里,阐述一下学习这门课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本课程的作用、地位以及本课程与计算机专业中其它课程的联系,是深入细致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学习过程中的第一门专
业课,学好它才能为本专业中后续课程《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等课程打下一个基础,才能给自己以后的学习树立信心。

当然,学习者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具备《电工技术》、《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这样能方便理解课程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基础知识,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授课前,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应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正确认识本课程中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各章的地位及相互联系,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础
本课程共分七章,第一章《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和第二章《半导体基本器件》是属于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重在电路分析与计算。

第三章《开关理论基础》至第七章《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阵列》属于数字电路知识,其中要求重点掌握的是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和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这部分内容要求学习时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章、第二章学习时要求首先回忆起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概念,电路中串联、并联的情况,然后重点学习第一章中的KCL与KVL 定理,特别是在学习KVL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哪些电压是升高的,哪些电压是降的,两者加起来之和为零,这一点不能搞错。

第二章重点学好三极管的基本知识及三个工作区。

第三章《开关理论基础理论》与第四章《门电路》及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是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要搞清楚门电路的输出端及其内部结构,学好这三章为后面第六章(本课的重点)打下伏笔,学好这部分内容,后面部分内容学习就相当顺利。

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这一章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是本课
程的重点,时序逻辑电路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存储电路两部分组成,本章重点是学好触发器电路。

学好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内容,本章学习起来就相当顺利了。

第七章《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这一章内容作为一般性了解,只要掌握好RAM和ROM的定义就可以了
三、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掌握本课程内容
1、启发式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本课程时,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特别是在学习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和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内容的时候,尤其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研究电路的逻辑规律。

2、运用各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去教学与学习,除通过实物、教具方便理解外,还可以经常性地进行网上学习,如通过点播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网上的《计算机电路基础(1)》这门课的VOD,可随时随地听省电大老师讲课;如有学习中有疑问,可参加网上的BBS讨论。

此外,还可向任课教师进行电话答疑。

3、学会使用较多的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去记住专业术语。

由于本课程专业术语比较多,因此学习的时候尽可能地用生活中的常识、规律去想象比较深奥的专业术语,如KCL定理,指对某节点来说,流入电流多少等于流出电流多少,学习此内容可联想自来水流入与流出情况,这样就方便理解了。

通过使用对比记忆法,可以将RS、JK、D、T四种触发器表达式、功能、逻辑
图对照起来记忆,只要记住一个,其他几个就好记了。

另外,学习中遇到难记的知识点还可根据谐音来记忆理解等等。

此外,还有小组讨论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有助于本课程学习。

四、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教学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千万不能讲空头理论。

在讲述前五章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使同学们更直接地了解有关电器元件的结构、原理、选择方法,以便于加强记忆,后几章内容要多做实验来验证。

像我们通州电大,有专门的电工电子实验室,同学们在课堂上一边接受理论学习,又能同时得到实物的具体练习,教师讲完一个基本电路后,可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接线练习,这样方便学生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性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相信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志注重一定的学习方法,掌握课程重点,持之以恒,一定能把该课程学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