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压上浆技术综述!

高压上浆技术综述!

x含固率 而高压上浆的指标是压出加重率<=100% 因此,浆液浓度(含固率)>=上浆率
低粘度 浆液粘度是浆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稳定上浆 率起着重要作用。 高压上浆要求浆液高浓度,而浓度的提高,必然导 致粘度随之提高。而粘度的升高会降低浆液的渗透 性,经纱吸浆能力变弱,造成浆料被覆在经纱表面 及滞留在经纱排列之间的空隙中,受挤压时造成打 滑现象而使剩余物多,压出回潮率升高,甚至达不 到一定的上浆率,因此必须降低粘度。 但是浆料高浓低粘特性的取得,不应以牺牲浆料的 粘附力特性为代价。即应在保持浆料有效粘附力的 情况下,同时具有高浓低粘的特性
(3)以浆纱机压浆辊加压能力作为衡量指标,因为加 压能力表达直观,易于掌握,同时,又与国外浆 纱设备接轨。因此,第三种意见较为普遍。
有关资料认为浆纱正常速度下8KN为低压上浆, 26KN为中压上浆,所谓“中压”也即是“高压” 的起点。考虑国内现实情况、原纱条件、操作习 惯、技术水平以及设备维修等因素,将高压浆力 界定为 20KN(100N/cm)以上。
高压浆力
高压浆力范围的界定 由于理论上的分歧,导致各国采用的高压浆力 范 围各有不同:美国为40一100KN,德国为28一 44KN,日本为20一40KN。国内对高压浆力的界定 有以下三种意见: (1)以压出加重率<=100%作为衡量指标,认为压 出加重率表达了高压上浆机构最直接的效果,并 与上浆率具有正比关系 (2)以压出回潮率< 100%作为衡量指标,因为在 保证上浆率的条件下,压出回潮率是降耗的具体 体现
不同压力浆纱性能对比统计表
总结
高压上浆的浆料选择是浆纱质量的首要保证。必须 选择高浓度、低粘度和高流动性的浆料组合,合理 确定浆液的含固率,适当降低粘度,以保证恒定的 上浆率和比例恰当的被覆与渗透 高压上浆的压浆力确定是浆纱工艺的核心技术。 确定压浆力应注意轻重次序,压浆力具有一个合理 的范围,太大或太小对生产均不利。
W=(Vm一 Wn)/WnX100% 式中:W—压出回潮率(%) vm—浆纱从浆槽出来时的湿 重(g) wn—从浆槽出来的浆纱的干 重(g)
高压上浆工艺指标的分析 高压浆力是高压上浆的首要条件。高 压造成的低吸浆率或者说低压出加重 率必须配合高浓度才能保持一定的上 浆率,而高浓度的浆液又必须是低粘 度才有利于操作和浆纱质量。因此, 高浓度、低粘度是高压上浆的先决条 件。
高压上浆的第一道压浆辊作用是进行预压, 排出纱线中的空气,为高压浸透做准备,压 浆力较轻,一般常速压力设定为10KN,慢速 压力设定为5KN左右。第二道压浆辊是正式 压浆,用高压浆力挤压多余的浆液,并有无 级调压装置保证浆纱质量,所以压浆力较高。
高压上浆与压浆辊
相当压浆力
为清楚地反映高压浆力的效果,文献资料提出了 “相当压浆力”的概念及用浆纱速度系数计算相当 压浆力的公式。 K=(Fn一F1)/(Fm一F1)=(Vn一V1)/(Vm一V1) 代入相关数据得, K=1/95(Vn一5) Fn=30K+10 在低速V1=5m/min时的压浆力F1=10KN, 在高速Vm=100m/min时压浆力Fm=40KN 则介于速度V1和Vm之间的任何速度都有一个相应 的压浆力Fn,因此可计算出速度系数K,由此折算 出相当压浆力,以求得相当于高速度100m/min、 40KN时的压浆效果。在实际生产中,相当压浆力具 有一定的意义。
参数介绍
压出加重率(Sa) 压出回潮率(W)
压出加重率是指经过 浆液浸渍、压浆辊挤 压后从浆槽出来的纱 线上所吸附的浆液重 量占原纱干重的百分 比。
Sa=(Vm一 Vn)/VnX100% 式中:Sa—压出加重率(%) vm—从浆槽出来浆纱的湿重 (g) vn—未上浆经纱的干重(g)
压出回潮率是指经纱 经过浆液浸渍、压浆 辊挤压后,从浆槽出 来未进烘房时的回潮 率。
高压上浆的压出回潮率高低是浆纱节能的重要因素。 压出回潮率应尽量降低,以减少烘干负担,节省能源。 高压上浆浆纱质量的提高是诸多因素共同改进的结 果。合理的浆料配方、优异的浆液性能,配合正确的 调浆工艺和上浆工艺参数,才能充分发挥高压上浆的 优异性能,提高浆纱质量、节约浆料和能源,从而达 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
在高压浆力作用下的吸浆率(即压出加重率),体现 在如图1所示的工艺特性曲线中
高压浆力的设定依据 在多道加压方式中,设定各道压力值和轻 重先后次序至关重要。生产选择压浆力的 依据是 (1)经纱品质因素。如纱线特数越大、吸浆 率越大,则压浆力要高 (2)上浆工艺因素。如浆料特性及配比、浆 液浓度和粘度、经纱张力和浸浆长度等 (3)先轻压、后重压、高压力、增浸透。
高压上浆技术综述
纺织工程0901090206
高压上浆的目的
一、使浆槽压出的纱线具有较低的湿加重率, 降低烘燥能耗和提供高速运转的条件 二、加强浆液的浸透和粘附力,并使被覆更完 整耐磨,纱线结构紧密,毛羽贴伏,以提高浆 纱的可织性 所以,发展高压上浆技术已成为21世纪的必然 趋势。
参数介绍 浆液粘度 浆液含固率(D) 粘度是指浆液流动时 浆液含固率(或含固量) 即浆液的浓度,是指浆液 内摩擦阻力表现出的 中各种无水浆料的干重占 粘滞性能,反映浆液 浆液总重量的百分比。 的流动性。浆液粘度 D=Sm/(Sm+Sn)X100% 由主浆料的种类、浆 式中:D—含固率(%); 料各组分的混溶性能、 Sm—浆液试样烘干后重量 浆液浓度、调浆工艺、 (g); 浆槽温度等诸多因素所 Sn—浆液中水的重量(g) 决定。
压浆力与浆纱速度具有的线性关系
高压浆力下的压榨区
压浆力不同、压浆辊表面硬度不同,压榨宽度就不同, 硬度不同、压榨宽度不同,同样将影响压浆力大小的效 果。因此,高压浆力下的压榨区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不同压浆力和压浆辊表面硬度条件下的压榨宽度(mm)
高浓度
高压上浆既然要求压出加重率大幅度降低,那么, 为了达到一定的上浆率,浆液含固率必定要大幅 度地提高,因此高压上浆需要高浓度来配合。
压出加重率与浆液粘度的关系
浆纱性能与效果
(1)采用高压上浆后,压出加重率降低,压出回潮 率降低,大大节省了浆纱机的烘干热能,并节省了浆 料,降低了浆纱成本 (2)由于烘房蒸发负荷降低,浆纱机速度得以提高 (3)浆液渗透充分,被覆改善,使纱线的耐磨性、 强度、减伸均有明显改善,提高了浆纱的可织性 (4)浆膜形成提早,分纱性能改善,浆纱毛羽大大降 低 (5)改善了浆轴质量,并纱占坏轴率下降,织机效率 有明显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