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象棋古谱介绍

中国象棋古谱介绍

中国象棋古谱介绍中国象棋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流传下来的象棋谱却为数不多,搜集古谱和整理古谱,无疑地是我们在继承民族文化遗产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最早的象棋谱是哪一部呢?传说和臆测是很多的,有人说有过“宋谱”,有人说有过“元谱”,甚至有人说有过“五代谱”,但都没有可靠的版本或资料作为佐证。

明朝嘉靖元年出版的“百变象棋谱”序文中提到:“赵宋之时,陈搏善棋,尝为谱以教人,妙蕴毕宣,降及于今,代远年湮,坊间刻本,每多残缺,难窥全豹……”。

这里所说的陈搏作谱,是很不可靠的,因为当时中国象棋恐怕还没有完全定型;但也可以看到,在明嘉靖元年(公元一五二二年)以前确已有象棋刻本问世,不过到那个时候已经成为秘本而“每多残缺,难窥全豹”了。

明朝庚午年间(公元一五七〇年)出版的“适情雅趣”引文中也提及“叙全局有金鹏秘诀,摘变形有梦入神机,奈偶获者珍视玄窍……”;崇祯五年(公元一六三二年)出版的“桔中秘”凡例中也说到“旧谱残局不啻千计”。

这些都可以看到在明朝一代与中国的文学、戏剧一样,象棋艺术是有相当的发展的,同时也有各种棋谱问世。

但很可惜,直到现在,我们还没能见到“金鹏秘诀”的原本,仅能从“适情雅趣”和“桔中秘”中所整理收集的一部分略知其规模;“梦入神机”也只能见到残缺不全的部分原版本。

这不能不是一件很大的憾事。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棋谱,大多是清朝一代的作品,象棋艺术在清朝一代是有比较长足的发展的,乾隆嘉庆年间,名手辈出,被认为是中国象棋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但清代许多著名的作品,如国手周廷梅所作的“会珍闻”、“五大臣弈谱”、“蕉竹斋”、“听雨轩”、“渊深海阔”……,也大都“闻其名而末见其面”,有些可能还在世间,有些亦有人加以考订,但由于我们未亲见其善本,或者没有可靠的版本作为证明,不敢相信即是真品,因此还不能一一完整叙述。

这里,谨将历年收藏和曾经观摩过认为确实较为可靠的古谱扼要加以介绍,以供爱好象棋的同志们参考。

但由于我们见闻有限,恐怕遗漏在所难免,希望大家能多方发掘,提供资料,予以补充和指正。

至于近代和现在出版的棋谱,将来在可能时再另作介绍。

《梦入神机》这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最早版本,它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秘本,出版日期,难以考证(有人说是明初洪武年间的作品,但未见可靠的资料),约刊印于明嘉靖之前。

全书十卷,现已残缺不全。

其中有一部分曾被选编入“适情雅趣”。

据云间薛丙增订“梅花泉”,自跋所说,可能该书也和“梦入神机”有些渊源,但“梅花泉”跋言中说它“皆全枰而无残局”,不知是指“梦谱”的最早版本或另有别的版本,已无法了解。

我们所见到的是静海郑国钧所搜集的部分版本,据郑君说,这是他于1949年从市集上一位姓杜的杂货摊商那里获得的,据这位姓杜的说,他也是从市集上买来的,原书有十二卷,把它当作废纸用以包货。

经郑君再三搜集,只存一、二、三卷残本,计有残局一百八十五局,卷七一册,有残局一百局,共计285图的残局棋势,全书均为图式,未见着法,估计是图着分列,版本和刻印与后来的“适情雅趣”相仿佛,残局都是以胜局为主,局势虽大多简单,但却很精采,至于原谱著者姓氏及序、跋等均没有见到,可惜得很。

郑国钧将其中与《象棋谱大全》内的《适情雅趣》雷同的126图,陆续分赠棋友;后又将所余的159图送给福州《象棋月刊》主编林幼如,林又删去与原版《适情雅趣》所同的15图,并与郑补拟着法,书成后在棋友中流传。

后又由魏子丹、丁章照修订,于1977年在杭州油印200册赠棋友。

1985年蜀蓉棋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整理本。

今郑、林均已逝世,其后情况,迄今未详。

仅知冯锦诸先生存有残页二张而已。

该谱原图棋子为黑白两种,但黑子是帅、相、兵,白子是将、象、卒,白方先行。

从这些残缺不全的版本看来,不完整的四卷就已有近三百个残局,且其中许多局势都是“适情雅趣”所没有的(1570年刊印的“适谱”的引文中曾说:“……玉川徐君,缉购“金鹏秘诀”、“梦入神机”善本,如膺拱壁,不忍私已,以图角胜,乃欣与适情觅豫者共焉,爰题曰适情雅趣,请寿诸梓,以广其传云。

”这就是说:“适谱”是集“梦谱”与“金鹏”而刊印的,但就现在所发现的“梦谱”残本看来,“适谱”并没有全部收集进去。

),可以看到当时“梦入神机”规模之巨大,材料之丰富,在那时的印刷条件下能出版这样的巨著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可惜现在只剩上一鳞半爪,真今人惋惜不已。

明代赵用贤、赵琦美父子二人喜藏书,其《脉望馆书目*子类五*象棋》著录《梦入神机》一部,十卷。

晁《宝文堂书目》卷下“艺谱”亦著录此谱为徽州府刊印。

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十五“子部*艺术类”著录“《梦入神机》十卷”,可知该谱在清初尚完整在世。

《百变象棋谱》本书在明代嘉靖元年(公元一五二二年)问世,距现在已有四百八十余年了,清朝康熙及乾隆年间,都曾先后翻印,翻印本除序文有所修改外,其余都和明本一样。

“梦入神机”的全本既不能见到,如果这一个版本可靠的话。

那么这是现存象棋谱中最早和最完整的版本了。

这本棋谱共有简短残局七十局,分为胜、和两集,计胜局8局,和局62局。

记谱的方法不采用行格位置而仅用文字说明,如:车进将,马河界,象走边等,可以看出早期象棋残局和棋谱记录方法的特色。

版藏始康紫霞村,书的扉页中间直书“百变象棋谱”五字,上面横刻“翻印必究”四字,右上角有“新增异样形势,秘传神妙着法”十二字,左下角则有“举手便知”四字(这些显然系书商为招徕生意所加)。

书系小型木刻本,除序文两页外,棋式共有三十五页,计七十图。

每局上半页横列局名,每行三着,但也有四、五着者,不很一致。

每局仅列一种正着,不列变着。

图式和一般古谱不同。

红黑方向相反,由黑方先走(一般古谱红方在下,黑方在上,由红方先走)。

棋子的兵种,红方是将、士、象、车、马、包(炮)、兵;黑方是帅、士、相、车马、包(炮)、卒。

书的背脊刻印有“家藏棋谱”四字。

根据序文所言,这是将古谱按式样重行刊印的,原谱当属更早的作品,究竞是在“梦入神机”以前的作品还是以后的作品已经无法查考,只能按它重行刊印出版的时间作为根据。

现所见版本均是明版清印,主要有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兴发堂刊本,无序,但有“象棋谱引”(广州彭树荣藏本)。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宏道堂刊本,有“引”无序,同兴发堂本。

同盛栈刊本,“引”和刊印年月与宏道堂本相同,但书商为了牟利,少印30局,仅40局(杭州胡锦炎藏本)。

清文秀堂刊《百变*象棋全谱》本,无序、无“引”亦无刊行年月,但有通常见到的“象棋要诀”和“新增十则”。

所列棋局,前后略有出入,其中四个局名,个别文字也有差异(北京佟醒华藏本)。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霁月山房刊《百变奇观*增补象棋谱》本,计66局(缺4局)(北京刘国斌藏本)。

兹将其原序一篇,摘录于下:“家藏棋谱序”奕之为数,小数也。

夷考其传,或谓黄帝所为,有云乌曹所造,无可凭借,不敢臆断,……夫琴与画,尚然有语,而棋又何无谱哉?赵宋之时,陈博善棋,尝为谱以教人,妙蕴毕宣,降及于今,代远年湮,坊间刻本,每多残缺,难窥全豹,余赋性疏懒,乖僻好棋,……昨向友人处,偶得家藏棋谱,视为拱壁,不舍昼夜,惮心力以求之,颇有会悟,真所谓学棋之梯航也,岂敢秘藏视为独得之奇,特付梨枣,按式重刊,以供同好,是为序。

嘉靖元年中秋月始康壹览子序编者祖龙氏校者静天氏象乾氏重校者绿水山人板藏始康紫霞村一贯士(注:原文中的标点是我们所加的,在后面各篇中凡引用原文而加标点的,均同此。

)《适情雅趣》在现存的古谱中,是最早、最系统、最具有规模的一种,原刊于明朝∏旄缒昙?公元一五七O年),由金陵徐芝(字玉川)精选,会稽陈学礼(字养真)校正,全书共十卷,分为八册,卷一至卷六共列残局图式五百五十局,每局均用四个字命名,下附着法提要,如“弃双车马炮胜”、“马挂角双炮胜”等,都有线索可寻,易于领会。

绝大部分是红先胜,其中卷五及卷六是实用残局(卷六为和局),卷七及卷八是以上六卷的着法。

过去有人以为原书无着法,可能是只看到卷一至卷六部分而产生的误会。

卷九、卷十分列“金鹏十八变”前、后集全局着法51局,不论先手、后手都以顺手炮为主,具有快攻速杀,搏杀激烈的特色。

从这里可以想到当时顺手炮大约是最流行的布局,其中有顺炮横车破横车一局,是很少见的布局。

我们到现在还没有见到“金鹏秘诀”的原本,但从“适谱”所精选的部分看来,“金鹏谱”的顺手炮布局已具有很多的变化,这不能不感谢徐芝所作的努力,保留下这样宝贵的资料。

“适谱”书内扉页直题“适情雅趣”四个大字,上有“爽心怡神”四小字,右上角列“金鹏十八变”五字,左下角列“三畏、光启堂藏版”字样,这是该书最早的木刻版本。

此外还有一种较后的版本,则列“敦化、怀德堂藏版”字样,但版本及内容则完全相同(有棋图550幅,着法551局,其中第227局“舍生取义”局漏图),仅三畏堂本另有一拙逸道人序文,题为“适情雅趣引”,我们现在称这一种版本为“三畏光启堂本”,后一种版本为“敦化怀德堂本”。

该谱图式多样,杀法精妙,浅深兼备,有些虽廖廖数着,也甚是微妙。

在实战中可以借鉴运用,对初学者提高棋艺大有裨益。

兹将“三畏堂本”中拙逸道人所作“适情雅趣引”原文摘录于下:“尝谓诸土大夫,每于崇本时暇,游艺靡娴,期于适情焉尔矣。

棋分围、象弈,均著声注想,……惟夫象棋,叙全局有金鹏秘诀,摘变形有梦入神机,奈偶获者珍视玄窍……幸遘玉川徐君……缉购“金鹏秘诀”、“梦入神机”善本,如膺拱壁,不忍私已,以图角胜,乃欣与适情觅豫者共焉。

……爱题曰:适情雅趣。

请寿诸梓,以广其传云。

”文的后面署:“隆庆庚午仲夏吉旦拙逸道人书于安乐窝中”。

引文后,卷首刊有“棋经论”一篇,对象棋着法,作了很中肯的分析,是指导象棋实战的理论文章,对棋战攻守原理颇多阐发,是概括象棋实战理论的早期文章。

这里限于篇幅,从略。

《三才图会》《三才图会》是明代王圻、王思义父子编辑的一部类书,刊成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前后。

王圻,字元翰,号洪州,上海人。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

曾拜御史,因峭直敢言,忤时相,被调派为地方官,后致仕归里,以著书为事,卒年八十五岁。

所著除《三才图会》外,尚有《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东吴水利考》等。

其子思义,字允明,以著述世其家。

有《宋史纂要》、《香雪林集》、《故事选要》等书行世。

明代类书之编撰甚多,然堪称图文并茂,采摭浩博者,首推王氏父子之《三才图会》。

该书共一百零六卷,分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衣服、人事、仪制、珍宝、文史、鸟兽、草木等十四门。

每一事物,写其图像,加以说明。

图文互证,细大毕载,足资钩稽。

清代陈梦雷纂《古今图书集成》,颇采摭其图说。

《三才图会》“人事”一卷中辑录了“象棋局面图式”、“象棋下子法”、“局面名数”、“契九十分”、“象戏”、“象棋数诀”及六个残局等,这些内容均录自元至元六年版《事林广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