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2)一、编制依据 (2)二、编制原则 (2)三、技术标准 (2)四、设计规范 (3)第二章设计概况 (3)一、概况 (3)二、设计要点 (4)三、施工要点 (4)第三章、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5)一、材料要求 (5)二、拱圈砼浇筑技术措施 (6)三、质量标准 (7)第四章特殊气候条件下施工措施 (8)1、冬季测温管理 (8)2、混凝土的浇筑 (9)3、混凝土的养护 (10)4、冬期施工安全教育 (10)第五章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0)5.1 环境管理措施 (10)5.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0)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1.1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和标准,江苏省和苏州市有关市政技术、质量和安全的规定。
1.1.2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分析,结合本公司的工程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1.2.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严格执行施工程序,遵守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工期。
1.2.2 实行施工、设计和建设单位三结合,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做好施工部署及各项施工生产工作。
1.2.3 采用流水施工方法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
1.2.4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安全生产的原则下,推行ISO9002标准化管理和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1.2.5 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力争均衡生产。
1.2.6 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合理布置好施工现场,组织好文明施工。
1.2.7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科学地确定施工方案。
三、技术标准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2.设计速度: 60Km/h;3.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洞1/50;4.路基宽度: 40m;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四、设计规范(1)建设部颁《城市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2007年版);(2) 建设部颁《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3) 建设部颁《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4) 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5) 交通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6) 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7) 交通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8) 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9) 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114-97);第二章设计概况一、概况本桥跨越规划景观河道,桥梁中心桩号为AK3+310.000,桥梁上部结构形式采用(12+16+18+16+12)m实腹式圆弧无铰板拱,每跨跨中拱顶至路面高差控制在50cm 左右,桥梁跨径依据桥梁纵断面逐渐减小,使得桥梁立面协调,桥梁全长91.25m,拱圈厚度根据跨径大小变化,分别为60cm和40cm。
桥梁两侧设置3.5m宽人行道,人行道外侧设栏杆,桥梁全宽47.7m,拱上填料采用二灰土,桥上路面面结构层与路基段路面结构层相同。
桥梁下部结构为承台接桩基础,桥台采用U型桥台,桩基础。
为增强全桥水平抗推能力,桥墩均设双排桩,桥台锥坡采用空心六角块植草防护。
桥梁拱上侧墙、人行道缘石及桥台侧墙外侧面采用仿青砖铸造石贴面,拱圈采用花岗石贴面,拱座采用白色铸造石贴面,拱底及栏杆底座采用花岗石砂进行喷砂处理,效果接近石色,使得外观与古石拱桥相似。
拱上侧墙、人行道均于桥墩中心处设2cm断缝,断缝采用弹性材料填筑,并须在侧墙内设置反滤层,以防拱内填料流失。
拱桥于拱顶处设置预拱,并按二次抛物线分配至拱底。
桥梁平面位于圆曲线上,曲线半径R=1200m,桥墩及桥台采用径向布置,拱圈中心跨径不变,内侧跨径大、外侧跨径小、总体呈扇形。
该桥采用搭设支架现浇施工。
二、设计要点(1) 均按无铰拱计算,不考虑拱上建筑与主拱圈的联合作用。
(2) 拱板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强度和裂缝宽度验算。
(3) 由于项目拱桥板拱宽度大于计算跨径的1/20,因此不需进行横向稳定性验算,仅进行纵向稳定性验算。
(4 为加强拱的刚度,拱圈纵向均设置加劲肋。
三、施工要点(1) 拱圈均采用支架现浇,施工时应注意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支架应进行堆载预压,拱圈的预压重量为拱圈自重的120%,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当支架的变形及不均匀沉降稳定48小时后才可卸载。
(2) 拱圈浇筑应按对称均匀的原则,从拱脚向拱顶浇筑,浇筑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拱顶变形情况,当变形较大时应先浇拱顶段混凝土以平衡变形,当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才可进行拱上结构的施工,拱上侧墙与护拱也应遵循对称均匀的原则,先浇筑侧墙后浇护拱,拱腔内填料应从拱脚向拱顶对称进行。
(3) 拱圈混凝土浇筑时,宜采用塌落度较小的混凝土,否则拱圈施工难度较大,建议在工地自行建立搅拌站,由试验单位提供配合比自行搅拌为好。
(4) 拱顶设预拱度,并按二次抛物线分配至支点。
(5) 拱圈的两侧有花岗石挂面,石料要求圆弧加工准确精细,不可出现明显的折点,所有石色应均匀一致,不得有明显色差,砌缝外不得露浆,外观形成“干砌”效果。
各桥孔拱圈底部要用花岗石石砂进行喷砂装饰,底面画格分块,喷砂的颜色应接近花岗石的颜色。
(6) 拱圈混凝土浇注应从拱脚向拱顶两侧对称均匀同时浇注,两侧浇注速率差不得大于50cm,同时,在拱圈浇注前应观测拱顶标高变化,如果出现拱顶拱起高度大于预拱度的80%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先在拱顶浇注一段混凝土后再从两侧向上浇注。
(7) 拱圈使用的混凝土建议采用工地自拌,采用由试验单位提供的配合比,若是必须采用商品混凝土,则在订货时提出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尽量小,少掺粉煤灰,以减少混凝土的工后收缩量。
(8) 拱圈施工完成后,必须在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才可砌筑拱上侧墙,侧墙的浇注同拱圈,应对称均匀同时从两侧拱脚开始。
(9) 浇注护拱时应注意保护好泄水管。
第三章、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一、材料要求1.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的规定。
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 砂:砂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的河砂,河砂不易得到时,也可用山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
砂的品种、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的规定,进场后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的规定进行取样试验合格。
4. 石子: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应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的规定,分批进行检验(碱活性检验),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的规定。
5. 混凝土用水: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6. 外加剂:外加剂的质量和应用技术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有关规定。
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进场后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取样复试,有害物含量检测报告应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部门出具,并应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7. 掺合料:所用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等的规定。
掺合料应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提供法定检测单位的质量检测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
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二、拱圈砼浇筑技术措施拱圈砼浇筑前,做好砼浇注技术交底(附后),选择有资质的商品砼公司,请建设及监理方对砼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同意后方可确定。
(附商品砼施工报验单)1、浇筑方法。
先同时对称浇注两侧砼,再浇注中间压顶砼,同时浇注其他环砼。
2、按配合比要求严格控制水灰比,最好对坍落度进行测试。
振捣砼时不得漏振,确保砼密实。
3、浇筑完的砼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养护,不少于28天。
(1)、混凝土浇筑方式1) 混凝土连续浇筑:跨径小于16m时,拱圈或拱肋混凝土应按拱圈全跨度从两端拱脚向拱顶对称地连续浇筑,并在拱脚混凝土初凝前全部完成。
如预计不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时,则应在拱脚预留一个隔缝并最后浇筑隔缝混凝土。
2) 分段浇筑:当跨径大于或等于16m时,为避免拱架变形而产生裂缝,以及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采用沿拱跨方向分段浇筑。
①分段长度6m~15m。
分段位置应以能使拱架受力对称、均匀和变形小为原则。
各段接缝面应与拱轴线垂直,各分段点应预留间隔槽,其宽度一般为0.5m~1m,若安排有钢筋接头时,其宽度尚应满足钢筋接头的需要。
如拱架变形小,可减少或不设间隔槽,而采用分段间隔浇筑。
②分段浇筑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对称于拱顶进行,并应预先做出设计,使拱架变形保持均匀,且变形最小。
分段浇筑混凝土时,各分段内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因故中断时,应浇筑成垂直于拱轴线的施工缝见图1-9;如已浇筑成斜面,应凿成垂直于拱轴线的平面或台阶式接合面。
③间隔槽混凝土,应待拱圈分段浇筑完成后且其强度达到75%设计强度,接合面按施工缝处理后,由拱脚向拱顶对称进行浇筑。
封拱合龙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时,宜在接近年平均温度或5℃~15℃时进行。
④浇筑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圈或拱肋时,纵向钢筋接头应安排在设计规定的最后浇筑的几个间隔槽内,并应在这些间隔槽浇筑时再连接。
⑤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养护。
因拱肋中下部倾斜度较大,防止混凝土向下坍落,需在其顶部扣压模板。
(二)、质量安全要求1、在浇筑砼过程中,要随机取样做砼试块。
2、所浇筑的砼拆模后,不得出现狗洞、漏筋麻面缺陷,其外形几何尺寸,也不得超过规范规定,达到一次合格。
3、安全要求,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各条执行。
4、主要操作人员配备:砼浇筑4个班组:普工每班组10人。
电工:1人。
人员不足时不得开罐浇筑砼。
5、机械设备情况:泵车2台,砼车若干,振动棒6台三、质量标准一、技术要求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和外掺剂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