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封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黔南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教师职称:填写日期: 2016年月日中文摘要(含关键词)在摘要的上方写上论文题目;在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
摘要包括:1.“摘要”字样:黑体小三号,居中。
2.摘要正文: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3.关键词:“关键词”居行首,黑体小三号;关键词的具体内容为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英文摘要(含关键词)目录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2)1.前言 (5)1.1研究背景 (5)1.2研究的意义 (5)1.2.1理论意义 (5)1.2.2实际意义 (5)1.3文献综述 (6)1.3.1国外研究现状 (6)1.3.2国内研究现状 (6)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7)2.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7)2.1黔南州自然资源现状 (7)2.2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8)2.2.1茶叶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8)2.2.2茶叶产量、产值持续增长,亩产较高 (8)2.2.3茶叶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9)2.2.4都匀毛尖品牌体系逐渐完善 (10)2.3本章小结 (10)3.黔南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1)3.1优势 (11)3.1.1自然品质优异 (11)3.1.2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11)3.1.3品牌和历史文化优势 (11)3.1.4政策支持和茶文化建设 (12)3.2劣势 (12)3.2.1茶园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 (12)3.2.2机械化水平不高 (12)3.2.3茶叶品种单一,深加工水平低 (13)3.2.4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差 (13)3.3机遇 (13)3.3.1农业政策倾斜,政府重视 (13)3.3.2名优绿茶市场空间巨大 (14)3.3.3原生态绿色、有机食品倍受关注 (14)3.4威胁 (14)3.4.1生产成本提高,茶叶利润下降 (14)3.4.2外部环境的压力 (15)3.5发展战略 (15)3.6本章小结 (15)4.促进黔南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15)4.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切实解决茶产业发展 (15)4.2整合项目,加大投入,认真抓好茶园基地建设 (15)4.3积极开展服务体系建设,确保茶产业健康发展 (16)4.4加强品牌建设,引领茶产业快速发展 (16)4.5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茶产业持续发展 (16)4.6调整品种结构,加强茶叶机械推广 (16)4.7本章小结 (17)5.结论 (17)参考文献 (17)前言研究背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贸易国,中国茶叶种类之多也为世界之冠。
由于中国适宜种茶的地域广袤,为世界绝无仅有,加之茶叶绝无仅有的生理功用、经济效益、社会功用在历史过程中不断被发现和认同,使茶叶自被发现和利用之始,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不断激发制茶人的智慧。
黔南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所产都匀毛尖茶素有“地球黄金纬度带上的绿茶经典”之称,是贵州省唯一的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2015年黔南州茶园总面积达到131万亩,总产量达2.09万吨,产值达33.64亿元,综合产值达65.4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19%、46.46%、91.18%,全州涉茶企业(合作社)达900家,在全州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较强的区域和经济优势。
黔南茶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作为中国茶产业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推进茶产业的发展,这些都是亟待研究的。
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本文在大量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国内外学者对茶产业及黔南茶产业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分析黔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构建SWOT模型系统分析黔南茶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深入探究黔南茶产业的发展战略,促进黔南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以丰富黔南茶产业的研究成果,为当地及至相关地区的茶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智力支持。
实际意义黔南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贵州省唯一的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黔南茶产业在全州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较强的区域和经济优势。
黔南茶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茶业是黔南州的支柱性产业。
然而茶业之间竞争日趋加剧,黔南茶产业发展困境逐渐显现。
因此,本文根据对黔南茶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明确提升黔南茶产业竞争力策略,以促进黔南茶企在同行竞争中领先,切实增加茶农收入,提高种茶制茶积极性,推动黔南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这对于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促进黔南茶产业体系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我国是产茶大国,也是茶叶消费的大国,国内诸多学者对贵州茶产业竞争力和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关注和研究。
田莹,段豫川(2009)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贵州茶产业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整合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化等建议[7]。
孙婷婷(2010)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分别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法研究了贵州茶产业的竞争力,实证分析发现,推动其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规模的扩大,而非效率的提升。
在综合竞争力上,贵州茶产业在全国仍然处于相对落后水平。
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方面,贵州茶产业不仅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也落后于同处西部的云南、四川和重庆[1]。
潘科等(2010)从近年来国际、国内茶叶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及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两个方面,论述了贵州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潜在危机,得出如果不正确处理贵州茶产业面临的潜在危机,在未来将会严重阻碍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的结论[2]。
侯彦双(2011)在总结贵州省自然资源概况、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存在茶产业发展组织机构不健全、生产和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生产经营规模小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3]。
安亚军(2014)从茶园面积、产量与产值、出口情况、产品研发和产业示范园区等方面介绍了贵州省茶产业现状,认为贵州省茶产业存在茶叶单产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大品牌支撑,产品结构单一,质量安全有隐患和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4]。
还有学者研究了西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发展问题(刘彦青,2010)[5]。
但是,目前对茶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分析的阶段。
并且,近年来学者逐渐关于黔南农业产业发展,如黔南州蔬菜产业发展(李琼芬等,2011)、林下经济(向仕敏等,2013)、花卉苗木产业(向霞,2015)、刺梨产业(2013)等,而对黔南州茶产业的研究很少。
杨清等(2012)对黔南州2008年以来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认为黔南州茶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存在县市重视程度不平衡、发展成效差异较大,茶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品种单一,茶叶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6]。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本文首先通过对黔南州茶产业的历史考察,以及对黔南茶产业的现状分析,了解黔南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其次,通过对国内外茶叶供给、需求分析,判断黔南茶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通过对黔南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研究,判断黔南茶业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黔南茶叶产业的发展战略。
最后,在分析黔南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黔南茶产业升级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如下:(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利用产业经济学原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范式,分析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从实证的角度,探索提升黔南茶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实施对策。
(2)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查阅国内外数据库资料,并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进行了综合性整理,其目的是理清当前黔南茶产业的现状和经济特征,为分析影响黔南茶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提供支撑。
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黔南州自然资源现状黔南州国土面积26197平方公里,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高度997米。
地貌复杂多样,97%以上的面积为高山、峡谷和丘陵。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有成片的酸性黄壤分布,而且光、热、水基本同季,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全州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带性黄壤,广泛分布于海拔700—1600米的山原和丘原地带,面积达1754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44.64%。
黄壤分布区域年平均温度10℃-15℃,积温4500℃左右,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阴雨天多,云雾多。
茶区的日照时数较少,年平均日照时数只有1100-1300小时,年日照数在26-30%之间,地形平缓开阔,侵蚀较轻,土层较厚,适宜茶树生长。
黔南山清水秀,山高雾多,适合茶树生长,全州宜茶面积约有 10万公顷。
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茶叶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黔南茶产业发展发展迅速,以都匀毛尖为主的黔南茶茶园面积迅速增加。
2007年,黔南全州茶园中面积为18.1万亩,2011年达到66万亩,2015年全州茶园总面积达到131万亩,新建茶叶基地31.8万亩,通过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39.12万亩,并且开展了都匀毛尖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
2015年黔南全州茶园面积比2007年增加了112.9万亩,增长了6.24倍,年均增长28.07%。
2013-2015年黔南茶产业投产面积分别为38.53万亩、47.92万亩和54.83万亩,年均增长19.29%。
图 1 2007-2015年黔南茶园面积数据来源:黔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历年)以及中国·黔南茶叶信息网。
茶叶产量、产值持续增长,亩产较高图2反映了2009-2015年黔南茶产业的总产量和产值变化趋势。
可以看出,近年来,黔南茶产量上升较快,产值迅速增长。
2009年黔南全州茶叶总产量是0.42万吨,随后缓慢增长至2012年的0.85万吨,2013年及以后增长迅速,到2015年茶叶总产量为2.09万吨,年均增长30.78%。
黔南茶产值由2011年的8.1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3.64亿元,增长了3.13倍,年均增长42.58%,其增长速度快于产量的增长速度。
2015年,黔南茶产业综合产值达65.47亿元,同比增长91.18%。
并且,黔南茶叶单产也增长较快。
黔南茶叶单产从2013年的28.03千克/吨增长到2015年的38.12千克/吨,年均增长16.61%。
图 2 2009-2015年黔南茶产业总产量和产值数据来源:黔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历年)以及中国·黔南茶叶信息网。
茶叶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黔南茶叶生产和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黔南全州茶叶企业(包括合作社)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增长。
2011年黔南全州涉茶产业(含合作社)有143家,2014年迅速增长到834家,2015年达到900家,近五年年平均增长率为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