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绘本阅读课的指导方式
作者:姜英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6年第05期
【摘要】绘本阅读是以图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依据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接受能力,在实践中总结效果较好的绘本阅读指导方式,提高阅读指导课效果呢?文章就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绘本阅读;指导方式;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3-0119-02
在周兢的《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一书中,作者指出“引导孩子们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儿童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我校(此处指江苏省海门市四甲小学,下文同)课题组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的过程中,依据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接受能力,在参阅了很多老师已有指导方式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性指导。
1. 个性猜想式
绘本的文字简洁、精炼,需要图文配合才能体会它的微妙之处。
有的绘本主要是靠图画来体现一些细节,图画蕴含着文字所不能表达的韵味,通过以图传意,给孩子们的想象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图画上的每一处景物,每一个角色的动作、表情,图画背后的故事,情节的发展等,都可以让孩子们尽情猜想。
在教学实践中,猜想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绘本阅读的主要方式,但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只需他们能根据画面做一些简单的猜想即可,这种猜想可以是滑稽的、幼稚的、没有根据的,不必太追究合理性和依据。
随着孩子们阅读能力的增强,他们的猜想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例如,笔者在指导一年级的学生阅读《大卫上学去》时,就有学生发现了一个细节:有一幅图中大卫没舌头,一张大嘴巴就像一个大黑洞。
对此,笔者让孩子们猜想原因。
问题一出,孩子们一发不可收拾,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但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根据画面的内容作猜想时,就不能随心所欲了,而应要求合乎情节发展的氛围、情调,并有画面或话语为依据。
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绘本阅读毕竟是以趣味性为主的,对于不同内容、不同情境,老师们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一园青菜成了精》时,就可从书名入手,让他们猜测“精”的意思。
学生思考后,有的说是精灵,有的说是妖怪,还有的说是活了的生命,有的甚至说他们个
个都变成了神仙……看到封面和环衬中老爷爷牵着毛驴离开时,笔者再次提问:“画面之外还有怎样的精彩呢?请大家接着想象。
”学生听后,有的说张爷爷牵着毛驴去郊游,有的说王爷爷看着他的毛驴不听话,准备带出去教训它一顿……没想到,通过一幅简单的画面引出了学生这么多的故事。
2. 角色参与式
角色参与式比较适合教师通过多媒体带领学生共同阅读一本绘本。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不要从头到尾地照读故事,而应引导他们边读边猜想为什么要这样设置情节,后面又可能发生什么事?同时,鼓励他们将自己当成故事中的某个角色,带着真情实感融入故事中去,演出故事中的情节或是想出与原作不同的情节。
例如,《彼得的椅子》讲的是彼得有了一个小妹妹后,他看到爸爸把他的摇篮、婴儿床和高脚椅都漆成了粉红色时,就抓起剩下的一把没漆的椅子跑回房间,并准备带着小狗威利一起离家出走。
这反映了现在很多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这本绘本时,就引导他们参与到故事中去:“如果你有了一个弟弟或妹妹,你的爸爸妈妈也这样做,你会怎样?”孩子们把自己放到故事中去,畅所欲言,接着,笔者再引导他们分析自己各种行为背后的想法,孩子们觉得这不再仅仅是彼得和他的家人之间的故事了,而是自己生活中很多情境的再现。
由此,通过角色替换,孩子很自然地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大胆想象,组织语言,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感恩的心。
3. 创作尝试式
等学生阅读了一定量的绘本,语言有了一定的积累,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对绘本的特点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就可以让他们以各种形式创编绘本故事。
如果学生的能力强,还可以独自汇编,或是几人为一组共同汇编,或是亲子合作汇编。
这样,孩子们通过阅读自己的作品,产生了成功的体验,从而真正在他们的心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例如,在学生读完《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之后,笔者就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好饿好饿的小蝌蚪》《好丑好丑的小YY》《好静好静的小蟋蟀》……可以独自完成,可以在班里找同学合作,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一个星期以后,孩子们的自创绘本做好了,大家共同欣赏,分享阅读,之后又让他们轮流把别的同学的作品带回家给家长欣赏。
孩子们兴奋极了,也有自信了,一个个仿佛真的是功成名就的绘本作家。
4. 个性评价式
在阅读过程中或读完一本绘本后,教师可以就故事中的情节或是角色让学生参与评价。
为了增强评价的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看法,允许他们敢说敢言;要尊重学生的童心,允许他们用稚嫩、新奇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事物。
此外,教师还应该以和学生平等的角色参与进
去,并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引导。
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读书时思考、甄别的习惯,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指导学生读杨红樱的《鼠小弟的小背心》时,笔者提问:“为什么每种动物穿上背心都说有点劲,还挺好看,可背心明明已经不成样了?”有的学生说因为小动物都怕自己没别人好看;有的学生说这群小动物因为自己的妈妈不会织毛衣,就想要这件毛衣……学生的回答并不一定正确或令人满意,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回答,教师都应该找准亮点进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5. 拓展延伸式
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绘本内容和特点,引导他们把阅读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开展拓展活动。
比如,可以给爸爸妈妈讲故事,可以和同学一起说故事,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是感受说说、画画,等等。
例如,读完《小猪变形记》后,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肖像图;读完《猜猜我有多爱你》后,让学生也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读完《爱心树》后,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和爸妈的关系;读完《生气的亚瑟》后,则让学生写一写或是画一画自己生气的样子……
以上这些方法可根据所选绘本的不同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同时,这些方法也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学习手段,所以加强阅读指导课,将会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