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古代诗歌散文复习材料(教师使用)第四单元:《庖丁解牛》知识点整理一、实词1.庖:厨师。

2.解:剖开、分割。

3.履:踩。

4.踦:支撑、接触。

5.砉:象声词。

6.騞:象声词。

7.中:合乎。

8.会:节奏。

9.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10.进:超过。

11.方:在。

12.遇:接触。

13.官知:视觉。

14.神欲:精神。

15.批:击。

16.郤:空隙。

17.导:顺着、循着。

18.窾:空。

19.因:按照。

20.技经:脉络相连的地方。

21.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22.軱:大骨。

硎:磨刀石。

23.恢恢:很宽绰的样子。

24謋:象声词。

24委:卸落。

二、一词多义善:善哉表示同意的应答词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擦拭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三、虚词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

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于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而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连词,表转折。

而况大軱乎连词,表递进。

提刀而立连词,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连词,表承接。

四、古今异义天理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固然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至于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五、通假字向:通“响”。

盖:通“盍”。

技:通“肢”。

善:通“缮”。

六、词类活用足之所履履,名词作动词,踩。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名词做状语。

七、特殊句式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技经肯綮之未尝“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八、相关成语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

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

綮,结合处。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⑤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一、词类活用1.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作动词,驻扎2.项王则夜起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直(当)夜溃围南出南,名词作状语,向南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作动词,东行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二、特殊句式: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何如?宾语前置句3、左,乃陷(于)大泽中省略句4、然今卒困于此介宾结构后置句三、虚词:之乎于汉皆以得楚乎?乎为句末语气词常骑之之为代词指骓马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之为代词指项羽然今卒困于此于在这里此天之亡我之为主谓之间不译非战之罪也之为结构助词的四、重点字词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

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5、平明..(平旦)天亮6、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7、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

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8、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一.[古今异义词]:1、隔离隔离天日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齐楚之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二.[词类活用]:指出活用情况并解释(一)名词用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从骊山;向北,向西)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像绸带一样)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像蜂房,像水涡)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乘辇车)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10、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三)数词用作动词:1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四)动词作名词:1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五)动词意动用法: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三.[一词多义]:解释加点词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动词)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名词)5、缦: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②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6、尽: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7、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8、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四.[特殊文言句式]: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情况(一)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掠,宫车过也。

(五个判断句)(二)省略句4、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省谓语“有”)5、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 (省介词“于”)6、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 (省介词“于”)7、谁得而族灭(秦国)也 (省宾语“秦国”)(三)倒装句8、(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六个均为介宾结构后置句)9、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句)(四)被动句:10、戍卒叫,函谷举.。

五、重点句子翻译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译文: (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译文: 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

3.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把宝鼎看作铁锅,把宝石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砾,丢弃满地,秦人对待它,也不珍惜。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7.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答:戊边的士兵(陈胜吴广)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克了,楚人项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作了一片焦土。

8.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并不是天下的人。

9.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答:假如秦国人能再爱民惜六国人民,那么可将帝位传递三代甚至万代,世代做君王,谁能将它灭亡呢?10.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秦国人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而让后来的人哀叹;后来的人哀叹它的灭亡却不引以为戒,也会让更后来的人再来哀叹它的灭亡。

第五单元:《六国论》文言知识整理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其实百倍它的实际情况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3、至于颠覆到了……地步4、可谓智力孤危智慧力量5、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6、刺客不行不去行刺二、找出词类活用词并解释。

1、理固宜然名词作状语从道理上说2、义不赂秦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4、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5、李牧连却之使动使退却6、始速祸焉形容词作动词招致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交错,一律、一概2、不能独完完好3、思厥先祖父他们的4、举以予人拿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6、暴秦之欲无厌满足7、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奉送更加8、强弱胜负已判矣辨别9、理固宜然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10、以地事秦侍奉、对待11、始有远略开始、起初谋划、打算12、始速祸焉才招致1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两次使退却14、洎牧以谗诛及、到15、革灭殆尽之际将要1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17、胜负之数天数18、或未易量或许19、封天下之谋臣封赏20、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胁迫2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22、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跟从四、解释一词多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