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摘要: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整体的和谐。
他把正义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认为只有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和谐统一时,国家与个人才能实现幸福。
虽然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仍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启示性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和谐;整体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社会思想家、政治家和哲学家。
他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当时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雅典政治危机四伏,民主制度受到挑战,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在对当时政治城邦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柏拉图写下了著名的《理想国》。
在著作中,柏拉图寄希望于“正义”来解决城邦的政治危机,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统一和谐的美好社会,这实质上表明他十分渴望社会的统一、稳定与和谐。
柏拉图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本质上是一种秩序与和谐,是一种和谐的正义观。
他把正义区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二者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这体现了他的正义同时又是整体的和谐。
柏拉图所提出的和谐正义观以及他在《理想国》中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人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
虽然有着鲜明的阶级特征和一定的空想性,但瑕不掩瑜,仍对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前瞻性的启示。
一正义的本质:和谐在古希腊时代,对正义的追求已是古希腊政治生活的基本精神。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通过智者风格的“辩证法”与优雅的对话,对当时比较流行的传统正义说法如“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恶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等,逐一作了批判与反驳。
在柏拉图看来,以上所谈的各种正义观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们均把利己性原则作为自己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准则,因而它们根本不能达到真正的正义。
如果依据这个利己性原则,我们通常所讲的正义仅仅是为获得一个好名声的工具而已。
那究竟何为真正的正义?在《理想国》里,柏拉图提出,在一个理想的城邦中,真正的正义应该把所有公民的幸福作为根本目标,这样才能实现内在稳定与和谐,它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整体的和谐有序。
即“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1],换句话说,每个不同阶层的人们各就各位,各做各事,相互之间不要越位与干扰。
如果每个个人都本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个人的正义就会实现。
“有个人的正义,就有整个城邦的正义”[2]。
假如城邦整体公民都努力遵守此原则,规划制定相配套的一系列城邦管理的机制与方案,对城邦的生活进行整体的结构划分,不言而喻,这个城邦就是一个正义的城邦,它就会朝善的发展方向,最终达到整个城邦的快乐与幸福。
可见,正是在公民个人正义和谐有序相互结合的基础上,才形成了国家的正义,国家的正义正是通过个人的正义来实现的。
因而,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是和谐统一的。
(一)国家正义:国家内部的分工及其和谐在柏拉图建构的理想城邦中,他认为社会分工是城邦的起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3]。
任何单个人只靠自己是不可能生产出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
所以,为了达到自足,人与人一定会相互结合起来,建立城邦。
随着国家的壮大发展,地域越来越广,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就需要每个人都拥有一份明确、特定的分工。
“我们大家并不是生下来都一样的,各人性格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4];“只要任何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是产得又多又好”;“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全功尽弃”[5]。
这就能够“按其天赋安排职业,弃其所短,用其所长,让他们集中毕生精力令搞一门,精益求精,不失时机”[6]。
至此,柏拉图提出了总的原则:“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7]。
他认为,此种专业化和分工,一方面可以使劳动者更加熟悉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劳动领域,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当然能够提供各种生存必需品给更多的人。
柏拉图认为,分工是构建理想国的基础,但人的禀赋差异对分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在辅助者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8]。
可知,神在创造人类前,由于对不相同的灵魂分别被赋予了高低贵贱大不相同的性质,导致他们各不相同的天赋差异。
其中,最高贵的,也就是统治者,是被给予金银属性的享有较高的天赋的人,而处在整个社会最底层的,即被统治者,他们被给予铜铁,是天赋较低的人。
因而,社会就有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区分,就出现了“阶层”的概念,有了不同的阶级阶层的对立。
依据不同的社会位置和职能,柏拉图把整个城邦社会分为三个阶层:首先,处于第一阶层的是统治者,位于整个社会的最上层,他们主要是掌管与管理国家。
在柏拉图看来,城邦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艺术,一般人难以胜任,只有拥有超高智慧和完美德行的哲学家才能真正胜任。
“某种必然的命运迫使最善的哲学家管理国家......这不是不可能的发生的事情”;“只有在某种必然性碰巧迫使当前被称为无用的那些极少数的为腐败的哲学家,出来管理城邦(无论他们出于自愿与否),并使得公民服从他们管理时......,只有这时,无论城市、国家还是个人才能达到完善”[9];其次,处于第二阶层的是护卫者(军人)。
随着城邦的不断发展壮大,个人的需求与欲望也随之增长,于是就出现了争夺土地与财富资源的战争。
依据社会分工和天赋差异,擅长作战的护卫者阶层便应运而生。
他们拥有比较高的天赋,主要辅助统治者执政和守卫国家安全,也可拥有相当强的统治权力;最后一阶层位于社会最底层的生产者阶层,主要是由牧人、工匠、农民与商人构成。
他们擅长生产技艺,为整个国家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但因天赋比较低,只能履行国家的经济职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经过层层的社会分工和等级制度的划分,使得国家具备了有序的社会制度和结构,实现了各得其所、各尽其才。
可在一个国家里,仅仅只有社会分工是不行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这三个阶层能否各尽其职而又互不干扰。
当这三个阶层有序一致的和谐相处时,这就形成了“正义”。
“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者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个的事而不相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10]。
可知,柏拉图认为,如果国家的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分工互助,国家就会展现出一种秩序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
这样的和谐,在柏拉图看来,就是正义的。
一个国家的正义,就在于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的关系之中,即社会成员等级分明、井然有序;职责清晰、分工合理。
(二)个人正义:灵魂的三分及其和谐对国家的正义论证后,接着柏拉图又开始对个人的正义进行阐释,他把这种方法称作“由大见小”。
“让我们先探讨在城邦里正义是什么,然后在个别人身上考察它,这叫由大见小”[11]。
他认为人的灵魂是由理智、激情与欲望三个部分组成,同时,它们分别又和智慧、勇敢与节制这三个德行相对应。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必须同时具备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三种德行并且它们之间要能够相互和谐有序地相处,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够实现正义,才是一个正义的国家。
这其中,理智应当给予统治阶级,有助于他们推理思考和管理国家;激情应当给予辅助者与护卫者,有助于使他们变得勇敢;欲望应当给予生产者,使得他们在心理与生理上都蠢蠢欲动。
在论述个人正义时,柏拉图说“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自做各自的事”,“我们以什么为根据承认国家是正义的,我们也将以同样的根据承认个人是正义的”[12]。
所以,“一个人如果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那他就也是正义的,即也是做他本分的事情的”[13]。
可见,只有理性、激情和欲望在个人灵魂中秩序井然、和谐共处,个人的正义才有可能实现。
但值得一提的是,个人灵魂内部的和谐分工,并非“外在的各自做各自的事,而是关于内在的,即关于真正本身的事情”[14]。
换句话说,也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
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15]。
这就要求每个人应该具备与自身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协调一致的内心秩序,这样自身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灵才能够达到一种较为和谐的状态,自身的灵魂才能得到安宁,灵魂内部才能实现井然有序、和谐一致。
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个人正义,成为一个有德性之人。
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那么,它们二者是何以能够实现和谐统一呢?首先,正义的理念是国家与个人正义共同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从柏拉图的先验理念论的思维模式来看,无论是国家正义,还是个人正义,它们虽然形式上是两个不同的正义,但实质上都来自正义本身即正义的理念,这是它们共同一致的基础。
因而,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总是从国家和个人统一的角度来探讨何为真正的正义。
“有个人的正义,也有整个城邦的正义”[16]。
由此可知,“正是正义理念的存在,使得国家和个人正义在依据、发展、标准、实质以及最终的归宿上都是统一的,这也就决定了二者能够而且应该是和谐一致的”[17]。
其次,从正义现实生成角度看,国家与个人正义的生成是同一,不可分割的。
在柏拉图看来,个人因为不能“达到自足”,所以不得不结合在一起,组成国家。
在国家中,为了满足人们之间多方面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就需要每个人都拥有一份明确、特定的分工。
如果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那么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总之,从本质上看,正义是一种和谐,一种整体的和谐。
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整体,任何一个单独存在都是不可能的,二者的实现是互为前提、同一的。
只有当它们互相配合、互相作用时,整个社会才有正义和谐的可能。
二和谐正义观的特征:追求整体的和谐正如在上一节所论述的那样,柏拉图认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只有当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时,整个社会的和谐正义才可能实现。
从中,我们可知柏拉图在探寻和谐正义的过程中,所展现的整体主义特征。
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是一种关于整体的德行,也就是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相互之间的和谐一致。
只有这两者相互一致匹配时,才能够产生整个社会的和谐正义,才能使国家与个人都实现至善、幸福,“我们的首要任务乃是铸造一个整体的幸福国家”[18]。
接下来,柏拉图考察了正义和幸福的关系。
在他看来,正义是关于整个城邦与所有公民的幸福,是整体的幸福,而并非是关于某一个阶级单独的幸福。
“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因为我们认为在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在一个建立得最糟糕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不到正义”[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