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柏拉图的正义观探析

柏拉图的正义观探析

中图分类号:D50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85(2005)01—0073—04柏拉图的正义观探析付丽娟 【摘 要】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从批判可经验的具体正义着手,引出了国家的正义概念。

他提出正义就是国家中每一阶层人尽其材、各司其职、不相僭越。

柏拉图的正义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误解和批评。

在理解柏拉图的正义观时,我们应把它放到古希腊历史情境的深处去思考,放到哲学情境中去思考,以免忽视了经典理论中蕴含的普遍性成分的永恒价值。

【关键词】 柏拉图 正义 《理想国》一在《理想国》的开篇,柏拉图就提出了“何为正义”的论题。

柏拉图认为,传统的正义观都不恰当地与狭隘的利益关系相联系,这种情况使人们对正义的理解见仁见智。

在《理想国》的一至四卷里,与苏格拉底讨论“什么是正义”这一问题的智者们对正义提出了多种解释。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优雅和机智的对话,对当时流行的正义观念作了逐一的分析和反驳。

(一)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

柏拉图反驳了这个观点,他认为这种正义只是日常生活中某一情形下的正义行为,而不是正义的定义,因为如把正义理解为“有话实说,有债照还”,会造成“有时是正义的,而有时是不正义的”的后果。

也就是说这类的行为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义的。

正义的定义就遇到了还债时机和还债对象的难题。

“譬如说,你的朋友在头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如果竟还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实情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

如果债主是敌人,那会造成对于敌人的帮助,还债也是非正义的。

因为“敌人对敌人所欠的无非是恶。

”!(二)正义是“把善给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在还债时机和还债对象的难题上,柏拉图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正义就是给每一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

玻勒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

”∀“把善给予友人”的典型是医生把医疗技术给予病人、舵手对付航海风浪维护同船人的平安;“把恶给予敌人”是“在战争中联友而攻敌的时候。

”#柏拉图反驳了以上观点,按照上面的例子,可能导致医生在没有病人的时候、舵手在没有航海的时候、不打仗的时候,正义成为无用的东西,有时有用的但不是正义的,也就是会造成“正义平时在满足什么需要,获得什么好处上是有用的”和“正义仅仅对于无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那付丽娟: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人文系讲师。

么正义也没什么了不起了”的问题。

在对象界定上仍然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

柏拉图指出“你所谓的朋友是指那些看上去好的人呢,还是那些实际上真正是好人呢?你所谓的敌人是指那些看上去坏的人呢,还是指那些看上去不坏,其实是真的坏人呢?” 界定不清楚的话会造成“把好人当成坏人,又把坏人当好人。

”就会造成帮助坏人、危害好人的局面。

所以,正义不能只是“把善给友人,把恶给予敌人”。

(三)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色拉叙马霍斯提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

”他还论证说:“每一种统治者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平民政府制定民主法律,独裁政府制定独裁法律,依次类推。

他们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

因此,我的意思是,在任何国家里,所谓正义就是当时政府的利益。

政府当然有权,所以惟一合理的结论应该说:不管在什么地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

”!柏拉图认为这样的正义定义会造成这样的矛盾:正义可能是强者的利益,也可能是对强者的损害。

因为,“正义有时候是不利于统治者,即强者的,统治者无意之中也会规定出对自己有害的办法来的”,∀如果遵照统治者所规定的办法去做是正义的,那么这个结果正好和定义是相违背的,也就是弱者受命去作对强者不利的事情,这又是不正义的了。

其次,任何一项东西都不会只寻求强者的利益而不顾及它所支配的弱者的利益,正如一位医生行医不会只图赚钱而不顾及病人的身体,一位舵手不会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照顾他部下水手们的利益,一个统治者不会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的老百姓的利益。

“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

”#这里,柏拉图已经暗示了他自己的正义观:每种技艺的利益都是特殊的,如果每个技艺人都尽其最大的努力工作,技艺的对象就能从中得到利益。

柏拉图显然认为,传统和流行的关于正义的定义都不能代表人类永恒的正义价值,他希望发现的是一种能够超越个人利益关系的客观的、普遍的正义标准。

柏拉图主张将个人的正义实践纳入到更为广泛的“正义”的理念当中,“正义”不仅仅意味着个人具体的行为,而是事物的本性达到一种“善”的状态。

柏拉图认为存在一种能够超越个人利益的客观的、普遍的正义标准。

二为了说明正义是什么,柏拉图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城邦。

柏拉图说,“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因为我们认为在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在一个建立得最糟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不正义。

”∃柏拉图认为,城邦是在分工的基础上,统治者、辅助者和各具技艺的各种工匠、农民、商人所组成的共同体。

三种人的分工如下,城邦统治者,应具有知识,考虑整个国家大事,对国家事务进行谋划安排;城邦护卫者是统治者的辅助者,他们是被选拔出来的专门从事战争、保卫城邦的人;各种工匠从事自己的手艺工作,农夫种地,商人贸易。

在这种特定的制度安排下,三种人被严格的区别开来,不至于品性混杂。

由此,按照三种人各自的品性,各自从事适宜于其从事的职业。

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也就是,统治者以自己的智慧统治城邦、辅助者以自己的勇敢保卫城邦、工匠商人农民等节制欲望、接受哲学家的智慧统治。

如果整体城邦公民都遵循这个原则,各司其职,不相僭越,国家就达到了正义,否则便是不正义。

柏拉图在推导出城邦正义之后,进而论述个人正义。

他认为,一个人的灵魂包含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要素。

一个有德行的人应该使理性居主导地位,统帅激情,控制欲望,这也是人的灵魂的最佳状[古希腊]柏拉图著:《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版,第9页,333E。

[古希腊]柏拉图著:《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版,第7页,331E。

态。

由此推及城邦,哲学家、护卫者和生产者便分别是理性、激情和欲望的代表。

在他看来,个人与城邦相似,“在国家里存在的东西在每一个个人的灵魂里也存在着,且数目相同。

” 在个人的灵魂中也有三个组成部分:用以思考和推理的理性;“理智的天然辅助者”——激情;使人感受到爱、饿、渴的欲望。

柏拉图认为,人的理智体现出智慧,类似于城邦的统治者,是为整个城邦的利益而谋划的,所以它在个人灵魂中应该起领导作用。

激情类似于城邦中的辅助者,辅助、协助理智的领导。

欲望的满足会使人感到快乐,但欲望过大过强会使人变得邪恶,因此,必须由理性和激情结成盟友去领导欲望,使欲望受到节制。

通过教养、教育,通过训练,人们的理智和激情就能够起到领导作用。

“不正义应该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相互间管闲事和相互干涉,灵魂的一个部分起而反对整个灵魂,企图在内部取得领导地位……不正义、不节制、懦怯、无知,总之,一切的邪恶,正是这三者的混淆与迷失。

”总之,柏拉图认为,个人正义就是合理安排自己灵魂中的理性、欲望和激情,具体来说,即理性以其智慧统帅整个心灵,激情以其勇敢保护心灵免受各种内外侵袭,欲望以其节制为心灵的正常活动提供生理基础,三个部分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使整个心灵处于和谐安宁之中。

国家正义就是,每一个人都能而且都要在三个阶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进入位置以后就要履行好自己的角色,遵守各自的正确的社会分工并坚守它。

三柏拉图的正义论,对西方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堪称西方正义理论的源泉。

波普尔说:“柏拉图著作的影响(无论好坏)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说,西方思想不是柏拉图哲学的就是反柏拉图哲学的,但很少是非柏拉图哲学的。

”柏拉图的整体主义方法论更为后世所继承。

但与此同时柏拉图的正义理论也受到了许多的批评。

当代自由主义者认为柏拉图宣扬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排斥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在本质上其实是不道德的或不“伦理”的。

罗素就说,“希腊的哲学家们,包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内,……他们认为——每个事物或人都有着它的或他的适当的范围,逾越了这个范围就是‘非正义’的。

有些人由于他们的性格或能力的缘故而有着比别人更广阔的范围,所以他们如果分享更大的幸福,那是并没有什么不正义的。

”!此外,柏拉图为当代自由主义者所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极权的担心。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中对柏拉图的激烈批判。

波普尔这样评价柏拉图的正义理论:在国家这面大钟里,齿轮用两种方式来体现其“品德”。

第一种,它们的尺寸、形状、力量等必须符合自己的工作;其次,每一个都必须安装在恰当的位置并且必须固守这一位置。

第一种类型的品德,对一项特定工作的符合性,将带来一种差异性,这跟齿轮的特殊任务有关。

(各干各的,即差异)有些齿轮(因其本性)大而派上用场,所以是道德的;有些因其坚固;有些则因其光滑。

但是固守岗位的美德则是它们共同具有的;而且同时它们对整体而言也是一种美德:被恰当地安装到一起——处于融洽协调的状态。

对于这种普遍的美德,柏拉图给它命名为“正义”。

这一程序极其连贯,而且被极权主义的道德观证明是正当的。

假如个人不过是一个齿轮,那么人们只要研究个人怎样才能符合整体了。

∀波普尔担心,理想国这样的乌托邦社会工程很可能毁灭人类的自由,柏拉图把实现正义的理念视为理想城邦的最终目的,由于现实难以符合这种理想的构想,即使乌托邦本身的目标是人类的解放,但像柏拉图这样的设计者最终都会情不自禁地采用强制手段甚至是极权主义,这样就会造成一种强制实行的封闭社会,由此将毁灭现代的开放社会所赖以存在的个人自由的基础。

当我们理解柏拉图的正义论的时候,应该把他放到古希腊历史情境的深处去思考,放到哲学情境中去思考,以免忽视了经典理论中蕴含的普遍性成分的永恒价值。

迄今为止,人类依然面临着什么是美好公正的生活,什么是正义的问题,这也是哲学的永恒话题。

柏拉图堪称全面思考这一问题的第一人。

柏拉图创作《理想国》并不只是表达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也是针对当时希腊政治状况做出的现实主义的反馈。

面对雅典政治濒临崩溃、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的衰败形式,柏拉图希望把正义当作治疗社会不幸的良药。

柏拉图的正义看似违背了现代正义思想中的公正原则,但面对着当时雅典政局的震荡激变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柏拉图要求社会三个阶层各尽其职、各安其份,这实际上表达了他对社会统一、和谐、稳定的渴望。

理想的国家是正义,是由于每个人都是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发挥其专长,同时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

相关主题